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1.12.24
∙【分 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关于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议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关于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议案)予以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
录中国人大网(v)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v)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2年1月22日。
接收频道信息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岳阳旅游景点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管理能力,规范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中国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今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2022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组织动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
方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决定、命令、措施等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制度,切实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有关报道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律法规、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等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律法规等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投诉、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投诉、举报方式。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职责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以适当方式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并对投诉人、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投诉人、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取的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措施,并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应措施,做到科学、精准、有效。
第十一条 国家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中,应当给予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等体特殊、优先保护。
第十二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收、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作为应急物资。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收、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十三条 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国家赔偿等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发挥专业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中依法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能力。
第十七条 对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方针。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同负责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崔雪莉放飞自己图片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网络直报或者自动速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硬盘安装系统牛年祝福语2021最火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