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大全篇_抗日英雄小故事
抗⽇英雄故事⼤全篇_抗⽇英雄⼩故事
说起抗⽇战争,它的胜利是中国⼈民奋起反抗和不畏牺牲的重⼤结晶,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英雄⼈物.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抗⽇英雄故事⼤全篇,供⼤家参考。
抗⽇英雄故事1美白保湿产品排行榜
抗⽇英雄⼈物——冷云
⼈物⽣平
抗⽇战争时期,以冷云为⾸的东北抗⽇联军8名⼥官兵,在顽强抗击⽇本侵略军的战⽃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战到底的英雄⽓概,在⼈民众中⼴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龙江省桦川县⼈。1931年⼊桦川县⽴⼥⼦师范学校读书。“九⼀⼋”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救国活动。1934年加⼊中国共产党,在佳⽊斯从事秘密抗⽇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后改名周维仁)加⼊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结为⾰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化教育⼯作,后调到5军妇⼥团担任⼩队长和指导。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悲痛,告别刚刚出⽣两个⽉的婴⼉,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团的战⼠们和男战⼠⼀样跋⼭涉⽔,英勇作战。7⽉12⽇参加了攻打楼⼭镇战⽃。10⽉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与⽇伪军千余⼈遭遇。已⾏⾄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组,与⽇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伪军⽕⼒,使部队主⼒得以迅速摆脱敌⼈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作战⾄弹尽的情况下,⾯对⽇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战死,是我们最⼤的光荣!”她们毁掉槍⽀,挽臂涉⼊乌斯浑河,⾼唱着《国际
歌》:“……满腔的热⾎已经沸腾,要为真理⽽⽃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的冷云23岁,最⼩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先烈的精神,1986年9⽉7⽇在牡丹江市举⾏“⼋⼥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程奠基题词:“⼋⼥英灵,永垂不朽!”
冷云⼀家
冷云与吉乃⾂⼀同到抗联后,真的结为夫妻。1938年初夏,冷云⽣下个⼥孩,丈夫却已在战⽃中牺牲。
部队西征前,她强忍悲痛,把仅两个⽉的⼥⼉送给依兰县⼟城⼦的⼀对朝鲜夫妇抚养。解放后,战友们曾去寻烈⼠遗孤,却已不见那对夫妇,在战乱的年代中也许已死,也许回到朝鲜,也许迁移他乡了。今天如果那个⼥⼉还活着,也会是六⼗多岁的⼈了。
计算机病毒特征
抗⽇英雄故事2
抗⽇英雄⼈物——马本斋
抗⽇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部队——回民⽀队。这⽀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攻不克,⽆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队”。马本斋就是这⽀英雄的回民⽀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于河北省献县的⼀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奉军当兵,逐级升⾄团长。1931年九⼀⼋事变后,⾯对国⼟沦丧,报国⽆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政府的对⽇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庄。
1937年7⽉,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义勇队,奋起抵抗⽇本侵略军。1938年4⽉率队参加⼋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队,任司令员。1942年8⽉,回民⽀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先⼠卒,在回民⽀队和⼴⼤众中享有很⾼威望。改编后的回民⽀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不断提⾼,队伍发展到2000多⼈,成为⼀⽀能征善战的抗⽇劲旅。从1937年⾄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队,不惧牺牲,浴⾎作战,奋勇杀敌,经历⼤⼩战⽃870余次,歼灭⽇伪军3。6万余⼈,在⼴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民军队的⼤熔炉和抗⽇战争烽⽕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决⼼加⼊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奋⽃。他在⼊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情愿把我的⼀切献给伟⼤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奋⽃的伟业。”1938年10⽉,马本斋光荣地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根据地反蚕⾷战⽃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底,回民⽀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7⽇,马本斋在⼭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英雄故事3
血湘西剧情介绍
抗⽇英雄⼈物——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东菏泽⼈。1914年加⼊冯⽟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本侵略军越过⼭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4⽇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发动⼤举进攻。10⽇,⽇军逼近喜峰⼝。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军40华⾥,在⽇军之前抵达喜峰⼝孩⼉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岭及⼝门⼀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百⽶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榴弹炸,⽤⼤⼑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炮、坦克⽆法发挥作⽤。⼊夜,赵登禹⼜利⽤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侧后,进⾏包抄袭击,打得敌⼈措⼿不及,死伤甚众。战⽃中,赵登禹腿部被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搏相拼。激战数⽇,敌⼈多次攻击不果,锐⽓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战役胜利。喜峰⼝战役,共歼灭⽇军五六千⼈,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焰。
