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提要]
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历届反动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出卖国家主权。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部原因。但分析问题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考查。
一、晚清政府的统治
晚清指清朝政府后期从1840年到1912年的统治,政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从1861年辛酉后由慈禧太后执掌政权达到半个世纪之久。
(一)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
1.政策、措施的调整
(1)兴办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任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一批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对民间办厂依然实行限制政策。
(2)接受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大力举借外债。)
(3)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20世纪初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奖励实业。
2.政策、措施调整的原因和评价
(1)为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办洋务以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地位。
(2)接受外国资本的原因是:清无能,迫于列强的压力,对列强新的经济侵略采取屈服以至讨好的态度。
(3)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奖励实业,清政府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解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不满。
(4)光绪帝依靠维新派谋划,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废除戊戌新政。
(5)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以应付国内危机,增加捐税,加重剥削。
(6)1911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瓦解,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7)评价: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清政府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被迫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观动机在于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章出轨了么
(二)清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
1.专制独裁
(1)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对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任何改革。
一个人久了(2)残酷镇压“百日维新”,尽管维新派在变法法令中未提出君主立宪、兴民权的要求,这充分表明了清政府的专制独裁本性。
(3)面对资产阶级立宪派的要求,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它说明清王朝力图维护封建专制,“预备立宪”是一场。
2.残酷镇压革命
(1)战争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集中全力进行镇压。
(2)对义和团运动采取由剿到抚,由抚再到剿的政策,镇压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对八国联军宣战,但并不真正抵抗。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同时对辛亥革命也进行过镇压。
3.对外政策
(1)战争时期,政治腐朽,军备废弛,组织抵抗不力,导致战争失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第二次战争中,一开始就缺乏抵抗决心,以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来结束战争。
(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酉使慈禧太后掌握最高统治权,并成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契机。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公使也向清政府宣布放弃“中立”政策,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其勾结的基础是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
(3)在中外暂时和好”形势下,建立总理衙门,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正式任命英国人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让英国人代办中国外交事务。
(4)由勾结“和好” 再走向对抗: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进一步加剧,清王朝与列强关系走向“再对抗”,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抵抗说明了这一点。
(5)在中法战争中,采取“不可衅自我开”方针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导致马尾海战惨败。后又以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使西南门户被打开。
(6烟熏腊肉)甲午中日战争,极力奉行“避战自保”,慈禧太后为“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清政府的完全屈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评价:从这一时期总的发展趋势看,清政府在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经过了对抗——暂时妥协——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尽管从林则徐到李鸿章,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乃至清朝“新政”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决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同时清政府在此过程中大量出卖主权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内因。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新军的实力,建立起个人独裁的北洋军阀封建统治。从1912年袁世凯建立到1928年结束,其本质代表了地主阶级和各派封建军阀的利益。
(一)政局变化简史
1汝窑在哪、袁世凯控制政权。
(1)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
5寸照片多大(2)为复辟帝制,强迫国会选举他当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之后又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当上“中华帝国”皇帝,宣布改元,准备登极。尊孔复古逆流随之而起。
(3)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帝制,不久绝望而死。
(4)、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全国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5)、张勋利用府院之争制造了一场短暂复辟。
(6)、护法运动中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实权。
(7)、张作霖控制北京政府实权。
(二)北洋军阀主要罪恶活动
1.镇压人民斗争、维护独裁统治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制造“宋案”;武力镇压“二次革命”;取消《临时约法》,大搞复辟帝制活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镇压护法运动;镇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武装对抗国民大革命。
2.军阀割据混战,大小军阀各以帝国主义国家为靠山,割据一省或数省,连年争战,给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和皖系两大派系;此外还有奉系、滇系、桂系、晋系等。它们之间为争夺地盘和人口,以及中央的最高统治权互相混战。军阀割据和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制造“二七惨案”。
(2)段祺瑞抵制孙中山北上,破坏反帝斗争,1926年制造“三·一八”惨案。不久,段棋瑞被迫下台。张作霖控制北京政府,与直系吴佩孚共同“反赤”。
(3)1926-1927年北伐战争,吴佩孚、孙传芳势力被消灭,奉军被迫撤回河北。张作霖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时,也在北京搜捕共产党员,杀害了李大钊。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败回东北,被日本侵略军在皇姑屯炸死。其子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标志北洋旧军阀割据统治时期的完全结束,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5)北洋政府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头脑,压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对外投降卖国
(1)袁世凯统治期间,大量出卖国家权益,1915年,为了称帝,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袁死后各派军阀纷纷以各帝国主义为靠山大量出卖国家主权:直系、桂系和滇系以英国、美国为靠山;皖系、奉系和晋系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由此也可以得出军阀割据是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产物。
三、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1949午〕溜冰鞋十大品牌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官僚资本主义在此期间形成.中国人民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一)政局变化概述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府。
2.蒋介石政权通过对张作霖的“二次北伐”及各种手段形式上完成中国的统一。
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国形成了国共两党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4.1932年,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成立,中国出现了中共领导的政权、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政权并存局面,1937年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中共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改为国民政府陕甘宁边区特别政府。
5.1940年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土地上出现了南京国民政府、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国民政府三个政权并立局面。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伪满洲国、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灭亡,国共两党关系再度紧张,内战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统治中国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灭亡。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活动
1.政治方面:
(1).1927年“四·一二”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争夺最领导权。不久,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2).1928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排除异己,军阀混战,蒋介石取胜。
(3).对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五次反革命“围剿”,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