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塞下曲古诗1.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
(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
(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AB=3-1=2;BC=3-(-5)=8;CD=-5-(-8)=-5+8=3.
(2)MN=
【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
(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 2.如图1,已知∠MON=140°,∠AOC与∠BOC互余,OC平分∠MOB,
(1)在图1中,若∠AOC=40°,则∠BOC=°,∠NOB=°.
(2)在图1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写出推理的主要过程,但每一步后面不必写出理由);
(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绕着点O顺时针转动到如图2的位置,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如图1,
∵∠AOC与∠BOC互余,
∴∠AOC+∠BOC=90°,
∵∠AOC=40°,
∴∠BOC=50°,
∵OC平分∠MOB,
∴∠MOC=∠BOC=50°,
∴∠BOM=100°,
∵∠MON=40°,
∴∠BON=∠MON-∠BOM=140°-100°=40°,
(2)解:β=2α-40°,理由是:
如图1,∵∠AOC=α,
∴∠BOC=90°-α,
∵OC平分∠MOB,
∴∠MOB=2∠BOC=2(90°-α)=180°-2α,
又∵∠MON=∠BOM+∠BON,
∴140°=180°-2α+β,即β=2α-40°;
肖像描写(3)解:不成立,此时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β=40°,
理由是:如图2,
∵∠AOC=α,∠NOB=β,
顺丰快递号查询∴∠BOC=90°-α,
∵OC平分∠MOB,
∴∠MOB=2∠BOC=2(90°-α)=180°-2α,
含糖低的水果∵∠BOM=∠MON+∠BON,
∴180°-2α=140°+β,即2α+β=40°,
答:不成立,此时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β=40.
【解析】【分析】(1)先根据余角的定义计算∠BOC=5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BOM=100°,根据角的差可得∠BON的度数;(2)同理先计算∠MOB=2∠BOC=2(90°-α)=180°-2α,再根据∠BON=∠MON-∠BOM列等式即可;(3)同理可得∠MOB=180°-2α,再根据∠BON+∠MON=∠BOM列等式即可.
3.如图1,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边长为________.
(2)如图2,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上表示的﹣1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
(3)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若把阴影部分剪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 ________.
【答案】(1)5;;
(2)
(3)
【解析】【解答】解:(1)5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后,面积不变,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比喻句大全
5×1×1=5,边长= ,
(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然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A点表示的数是
,(3)根据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为6,所以拼成的新正方形的面积是6,则新正方形的边长= .
【分析】(1)剪拼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总面积不会变化,从而得出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可算出其边长;
(2)直角三角形的最大的边就是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以算出其斜边的长度是,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表示-1的点到A点的距离是,利用线段的和差得OA=-1,从而得出A点所表示的数;
(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以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剪拼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总面积不会变化,从而得出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可算出其边长。
4.如图,已知MN∥PQ,B在MN上,C在PQ上,A在B的左侧,D在C的右侧,DE平分∠ADC,BE平分∠ABC,直线DE,BE交于点E,∠CBN=120°.烟酒店
(1)若∠ADQ=110°,求∠BED的度数;
(2)将线段AD沿DC方向平移,使得点D在点C的左侧,其他条件不变,若∠ADQ=n°,求∠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解:如图1中,延长DE交MN于H.
∵∠ADQ=110°,ED平分∠ADP,
∴∠PDH= ∠PDA=35°,
∵PQ∥MN,
∴∠EHB=∠PDH=35°,
∵∠CBN=120°,EB平分∠ABC,
∴∠EBH= ∠ABC=30°,
∴∠BED=∠EHB+∠EBH=65°
(2)解:有3种情形,如图2中,当点E在直线MN与直线PQ之间时.延长DE交MN 于H.
∵PQ∥MN,
∴∠QDH=∠DHA= n,
∴∠BED=∠EHB+∠EBH=180°﹣( n)°+30°=210°﹣( n)°,
当点E在直线MN的下方时,如图3中,设DE交MN于H.
∵∠HBA=∠ABP=30°,∠ADH=∠CDH=( n)°,
又∵∠DHB=∠HBE+∠HEB,
∴∠BED=( n)°﹣30°,
当点E在PQ上方时,如图4中,设PQ交BE于H.同法可得∠BED=30°﹣( n)°.
综上所述,∠BED=210°﹣( n)°或( n)°﹣30°或30°﹣( n)°
【解析】【分析】(1)延长DE交MN于H.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D=∠EHB+∠EBH,即可解决问题;
(2)分3种情形讨论:点E在直线MN与直线PQ之间,点E在直线MN的下方,点E 在PQ上方,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解决问题.
5.已知线段AB= ,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从点B出发沿射线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M、N分别为AP、BQ的中点,运动的时间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