全⾯抗战爆发后,7⽉下旬,⽇寇调集数以万计的⽇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军⼊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的机械化部队从地⾯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炮⽕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28⽇,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泽东同志曾⾼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将领,称赞他们在执⾏抗击⽇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民以崇⾼伟⼤的模范”。1937年7⽉31⽇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纪念。新中国成⽴后,北京市⼈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的赵登禹烈⼠墓进⾏了多次修缮。
抗⽇英雄故事4
抗⽇英雄⼈物——杨靖宇
著名的抗⽇民族英雄、东北抗⽇联军创建⼈和领导⼈。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尽是枯草、树⽪和棉絮,竟⽆⼀粒粮⾷,也⽆不为之震惊。中国⽆产阶级⾰命家,著名抗⽇民族英雄,东北抗⽇联军的主要创建⼈和领导⼈之⼀。原名马尚德,字骥⽣。1905年2⽉26⽇(清光绪三⼗⼀年正⽉⼆⼗三)⽣于河南省确⼭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作时,曾化名张贯⼀、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武装⽃争时,改名杨靖宇。
1926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参与领导确⼭农民,同年5⽉转⼊中国共产党。⼤⾰命失败后,组织确⼭起义,任农民⾰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命⼯作。曾5次被捕⼊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足球让球是什么意思1931年“九⼀⼋”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农红军第三⼗⼆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红⽯砬⼦为中⼼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任东北⼈民⾰命军第⼀军第⼀独⽴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联合17⽀抗⽇武装成⽴抗⽇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联军第⼀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军第⼀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武装表⽰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带,最后只⾝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23⽇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队改名为杨靖宇⽀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的的事迹被编写⼊⼩学课本中和电影。
抗⽇英雄故事5
朱德的扁担成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928年冬⽇的⼀天,天刚⿇⿇亮,朱德军长⼜带领部分红军战⼠和⾚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样精神饱满,穿着⼀⾝灰布军装,背着⽃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去。来到龙市,战⼠们有的⽤箩筐担,有的⽤⼝袋背;没有⼯具的战⼠索性脱下长裤,把裤⼝扎紧,把粮⾷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搭⼀样⽅便。这样,⼤家挑的挑、背的背,翻⼭越岭,穿⾏在井冈⼭的蜿蜒⼭径上。
零钱通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了。他头戴⽃笠,挑着满满⼀担粮和年轻的战⼠们⼀道⾛着。⼤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计,⽩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起到朱德军长⾯前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家的⼼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槲树那⼉!”⼀听说⽐赛,战⼠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槲树谁是英雄!”⼀个战⼠灵机⼀动说:“朱军长,⽐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说:“你年纪⼤,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点。”朱军长⼀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说着,挑起担⼦就⾛了,留下了⼀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槲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地势险要雄伟,⼀边是⾼⼭峻岭,⼀边是万丈悬崖。这⾥云海翻涌时如⼀望⽆际的汪洋⼤海,故黄洋界⼜称“汪洋界”。休息时战⼠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家叫⼀个机灵的⼩战⼠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根⼤⽑⽵,⽤柴⼑做了⼀根⼜⼤⼜扎实的扁担,并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
⼈“偷”了。战⼠们看到朱军长⼤步流星⾛在⼭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道上响起⼀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壮,粮⾷充⾜装满仓;消灭⽩狗⼦,分⽥⼜分粮;保卫根据地,⼈民得安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