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虎气腾腾的黄金时代。当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于是,一位位思想家风起云涌,欲救百姓于水火中。孔子周游列国,倡导"礼乐";墨子摩顶放踵,提出"兼爱";孟子东奔西走,呼吁"仁义";后人所谓的"诸子百家游戏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也应运而生。
然而,圣贤们汲汲然奔走于天下,却无所建树。在这种情况下,若干思想家便心灰意冷,只是"苟求性命于乱世",而不愿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其中有位杨子,也算是代表人物了。孟子便曾提过这么一句"逃墨必归于杨"(《孟子·尽心上》),于此,可见一斑。
图片合成制作杨朱的生平
杨朱,又称阳子居,阳韩生,战国时魏国人,哲学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但大致可以知道,他生活于墨子(约公元前479-381年)和孟子(约公元前371-289年)的年代之间。因为在《墨子》一书中,未曾提到过杨朱,而在《孟子》书中,杨朱已经是一位著名人物,像墨子一样。《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9节说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在道家著作《列子》一书中,有一章《杨朱》篇,历来认为其中反映了杨朱的哲学。
他反对墨子的“兼爱”说及儒家伦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犯,也反对侵犯别人。他阐发了一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做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
杨朱没有留下任何遗作,《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列子》等书都曾提起过他,其中《列子·杨朱》篇最详。《列子·杨朱篇》记载,杨朱是老子的弟子。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这话,便有自保其意,是以出了位自私自利的弟子。另外,有学者怀疑杨朱便是庄子,但应无可能。
当代也有学者认为《列子》是伪书,《列子》书中杨朱的思想与更早的著作记载的杨朱思想往往不一致,它的论点主要是一种极端享乐主义。(因此,佛克教授关于杨朱的著作命名为《杨朱的乐园》,参阅 Anton Forke, Yang Zhu's Garden of Pleasure;及 James Legge, The Chinese Classics,第2卷,前言,第92-9页)而在更早的著作中,我们未曾见到有任何地方称杨朱是享乐主义者。
由于相较老、庄而言,道家的另一代表杨朱不太为大家熟知,故在进入杨朱的社会思想
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他的两个小故事,让大家事先对杨朱有些认识。
一、"墨子悲丝染,杨朱泣歧路",后句所指的便是杨朱的一个传说,杨朱某次外出,遇上一条岔路,或许是一时不能决定走哪条路,或许是联想起人生的歧路,竟哭了起来(后世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也有一故事,"阮籍哭穷途",不同的是,杨朱是遇歧路而哭,阮籍是无路可走而哭。在古代,两人的哭都很名,杜甫有"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之句,雷琯有"朝为杨朱泣,暮作阮籍哭"之句)。
二、杨朱其弟杨布外出时穿素衣,在外遇到下雨,便换了件黑衣,回家时他家的狗竟不认得主人了,狂吠起来。杨布气得要,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如果这狗在出外时为白,回来却变成了黑,难道你不同样感到奇怪吗?"(《列子·杨朱》)
家用冷风机以上两个小故事与杨朱的本身思想无多大联系,只是为了让同学们事先对他有了解。接下来就正式介绍一下杨朱的思想。
杨朱的基本思想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26节说:“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公元
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中《审分览·不二》篇说:“杨生贵己。”公元前三世纪的另一部书《韩非子》中《显学》篇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汜论训》篇中说:“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
上面援引《吕氏春秋》,其中所说“杨生”,据当代学者的考证,就是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应也是指杨朱或他的追随者。把这些资料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杨朱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人人为自己”即“贵己”;其二是“轻物重生”。
《韩非子》书中说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正是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而《孟子》书中说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则是杨朱“人人为自己”(贵己)的思想,
杨朱思想举例
从道家文献资料中可以出杨朱上述两方面思想的实例。《庄子》第一章里有一个故事,叙述传说中的圣王尧,想把王位传给一位名为许由的隐士。许由拒不接受,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
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尧愿把天下白白赠送给许由,许由也不要;当然,如果要许由拔小腿上的一根毛来换天下,他更不情愿。这正是韩非子笔下的杨朱的形象,也是杨朱“重生轻物”思想的体现。
《列子》书中以杨朱为题的一篇还有另一个故事,其中说:“禽子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子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子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意思是:有一个叫禽子的人问杨朱愿不愿意用身上的一根毛拯救这个世界,杨朱说,世界不是用一根毛就可以拯救的。禽子又说如果可以拯救呢?杨朱就不回答了。禽子就去问孟孙阳,孟孙阳答道:假如用你以身上小块肉换万两黄金你愿意吗?答道,愿意;问,如果是一节肉换一个国家呢?禽子不说话了。孟孙阳解释道,一根毛比起一小块肉来不算什么,一小块肉比起一大块肉也算不了什么,但许多毛、许多小块的肉积聚起来就很多了,你怎么可以轻看这一根毛呢?(肤:指较短的距离,古代以四指的宽度为肤,以一指宽度为寸)这是杨朱思想中另一方面的一个例证。
在老庄的书中也可以看到杨朱的思想。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在《吕氏春秋》书中,有一篇《孟春纪·重己》,其中说:“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这段话解释了人何以应当轻物重生。失去一个帝国,还有机会可以复得,但人若死去,就不可能复活,典型的“重身轻物”的思想。 挂壁式马桶
新破天一剑加点 《道德经》第13章中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行事为人看成比得天下更贵重,这样的人,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一个人如果珍惜自己甚于贪爱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又如《道德经》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这些都是轻物重生思想的表现。
《庄子》第三章《养生主》篇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也是依循杨朱的思想;按早期道家看来,这是全生避害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败坏到遭受社会的惩罚,当然无法全生;但是,如
果一个人的社会声誉太好,也不利于全生。《庄子》第四章《人间世》篇中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如果有才能、有用处,则他的命运将和桂树、漆树的命运一样。
因此,在《庄子》书中,我们看到其中称颂“无用之用”。《人间世》里,讲到一棵高大的栎社树,因为木质疏松,没有用处,所以匠人不去砍伐。大树托梦对人说:“长期以来,我致力于只求无用。曾有几次,我都几乎死去,现在才成功达到无用的目的,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用处。”《人世间》篇末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乃是全生之道。懂得全生之道的人,不仅不能做恶多端,为善也不能过份,他只能处于善恶之间、有用和无用之间,正是无用,最终证明它的大用。
很多人都在抨击杨朱“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的思想,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思想。而事实上这只是断章取义,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社会实践论文范文“古之人,;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篇),可见杨朱的这种“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的思想事实上是一种“公天下”的思想,既然身和物都是“公天下”的,又是“无我”,“无己”的。这说明“一毛不拔”只是指不损害自己的自然身体。而不是极端利己和不施舍。这与我们道家所提倡的“无为”的思想所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杨朱思想的基本介绍,由于杨朱没留下任何著作,所以记载较少,但所留下的思想却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