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初为赋”质疑
秦代“初为赋”质疑
2010年1月
总第25卷第1期
社科纵横
SOIALSCIENCESREVIEW
Jan,2010
V0L.25NO.1
秦代”初为赋’’质疑
陈英
(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摘要】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秦代”初为赋”进行再研究.认为多年来专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的”初为赋”是汉代
赀算的源起,它的产生经历了由西周春秋的军赋向战国户赋,秦代赀赋这样一个演变历程. 【关键词】秦代”初为赋”赀算
中图分类号:K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0)01-0118-03
商鞅在秦国第二次变法时,于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
348年)颁布”初为赋”【lI.究竟创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赋,向
来看法不一.《集解》引徐广语:”制贡赋之法也.”《索隐》:
“谯周云:初为军赋也.”《中国农民负担史》一书认为徐广所
说不够明确,谯周的说法也有疑问.因为秦王朝统一之前打
了多年的仗,不可能迟至孝公十四年才开始建立军赋制度;
而且孝公用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也不可能再去建立那种
以井田为基础的军赋制度12-1.《资治通鉴》对此另有看法,在
卷二周显王二十一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胡三省
注:”井田既废,则周什一法不复用,盖计亩而为赋税之法.”
杨宽认为徐广所说”制贡赋之法”是没有根据的;司马光所
说”更为赋税法”也只是出于推想,说得不具体;胡三省解释
为”计亩而为赋税”显然是错误的,基本把三位古人观点全
部否定.他认为在前人所有”初为赋”的解释中以董仲舒《七
国考》最为正确.日本加藤繁《关于算赋的小研究》的说法十
分有理,即都认为是”口赋”131.而晋文在《”初为赋”新探》
文认为:”初为赋”既不是田赋,因前五十年已有”初租
禾”,也不是军赋,对林剑鸣,熊铁基,黄今言先生都认为是
口赋持不同意见,得出结论是包括了上述三种赋敛.重近启
树《秦汉税役体系之研究》(1999年)第三章”算赋制的起源
与发展”对过去认为”算赋”乃口算和赀算之总称的说法提
出了批评,指出算赋乃口算之意.关于汉代算赋的起源,重
近启树认为是随着秦国商鞅第二次变法实施阡陌制与授田
制之后,比较平均规模的小农阶层大量出现,以此为背景均
等课税的人头税制开始形成.秦代称此人头税为户赋,汉代
则称之为算赋,口赋ISl.实际认可秦代”初为赋”就是户赋.何
兹全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q一书用了三条材料也证明是
秦人的口赋:一是董仲舒所说的”秦……用商鞅之法,……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171”.二是秦末张耳号召
梦见死人给钱人民起事反秦时说”秦为乱政……数十年矣……百姓罢敝,
头会箕敛,以供军费o”嘲:是《淮南子?汜论训》做”箕赋”.又
引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即按口征收.从以
上情况看,专家们对此没有统一的认定,处于众说纷纭莫衷
是的境地.在此,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初
为赋”是秦代按户征收赀算即资产税的源起,它的产生经历
了由西周春秋的军赋向战国户赋,秦代赀赋的演变历程.
要了解”初为赋”的起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赋”.据
新浪微博如何发私信《周礼?大司马》注:”赋谓出车徒,给徭役也.”赋敛的征课早
在殷周时就已有之.《汉书?食货志》:”殷周之时,有赋有税.
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宗庙郊
社百神之事,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又,自殷周以
来”租”与”赋”的用途不同.《汉书?刑法志》:”税以足食,赋
以足兵”.赋从”武”,从字意上揆之应属于军赋.”赋”的征敛
主要是军备供养之用.西周天子将土地臣民分封给诸侯,诸
侯就有遵从王命率军随其征伐的义务.诸侯将土地再分封
给卿大夫,卿大夫也有向国君缴纳军赋的义务.《左传》昭公清明节银行放假吗
十六年:”有禄于国,有赋于军”,反映出分封制下各级贵族
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随着土地制度与贡税制的变化,军赋的征收也相应进
行改革.原来军赋的征收是按井田编制以若干家(夫)为单
位调发的,所谓”建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
赋”是指此,改革后则以土地面积作为征发标准,如公元
前590年鲁国”初税亩”后的第五年开始改革军赋制度——
“作丘甲”【lq,公元前538年郑国也在子产改变井田编制之
后五年改革军赋征收制度——”作丘赋”【lq.鲁,郑两国改革
是按地区范围来征收军赋,实际上就是要一丘之人各按所
占田数分摊军赋.此后,公元前548年楚国在重新调查登记
土地”书土田”时也实行”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
卒,甲盾之数”,同样对田制和军赋制度进行改革.值得特
作者简介:陈英,甘肃联合大学副教授,厦门大学专门史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 1l8
别提出的是,春秋军赋的征发已不仅限于兵员与车马,甲盾
之类军需品,而且扩大为对其他财物的征调与.如公元
前513年”晋赵鞅,苟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
刑鼎”【lOl.《国语?鲁语》:”赋里以人,而量其有无”,据谷霁光母亲节快乐祝福
先生解释【1l】:里为古代划分居民聚居的地区单位,征赋根据
“里”是按地区划分来计算的,同一里的人贫富不同即资产
标准不同.在奴隶社会资产要看奴隶的多少,奴隶亦同资产,田地也是资产,所以户与丁的贫富有无一般要用奴隶,
土地来计算,因此可以说征赋既基于丁亦基于地.并指出“赋里以入”仅指军赋而言,其征收标准为”田一井,出稷禾,
秉刍,缶米”.军赋的征收已经有了按资产的成分.
