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C. D.
【答案】1. B 2. B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难度较小。
【1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描写人物外表的成语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正确答案选B。
【2题详解】
雾灵山位于北半球,七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12个小时,因此正确答案选B,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昼长大于12个小时,在该图当中,太阳在正午的时候一定要越过地球的中心点,即位于中心点偏南方向。
【点睛】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点外,全球日落西南日出东南,直射北半球,全球日落西北日出东北。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什么专业热门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4. 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3. D 4. C
【解析】
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3题详解】
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
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4题详解】
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水源
C. 植被 D. 坡向
6.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世界上最贵的车排名A. B.
C. D.
【答案】5. D 6. B
【解析】
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5题详解】
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题详解】
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月最可能是
A. 3月 B. 6月
C. 8月 D. 10月
8. 此时,澳大利亚
A. ①地天高云淡 B. ②地干热风大
C. ③地南风暴雨 D. 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7. A 8. A
【解析】
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以及等压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7题详解】
该题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七月份吹东南风,而一月份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三月份。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该题也可以利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风向进行判断,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也是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不同地区风向不同,可以选取不同位置进行判断。
【8题详解】
①地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②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少。④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点睛】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都是南半球夏季。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 人口总数减少 B. 老龄化加剧
C. 平均年龄减小加班工资 D. 劳动力增多
10.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增长 B. 医疗水平
C. 机械增长 D. 生育观念
【答案】9. D 10. C
【解析】
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9题详解】
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现在的热门专业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10题详解】
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 B D错误。
【点睛】人口的机械增长就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增长,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变化,主要指户籍人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