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栗悦;马艺芳
【摘 要】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基础,了解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行为偏好,以及保护和开发现状,以便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拓展市场.
【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3)006
形容人的贬义词【总页数】7页(P15-20,5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者行为;旅游开发;桂林市
工行白金信用卡【作 者】栗悦;马艺芳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皮沙发十大品牌
诗意的qq名字【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0.31
一、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
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根据桂林市文化局组织的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统计,截至2009年6月桂林市目前共收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线索18518条,项目14164项,项目涵盖17个门类近100个种类,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许多种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遍布在桂林市12县5区133个乡(镇)1601个行政村、社区。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大分类中,桂林市就拥有除民间美术、传统医药两类之外8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民俗三种类型的居多,占自治区级的项目比率在3%-5%之间。截止2011年,桂林市有桂剧、彩调与广西文场3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文学、山水传说、三花酒传统酿造技艺等33项入选广西壮族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80多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未入选尚待开发与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刘三文化、桂林市弹词、五通“农民画”等。然而从等级水平分布来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级的项目数量较少,占国家级的项目比率仅有0.24%,自治区级的项目比率在16.5%,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二、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作为世界重要的人类文化聚居地之一,自古以来在桂林市生存发展的各族人民始终高度重视其传统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入现代社会,桂林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秉承了历史以来形成的重视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特质与传统,明确“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探索实践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显著成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较晚,发展潜力大
在桂林市旅游开发早期,旅游开发为顺应市场需求以山水景观为主,在文化旅游方面开发力度上相对不够。但是桂林市政府及时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桂
林市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胜地,文化成为桂林市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受到空前的重视。2006年,桂林市专门下发了《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桂剧、彩调和广西文场陆续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大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掘出来,陆续申报自治区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政府强势主导、社会全面参与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形成国家和政府主导、全面参与共同保护的体制与机制。与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开展得好的地方相比,桂林市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管理、经费保障”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和发挥作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学者介入、民众投入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还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或出现利益相争、责任相互推诿的尴尬局面。由于宣传、教育等原因,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觉程度不高、意识还不强。
(三)文化遗产与旅游尚未形成深度结合与良性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景区尚未获得整体性的规划,缺乏高品质的旅游配套设施和高素质的文化旅游经营人才,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利益分配机制未能科学建立,旅游企业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时,文化保护意识缺位,缺少对文化的反哺。个体户营业执照
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旅游者消费偏好、保护现状和方式、旅游决策等。问卷调查和访谈时间分别为2012年9月14和17日,深度访谈的主要对象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问卷调查的地点选在靖江王城、七星公园和象山公园主要针对游客,选在中心广场主要针对桂林市市民,样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随机性。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共计196份。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样本特征
受访者中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比例相当。其中70%为中青年,18-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
大多数,是消费的主体,18-23岁所占比例最高。45%的消费者收入较高。受访者学历水平较高,60%的消费者为本科及以上的水平,消费者以学生为主,其他职业相对差别不大,被调查的桂林市居民占44.7%,桂旅游者人数占55.3%。具体人口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调查人口统计样本特征值百分比(%) 特征值 百分比(%)性别 男 50.6 国家机关/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7.3女 49.4 专业/文教技术人员 12.0年龄18岁以下 1.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6.0 18~23 岁 40.0 商业/服务性工作人员 14.7 24~35 岁 33.3 演艺界人士 0.6 36~55 岁 16.7 自由职业者 6.7 56~65 岁 7.3 离退休人员 6.7职业工人 /农民 4.0 2000 元 以下 17.3 已婚 49.3 2000~4000 元 35.3 65 岁以上 1.3 学生 27.3暂无 31.3月收入婚姻状 况 未婚 50.7 4000~6000 元 10.0 高中及以下 18.0 6000~8000 元 1.3 大专 21.3学历桂林市居民 否 55.3 8000 元 以上 0.6 本科 55.3是 44.7研究生 4.7
2.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偏好特征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消费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项目的了解,课题组对桂林市比较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消费者认知的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表2 消费者了解的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遗产项目 桂剧 彩调 广西文场 恭城瑶族八音 零零落 河灯节瑶族盘王节瑶族婆王节百分比(%) 66 41.33 4.67 15.33 5.33 41.33 32 12遗产项目侗族百家宴船家婚礼 兴安米粉黄昌典毛笔瑶族长发习俗桂林市豆腐乳桂林市三花酒百分比(%) 38.67 13.35 66 6 24 69.33 70.67
从统计结果来看,其中有6%的人对桂林市的民间戏曲、曲艺以及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不知道,消费者对桂林市三花酒的认知度最高达 70.67%,对桂剧(66%)、桂林市豆腐乳(66%)、 兴安米粉(66%)、河灯节(41.33%)、瑶族盘王节(32%)、 侗族百家宴(38.67%)、 的认知度较高,而对零零落(5.33%)、黄昌典毛笔(6%)等的认知度较低。“桂林市三宝”——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和桂林市米粉是桂林市民最喜欢的日常饮食,有着广泛的众基础,所以认知度比较高,此外桂林市近几年来加大了对桂林市传统节日的宣传,开展了一系列民俗活动,从而使河灯节、侗族百家宴等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呈现形式的偏好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有6%的消费者对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较少。但是从消费心理来看,消费者对所选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旅游产品形式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对各种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都比较喜欢。其中,有50.67%的消费者希望可以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场展示并可参与的传统技艺的形式出现,而有43.33%和41.33%的消费者分别愿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和手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因此,旅游产品开发者可以根据各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将其最真实、原生态的一面表现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