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取代了井田制,郡县制取代
了分封制,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原来那种”有禄于国, 有赋于军”的下级领主须从采邑内征调兵员物资向国君提供军队与军需品的军赋制也随之废止.国家所需要的军费, 兵役,劳役均由政府在整顿户
籍的基础上直接向农民征调. 当时各国政府都以法令规定每个农户除交纳土地税外还须向国家提供徭役,兵役,缴纳”户赋”或”口赋”.这种”户赋”或”口赋”一般充作军费之用,是以户籍为依据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其中”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是一项针对封君,贵族等瞒产偷税而采取的赋税改革措施.事实上商鞅的这项措施不是为了变革土地制度而是为了”赋税平”,即改变赋税负担不均的状况.”为田开阡陌封疆”不是废除井田的阡陌封疆这种早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是将一切耕地打开地界重新丈量按亩征税.因为在地主阶级
上层人物大量隐瞒田产的情况下,不对土地全面加以清丈
是无法做到同面积土地负担同样税率的.清丈出隐瞒的田产,迫使隐瞒者照国家规定纳税,这样就打击了封君,贵族
等上层分子的特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农战的物质基础.”赋税平”并不意味着提高地主阶级上层人物纳
税的税率,也不意味着减轻地主阶级下层和农民的赋税负担,它只是在按亩征税这一点上做到了”平”,赋税的轻重不是依地位和特权而异,而是在土地上一视同仁,所以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按资产纳税的意图.
另外,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下不分异者,倍其赋”吲,
用强制手段发展个体农民的户数,从而达到征收户赋的目的,如果是口赋则与分家析产无关.根据战国孟轲”八口之家”的家庭规模与”百亩之田”【l3J的占地标准,或李悝”一夫挟五El,治田百亩”04)的每户人家耕种”百亩”标准,《商君书?垦令》对”食口众”的家庭”以其食口之数贱(赋)而重使之”旧.很明显,这都是企图以重赋的办法迫使民户划小增
加户数.商鞅变法严禁”同室内息”【弛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户赋的存在.所以苏厉为齐致赵惠王书云:”赋田
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f’贾谊也说:”秦人家富子壮则
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l羽,都从不同角度说明秦的土地征税制度是寓垦于征,直接以法令增加个体农户的数量.个体农户的增加有助于个体资产的增加,而农民的资产在物资
极度贫乏的古代主要表现为土地的占有和收获.商鞅在秦
国实行”连坐法”,这项法令是在”令民为什伍”整顿户籍的
基础上实行的.什伍的户籍编制于献公改革时开始㈣,但只
是了解丁口底数,人还属于领主.商鞅再次按什伍编造户籍,”令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着,死者削”
,使户籍制度更臻完备.商鞅整顿户籍不仅限于下民,贵
族的户口也需要登记,所谓”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则
以其食El之数,赋而重使之.”口-l尤其是”禄厚而税多”,是否已经开通了个人所得税的先河或是资产税的继续,无从确定.但是,《韩非子?显学》:”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实
即损有余以补不足,其办法自然是通过征收富人的财产税
实现的.《韩非子?六反》:”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赋税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
奸邪.”其中”论其赋税以均贫富”应当是指通过征收资产税
来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夏,商,西周三代是奴隶社会,春秋战国奴隶依然大量
存在,奴隶是私有财产,对奴隶的占有影响国家的财政收
入.正如前文所述,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同资产,土地也是资
产,征赋既基于丁亦基于地.汉初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阎
的赋税政策,奴婢作为财产加倍征收算赋.口赋的征收虽然
是针对全体国民,但其主要针对对象还是占有大量奴隶的
各级贵族.各级贵族拥有充裕财富,对于这笔支出虽然不会
影响到家计生活但也不会不介意,像董仲舒这样身份地位
的大官僚尚且抨击这项制度,更何况个体农户,口赋显然是
项沉重的负担.所以史家在记载这项赋税时往往以口赋
含盖这项赋税的称呼,而且对奴婢重税一直持续至王莽.因此,应该肯定地说,《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记载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三四八年)的”初为赋”,应该指最初以土地
和奴婢占有为主的资产税.
