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节”,倡导全社会树⽴敬⽼、孝⽼、爱⽼的风⽓。那么,重阳节习俗有什么呢?今天⼩编给⼤家整理了九九重阳节的习俗供⼤家参考,我们⼀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相关内容↓↓↓
重阳节习俗
民俗活动
综述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体的中国传统节⽇。庆祝重阳节⼀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上扬、浊⽓下沉”的时节,地势越⾼清⽓越聚集,于是“重阳登⾼畅享清⽓”便成了民俗事象。⾦秋九⽉,天⾼⽓爽,这个季节登⾼远望可达到⼼旷神怡、健⾝祛病的⽬的。每到九九重阳这⼀⽇,各地都有组织⽼年⼈登⼭秋游、交流感情、锻炼⾝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化内涵丰富。
晒秋
哪部韩剧好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还有些⼭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种时尚。“晒秋”是⼀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在湖南、⼴西、安徽、江西等⽣活在⼭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房前屋后及⾃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久之就演变成⼀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活⽅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联想驱动下载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放纸鸢也是⼀个特⾊。⾄于⼈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云淡,风轻⽇明,纸鸢可轻松乘风⽽上的⽓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纸鸢飞得越⾼越远,则晦⽓也随之⾼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纸鸢飞得越好,则福⽓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也随之飘向远⽅。
登⾼
重阳节登⾼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的风俗,故重阳节⼜叫“登⾼节”。重阳登⾼习
俗源于此时的⽓候特点以及古⼈对⼭岳的崇拜。登⾼“辞青”也是源于⼤⾃然中的节⽓,重阳节登⼭“辞青”与古⼈在阳春三⽉春游“踏青”相对应。据⽂献说,“登⼭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登⾼的地点,没有统⼀的规定,登⾼所到之处⼤抵分为登⾼⼭、登⾼楼、抑或是登⾼台。⾼风俗其由来⼤致有四:其⼀是源于古⼈的⼭岳崇拜;其⼆是源于“清⽓上扬、浊⽓下沉”的⽓候;其三是源于登⾼“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个荒谬传
有没有好听的钢琴曲说“桓景登⼭避灾”。
远古时古⼈对⼭岳的崇拜,形成“登⼭祈福”习俗。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林川⾕丘陵,能出云,为风⾬,见怪物,皆⽈神。”⽂献记载古⼈对⼭既敬畏⼜充满崇拜,“登⼭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开来。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九⽇时⼈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运⾏规律,重阳这天是“清⽓上扬、浊⽓下沉”的⽓候,地势越⾼清⽓越聚集,于是“重阳登⾼畅享清⽓”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辞青”的说法则源于⼤⾃然中的节⽓。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渐凉,草⽊开始凋零,重阳节登⼭“辞青”与古⼈在阳春三⽉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避灾之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在东汉,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
⼠认为这⼀天⾥会有瘟⽓降临,⼈们要离开⾃⼰的家,尽可能到⾼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九⽇登⾼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称花糕、菊糕、五⾊糕,制⽆定法,较为随意。九⽉九⽇天明时,以⽚糕搭⼉⼥
头额,⼝中念念有词,祝愿⼦⼥百事俱⾼,乃古⼈九⽉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还做成两只⼩⽺,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概是⽤“点灯”、“吃糕”代替“登⾼”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的祭祀海神活动。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祭祖节⽇之⼀,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
带⾄今仍盛⾏,⼈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祭祖活动。⽆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远望,其最根本的作⽤是增强⼈们⽂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
赏菊
重阳⽇,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形成赏菊赞菊的菊⽂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节。如果说上巳是⼈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那么重阳⼤约是在秋寒新⾄、⼈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享宴祈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现存⽂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学作品。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九⽇,佩茱萸,⾷蓬饵,饮菊花酒,云令⼈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九⽇,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
云:“九⽉九⽇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驻⾄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来。发展⾄今,摆敬⽼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些地⽅流⾏。
饮菊花酒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命⼒的象征。菊花含有养⽣成分,晋代葛洪《抱朴⼦》有南阳⼭中⼈家饮⽤遍⽣菊花的⽢⾕⽔⽽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点苦,饮后可使⼈明⽬醒脑,⽽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39-42]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帝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在明代⾼濂的《遵⽣⼋笺》中仍有记载,是盛⾏的健⾝饮料。
佩茱萸
