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一、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暑假里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不准的,一定不要回答,也不要擅自发表个人观点。对于记者一些叼钻的提问,不要像做考试题一样一一回答,我们不能重复对方提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逃出提问陷阱。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无可奉告”,对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以笑应对,做到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特殊情况,不要接受电话采访。因为声音的感染力不如面对面地加上表情和手势,所以要与记者面谈。再者现
在技术手段太先进,有些记者会通过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三、善用媒体:转危为机。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快、准、有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成立新闻发布工作组,集体研究,
统一口径,由专人向外界发布信息。而且发布信息要及时、要准确,并且要有序,有序就是随着事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而不是等整个事件完结以后,再发布信息。因为谣言止于事实、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真象,有利于问题的处理。广东高校
四、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常见的错误方式。
1、对负面舆论不悄一顾,懒得回应。
2、简单否认了事。
3、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报道。
4、鸵鸟政策,躲起来或想蒙混过关。
5、推卸责任。指责他人,使本来可能化解的危机不断地升温。
6、与媒体对抗。
五、与媒体打交道的十大黄金法则:
1、准备原则:接受记者采访前应先了解他的一贯新闻报道兴趣
点和写作、采访风格;必须清楚记者要什么?你要说什么?了解采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并准备好答案,让记者引用你的话,精心构思策划,像记者一样思考,记住长篇大论不如入耳入脑入心一句话。如果是电视采访,出镜前向前看,向后看(与镜头距离1.5米),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避免背景的负性影响。接受采访的人要事先演练。有条件的可以用模拟录像演练采访,无条件的可对着镜子练习,由同事检查并反馈意见。
2、快速原则:兵贵神速,及时回应; 二小时内必须发言,每
天发布2~3次。接受采访时应当尽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3、简洁原则:言多必失。回答问题时简短准确,直入主题;
尽可能少用一些令人麻木的数字。
4、临阵磨:在二小时额度内可“临阵磨”,不被媒体激
蛇电影大全怒,不冲动妄言,稳健行事。
5、及时澄清:避免模糊,及时澄清,不留遗憾,关注认知错
误,回答问题前必须逐条纠正,回答要准确,直入主题。
6、情感原则:要想上镜,那就得打动记者的心,记者总是喜
欢能感动人的新闻;尊重记者,有礼有节,千万别与媒体过
不去。
7、差异原则:注意媒体都是不同的,版面不同要求不同,你
对事件的表达方式必须与众不同,让差异化为你服务,做到
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8、重复原则:重复带来更多重视。好话永远都不怕说第二次,
重复越多,命中率越大。
9、时机原则:相视而动永远是最好的选择,绝对好的时机可
能根本就没有,见好就收是最好的选择,必须善于随机应变。
10、全程原则:记者可以报道一切他们听到、看到的东西,必
须全程参与,全程保持被采访的状态。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巧用它,善用它,可以让医院的形象提升,但藐视它,则有可能让医院形象大损。
谣言止于公开,沟通需要智慧。善待记者,善用媒体,主动引导,打造平台,居安思危,处乱不惊,及时应对,不卑不亢。
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余世猛)
一、当前媒体的特点
科普作文当前,已经进入了媒体化的时代。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如互联网、手机、3G等。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
怎么登不上去>如何领取失业保险金内外形势一样,媒体的角、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几个“强化”:
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的信息需求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今的媒体更注重于传播众所关心的各种信息。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助力下,当前的信息传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迅速、快捷的传播方法,并且形成了信息海量、传播快捷、公民参与度高、影响力巨大的特点。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也不断提高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从而不断强化了媒体自身的信息传播功能。
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强化。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它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强制力,而舆论、众监督的优势在于公众性和社会性,其监督力度源于社会舆论声势和众的广泛参与。在目前的体制下,舆论监督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媒体,由于其具有广泛性和时效性的优势,在舆论监督、鞭挞腐败以及畅达民意、维护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益表达功能不断强化。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媒体成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公众三者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媒体的表达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对大众媒体的高度依赖,掌握了媒体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众多的社会资源,因而各种社会团体、企业、非政府组织为了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争取更大的主导权,往往通过媒体进行公关、角逐,争夺话语权,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
市场化及社会化功能不断强化。当前,一方面,媒体为市场竞争推波助澜,作为市场竞争的中介,沟通买卖双方,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媒体也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事业单位逐渐过渡到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运作模式,其效益直接与众的认可度及市场的占有率挂钩。因此媒体更加注重对自身与市场及社会需求的调整。
二、政府在媒体运用和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酝酿成负面事件的不少是因为应对媒体不当而引起的。当事人或单位往往错过了第一时间表达事件真相的时机,导致了舆论的一边倒,从而演变成了公众事件。目前基层政府部门在应对媒体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会用。一些基层政府或部门人员往往忽视了身边宝贵的媒体资源,只顾埋头干活,忽略了与媒体的沟通,甚至是运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