由此可见,口赋和赀赋区分不甚严格,既是赀赋的一部
分(奴隶是财产),又独立于赀赋之外(奴隶以外的人丁不属
于赀赋)这样一个交叉混淆之中.根据汉代”贾人与奴婢倍
算”的赋税政策,奴婢作为财产是按算赋标准缴纳的,只是
加倍征收而已,秦代很可能是按正常算赋征收.《说文解字》赀字条:”汉律,民不徭,赀钱二十三.”民不徭的年龄在汉代
为七岁至十四岁嘲,”赀钱二十三”指以资产为依托交纳二
十三钱.可见汉代的口钱也是以赀征赋的.直至王莽,口赋
和赀赋区分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而且也很难有一个严
格的界线,这就是赀算记载比较模糊的缘故.
关于秦代赀赋在史籍上几乎不到记载,但是秦代有
关”訾”字的简文很多,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批秦
律材料有许多赀盾,赀甲的律文以及”有罪以赀赎”的规
定.”赀”,《说文》释为”小罚,以财自赎.”“赀赎”也就是用
钱财赎罪.从这两句话理解”赀”就是资产,”赀”并不处刑只
官方:把方舱医院改造成亚定点医院罚缴财物.由于秦需要大量军备物资,所以在处罚罪犯时均以甲,盾之类的兵器为主.如”禀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吏赀二甲,法(废)”圈.”赀”也罚徭戍,有三十天,一年,
两年若干个不同的役期.被罚者如不能应役很可能是折纳
现金抵役,说明都是用资产作为抵押.赀盾甲比赀徭戍普遍,被罚者既有庶民也有官吏,而被赀徭戍者只有庶民并无官吏,可知”赀”基本上是一种罚缴财物的制度.被罚者按政府规定的罚额缴纳实物或按实物的法定价格折纳现金①.无论赀盾甲或赀徭戍并未见有约束人身行动的任何规定,表明”初为赋”是为战争服务而颁布的资产税.顺丰快递电话查询
秦代已有算,文帝时晁错说”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
119
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闭秦昭襄王复巴
郡阆中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z’rl.”“赀算”一词始见于《汉书?景帝纪》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诏:”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未必众.有市籍者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
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应劭注:”古者疾吏之贪,衣食足知荣辱,限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此中所谓”古者”应为汉代以前,至少在秦朝或
战国时的秦国就已经有訾算.秦末韩信就因”家贫无行,不
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为商贾”,说明韩信不具备当官为
吏的赀选条件,同时也说明秦朝赀算的实行.《史记?萧相国世家》:”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就为”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等提供
了依据.说明秦朝户赀制度已经确立,訾算很可能就是”初
为赋”这种赋税的实际名称.
如果说”初为赋”是秦国訾算的起源,那么它还不能以
点代面,其它诸侯国户赀制度如何仍是考证的对象.但是户赀与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是户籍制度的组成部分,常与户籍附在一起.还在文明社会出现之前,便产生了关于氏族部落成员数目的计算方法.但以”户”作为单位来计算人口却是
相当以后的事情.”户”,《辞源》释为”住户,一家为一户”.
户籍最早是用于登记户VI的,《释名?释书契》:”籍,籍也:所以籍疏人名户口也”.足证籍之初乃为户籍之专名.帷版以木,即木牍;籍以竹,即竹简,微有不同.《管子?禁藏》:”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后民可足也.”从户籍一词的来源看,个体家庭的
出现是户籍制度产生的社会前提,而且户籍不单单是统计
人口,其中也包含家庭财产,特别是以土地作为资产确定贫富,说明户籍中已经含有户赀调查的成分,其目的是”知贫
富之不訾也”.这可能是目前所能发现户赀调查的最早记录,也可以说是户赀制度的源起,估计实际情
况应该更早. 《管子?国蓄》主张一切无税论,认为税收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