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发展现状黄轩个人资料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发展现状
营销活动从空白趋向活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银行业的市场营销基本属于空白。由于银行没有自主经营权,也没有经营压力,因此,不必要也不可能有营销意识和营销行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公众和企业对当时银行的普遍评价。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一批股份制银行的相继成立,国内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既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也有经营的压力,因而逐步出现了营销意识的萌芽,开始了拉存款等自觉或不自觉的营销活动。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间的竞争逐步加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大举登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在新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日渐活跃,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各商业银行纷纷结合自身优势,革新和提升营销理念,推进CI建设,重塑公众形象,营销层次迅速提升,国内银行业开始迈入了营销时代。
手提电脑没声音 营销渠道从单一趋向多样
七宗罪是哪七宗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银行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电子银行迅速发展,由作为物理网点的补充,成为与物理网点齐驱并进的重要营销渠道,从而使国内商业银行营销从单一趋向多样。
以招商银行为例,由于各种电子银行手段的运用,目前超过50%的对私业务和约15%的对公业务都已经实现非柜台操作;网上银行的企业客户已达到3万多户,仅2002年1~9月的累计交易量就超过6200亿元。
物理网点总量虽有所减少,但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密度加大。据统计,国内商业银行的网点已由2000年底的13万个左右减少到目前的11万个左右。另一方面,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经济中心城市加快了网点的扩张,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出现了银行林立的景象,如仅在深圳就有近40家中外资银行的1100多个网点。
营销手段从初级趋向高级
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观念大致经历了从银行本位到产品本位,再到客户本位的发展过程。
dota巨魔战将出装随着营销观念的转变,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也从初级趋向高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银行服务的成本和效益,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手段也随之从注重与客户建立私人感情向注重为客户提供能够为双方带来利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转变。同时,对公业务营销主体也出现了从单一机构营销到整体联动营销的趋势,如各行纷纷加大了“总对总”营销的力度,在证券、保险以及航空等领域,实行全行联动营销。
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下一句 对私业务的营销手段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注重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与氛围的阶段、注重服务效率和便利的阶段、注重产品多样化的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注重营销组合的阶段。
同时,营销宣传手段也由简单推销、大众传播发展到整合营销传播。国内银行的营销宣传最先是从“走出去”、“请进来”的简单推销开始的,如上街宣传、路演、推介、展示等;其后,各行纷纷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广告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各行开始结合社会特点,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将传统手段和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手段加以整合,频频发动全方位的宣传攻势。一年级教师工作总结
营销内容从简单趋向综合
在政策环境、客户需求、竞争焦点发生变化等因素的驱动下,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内容向多样化、全方位发展。
从以对公业务营销为主到对公、对私、同业业务营销并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对公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的贡献率占据绝对地位,各行的营销自然围绕对公业务进行。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个人金融业务、同业业务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各行在维持对公业务营销攻势的同时,在对私、同业业务的营销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形成了营销市场上对公、对私、同业业务并驾齐驱的态势。
从以负债业务营销为主到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全方位营销。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对存款的依赖程度提高,因此将营销重点放在负债业务营销上,有的行甚至明确提出“存款立行”。进入21世纪,国内的贷款市场成为买方市场,银行开始面临“放贷难”的问题,资产业务包括对公、对私资产业务的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营销的新焦点。与此同时,为扩大利润来源,各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营销特别是理财服务、证券资金清算及代理业务、基金销售及托管业务的营销竞争愈演愈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