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
(1938.10日军占领广州、武汉~1945.8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原因:相持阶段的到来
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
略者。
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2.改变:(1)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
只是战略方针(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
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
(2)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A、政治上:“以华治华”(扶植伪政权)
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
B、经济上:野蛮掠夺剧本格式范文
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
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
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
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全融业到劳动力。
C、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
推行奴化教育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都是要灭亡中国。
讨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
什么时候考研化教育有何共同点。
香水品牌大全价格
D、军事上:“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清乡运动”(华中)
3.影响:①对国民党亲日派的影响: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叛国。
②对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③对共产党的影响: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
并派兵封锁、包围根据地;造成根据地的严重困难。
④对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投降的危险。
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原因:内因——国民党的阶级本质
健康饮品有哪些
外因——日本诱降政策;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
2.标志:1939年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反共的反动方针,反映出国民党“反共”、
“独裁”的两个基本政治立场。
3.表现: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造成国民党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的原因有: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策略有了重大变化,企图引诱国民政府投降。
②英美帝国主义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日本妥协,也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
③国民政府没有抗战到底、彻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决心和信心。蒋介石说“抗战到底”的“底”是指放弃东北、华北的主权,只求保住华中、华南等与四大家族利益密切相关的地区。这与日本诱降的条件很接近。
④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没有改变,蒋介石的妥协条件与日本的要求有巨大分歧。
所以,蒋介石集团从维护其根本利益出发,既想妥协,又不放弃抗日。
★决定蒋介石集团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原因主要有:
①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并没有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
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以“反共”为诱饵诱降,挑拨国共关系。
③经过一年半的抗战,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更加强大。这引起了蒋
介石集团的嫉恨和极大恐慌。因而从五届五中全会开始,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
抗日转向反共。
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逐渐把英美卷入战争,他们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中国最大限
度地牵制和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因此不希望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⑤由于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仍占主导地位,加上全国人民抗日的
强烈要求,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策略的正确,使蒋介石不敢轻易公开反共。
⑥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使国民党不会轻率放弃统一战线。
总之,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决定其反共立场,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引起国民
党的恐惧,反共投降倾向便日益增长。中日民族矛盾制约其内外政策,使国民政府既不能
放弃抗日政策,又不敢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4.影响:
(1)不断掀起反共浪潮——皖南事变(1941年初)
★中共正确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的不同
①策略方针:A、1936年,针对西安事变,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B、1941年,对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中共提出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A、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特别是华北事变,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利益,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日的可能。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迫切任务。
C、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也是为逼蒋抗日。
D、事变发生以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妄图置蒋于死地,夺取统治权、扩大内战,这有利于日本侵略。
③皖南事变坚决回击是因为:
河南嵩山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未变,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彻底破裂。
B、国际上,法西斯的侵略严重威胁着英美的利益,无论英美或苏联都不希望国共合作破裂,不愿削弱中国战场的抗战力量,因此都向蒋介石施加压力。
C、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击,既可以打击国民党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中共正确处理上述事件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订政策。
C、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的突发事件。八月份适合去哪旅游
★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斗争的制约因素:
在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存在着日伪势力、国民党势力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之间的斗争。由于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处于主要矛盾地位,从而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但是,建立在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也必然存在斗争:共产党要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展人民的力量,对国民党的统治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民政府参加抗战后并没有改变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要在抗日的同时削弱乃至消灭人民的力量。
A、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双方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约着两党的矛盾斗争。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的合作局面就能维持,阶级矛盾就会服从于民族矛盾。
C、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对两党关系有重要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导致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与抗战初期的失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执行片面路线而导致的,后者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同时,日本虽然取得了豫湘桂会战的胜利,但是,由于其战线拉得过长,兵力更为分散,使其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3)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结合、渗透。
抗战中,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大发国难财,官僚资本急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的凋敝,农村经济的衰败。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1.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
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出现投降的危险。②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③战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
④意义: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克服了投降的危险;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①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②1939年冬至1940年春,打退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③1941年初,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3.巩固根据地的斗争
(1)根据地困难的原因:日伪军的大扫荡;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2)困难的表现: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人口减少了一半;八路军、新四军的人数减少;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3)克服困难的措施
①军事上开展反扫荡斗争,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创造出地雷战等战术。
②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分析各个时期中共土地政策变化的情况和原因。
④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⑤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什么把反对主观主义作为此次整风运动的核心内容?
因为主观主义导致理论脱离现实,是我党历史上“左”倾和右倾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4.中共“七大”的召开
①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②内容: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团结”是指全党在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为什么说“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A、从背景上看,“七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族革命向国内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
B、从政治上看,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C、从组织上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
D、从思想上看,会议召开之前,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七大”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上统一了。
E、从意义上看,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