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明天,在奔跑的路上。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向我们诉说了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1932那一年,人们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有了一名中国运动员,人们也知道了东北大学头屑如何去除有一名少年叫做刘长春,人们更知道了那位少年历经千难万险才站上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刘长春是参加奥运会的第一名中国运动员,他以代表中国而不是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行动来抗争侵略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通过派人参加奥运会来使伪满洲国合法化的图谋,这才是刘长春当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真正意义所在。”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孙新生这样认为。
刘鸿图说:“父亲1909年出生在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年幼的他从小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下家境每况愈下的惨淡。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父亲正在沈阳东北大学就读,这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志。因而,当日本人宣称刘长春将代表日本人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时,父亲义正辞严地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耶!’”
开花的时间刘长春是抱着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壮烈心态去参加奥运会的,但是祖国的封闭和弱小却使他差一点报国无门。当时的民国政府以“经费不足”为由,无视民间提出参加奥运会的呼声。依靠张学良捐出的8000银元,刘长春经过长途跋涉,代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现在1932年的洛杉矶赛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虽然刘长春在100米、200米两项比赛的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用自己的抗争,很好地契合和形象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
在那个荒芜动乱的年代,国人在自傲的尊严与荣光被烽火的铁蹄踏碎的惨淡现实中不愿醒来,国人在迷宫中四处摸索,跌跌撞撞却不到那个可能的出口,但是年轻的胸膛无所畏惧地向前求索,有个小伙子想要努力证明他的民族拥有挺直的脊梁,他毫不犹豫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建议,因为他只想代表中国参加运动会。他不得不含泪告别父亲和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在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之下,终于代表四万万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
长虹数字电视机顶盒在那个民族被欺压的抬不起头的时代,许多清醒过来的国人都在 拼尽热血战斗,“我们都是战士,只是在不同的战场上。”——这是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即将奔赴抗日战场
的姚可秀与刘长春的一段台词。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他只是一个人,但是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地姿态,抬头,战斗在赛场上。
因为一路上的颠簸,让他在第一项百米小组比赛当中就失利了,在这种各方施压希望他退出200米赛事的状态下,这名小伙子坚持要跑出国人的骨气,跑出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勇敢地站在了二百米的跑道上。 尽管他没有取得骄人硕果,国人都知道了他,国人都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国人更知道了那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和对信念、追求的永不放弃与执着,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中也知道了他们还可以无尽地奔跑,生命在奔跑中勃发力量的光芒。
曾希望影片像好莱坞那样以欢呼结束,但没想到此时的寂静比喧闹更加让人回味。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意思虽然这部影片不尽如人意,将一些本该让人感动不已的桥段刻画得略有点平淡,影片整体不如预告片那般激情澎湃。但是,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是让人欣慰的,它的意义,可以让我们忽视其在技术上的一些平庸之处。
还记得1908年,天津《新青年》发出三个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pillowtalk1932年刘长春成功参加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名称. 昵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慢射金牌,是大陆选手首夺奥运奖牌,也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
在当下的时代,我们已经真真切切的从一个追随者演变成领跑者,我们终于能告慰当年刘长春的奔跑,我们终于在奔跑的路上到了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