古代风⾏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叫做茱萸节。茱萸是⼀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叫吴茱萸。古⼈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插茱萸可以驱⾍去湿
、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臂上或磨碎放在⾹袋⾥,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是妇⼥、⼉童佩戴,有些地⽅男⼦也佩戴。茱萸⼊药,可制酒养⾝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味浓,具有明⽬、醒脑、祛⽕、驱⾍、去湿、逐风邪的作⽤,并能消积⾷,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驱风邪的⾏为,重阳节清⽓上扬,浊⽓下沉,⼈们⽤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然⽓候变化。
各地习俗
国内
【⼴东】⼴州过重阳节,民众登⽩云⼭,赏秋、健⾝。吴川地过重阳节,享宴⾼会,摆敬⽼宴。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男⼥⽼少,倾城⽽出,赛神酬愿,皆⽤⼤炮。连川重阳,童男童⼥皆⾄城外相聚答歌,州⼈围观。阳江市过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于纸鸢上,在半空中声⾳⼗分嘹亮。
【港澳】在港澳⼈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今。在港澳地区,古⽼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个多元化的节⽇。
【⼴西】隆安县九⽉九⽇放任⽜⽺⾃⾏觅⾷,俗语说:“九⽉九,⽜⽺各⾃守”。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是岭南风俗之⼀,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今。
奶茶的危害【福建】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相传九⽉初九是妈祖⽻化升天之⽇,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海南】海南过重阳节有登⾼望远、插茱萸、送“重阳糕”、“赶⼭猫”、洗艾叶⽔等习俗。
【江苏】重阳节,南京⼈家以五⾊纸凿成斜⾯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种叫做“骆驼蹄”的⾯⾷。⽆锡市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贵、珍异三项评分定⾼下。近年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欢乐在重阳”敬⽼爱⽼系列活动。
【浙江】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桐庐县九⽉九⽇备猪⽺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阿轲【江西】婺源县九⽉九⽇,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产⽣活现象,秋季有⼤量新鲜蔬菜⽠果需要晒⼲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安徽】铜陵县以九⽇重阳为龙烛会,以迎⼭神。削⽵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近年合肥热电组织开展重阳节慰问主题活动。
【云南】近年云南昆明举办“我们的节⽇·重阳节”主题活动。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期,甚家皆于此⽇祭拜⽅社⽥祖之神。
【四川】旧时南溪县读书⼈于此⽇在龙腾⼭岑⼭楼聚会,纪念诗⼈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甜可⼝”。
【河北】⾹河县九⽉九⽇,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占未来晴⾬。重阳节若下⾬,这⼏个⽇⼦也都会下⾬。典周县境内⽆⼭,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
【⼭东】昌⾢北部⼈家于重阳节吃辣萝⼘汤,有谚语道:“喝了萝⼘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九⽇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陕西⼴⼤农村,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青翠的茱萸,并且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以诗酒相赏。据说妇⼥此⽇以⼝采茱萸,可以治⼼疼。
【⼭西】⼭西晋南地区⾃古就有九⽉九⽇登⾼的传统习惯。饱览⼤好河⼭,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的盛举。⾄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
【河南】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了全国唯⼀的“中国重阳⽂化研究中⼼”,每年农历九⽉九⽇这⾥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化节”。
国外
受汉⽂化影响的汉字⽂化圈诸国也有过重阳的习俗。如:
【韩国】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就有在这⼀天登楼吟诗的习俗。到了⾼丽朝,九⽉初九的宴会甚⾄成为带有国家性质的习俗。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本】⽇本的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平安朝的王公贵族每逢农历九⽉初九便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本⼈还会在重阳节前⼀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打湿后来擦拭⾝体,以此祈求长寿。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茄⼦,吃栗⼦饭祭菊。
红警怎么联机【美国】美国旧⾦⼭是⼀个华⼈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阳佳节,花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卖,有些糕点铺还会卖重阳糕。许多华⼈社团举⾏敬⽼宴,⼀些⽼⼈服务中⼼也有许多义⼯去看望和帮助⽼⼈。
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1、南朝梁⼈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他所住的地⽅突然发⽣⼤瘟疫,桓景的⽗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拜师学艺,仙⼈费长房给桓景⼀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勤学苦练。⼀⽇,费长房说:「九⽉九⽇,瘟魔⼜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包,菊花酒⼀瓶,让他家乡⽗⽼登⾼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九那天,他领着妻⼦⼉⼥⼂乡亲⽗⽼登上了附近的⼀座⼭。把茱萸叶分给⼤家样随⾝带上,瘟魔则不敢近⾝。⼜把菊花酒倒出来,每⼈喝了⼀⼝,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最後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九登⾼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的风俗。
2、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祖刘邦的爱妾戚夫⼈被吕后害死後,戚夫⼈的侍⼥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九⽇佩茱萸,⾷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