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突发事件新闻舆情的引导及应对
作者:杨晓青
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07期
作者:杨晓青
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07期
摘 要:近年来,安全突发事件频发,相关的新闻报道舆情也十分活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旦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其事故原因、救援情况以及政府对相关人员的问责情况往往成为舆论的发酵点,而此类事件的新闻报道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动态性强,在新媒体蓬勃而起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安全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及应对,传递社会正能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安全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新闻发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来从楚国游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51-02
一、新闻舆论发酵点
事故发生后,事故原因、救援情况、追责问责这三个方面是社会主要关注点,也是安全突发事件易引爆舆论的主要发酵点。
1.事故原因。一般而言,事故发生后舆论的第一反应就是,事故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天灾不可控,属“不可抗力什么游戏最火”,舆论质疑会相对减少,政府救援正能量则成为“主角”,如汶川地震,长江沉船事故等;但如果是人祸,则属“人为因素简单科学小制作”,主观可控,故“不能原谅”,像天津爆炸事件、深圳滑坡事件等,事后追责的声讨就此起彼伏。同样是山体滑坡,事故原因不同,舆论反应也是大相径庭。2015年11母亲节给妈妈发多少红包合适月13日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1人受伤。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的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为地址灾害事故,随即救援就成为舆论关注点。燚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一淤泥渣土受纳场的人工堆土发生滑坡事故。事发突然,事故现场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许多媒体就从表面现象入手,纷纷报道是“山体滑坡”。后国土资源部发布,通报事故原因,认定人为原因导致垮塌。社会关注点开始从“山体滑坡春天”说的质疑转向对渣土来源的讨论,以及事后追责问题。
2.救援情况。在安全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的救援情况往往就会成为舆论的关注点。目前,各地政府在救援行动上的努力有目共睹,新闻发布与宣传机制正不断完善。但实际操作中,政府救援却常常会成为次生舆情的多发地。失利表现在:其一,救援存在判断力和技术性差错,导致救援行动不力,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其二,
灾难事故报道被本地弱化引发质疑,存在故意弱化舆论嫌疑。其三,救援过程的报道重点有失偏颇,过多强调领导救援情况,而事件本身救援进展情况报道少。可以说,灾情信息的发布已经被视作政府救灾能力的评价指标,其发布的数量质量、时效平台等都成为舆论评价政府态度的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