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杨威利历史学院→学院大厅→杨威利历史课堂→“君君臣臣”系列 | 院长:WAY |
古代中国等级文化一窥 |
在《君君臣臣》专题前面的文章里,蓝伞教授介绍了很多西方的内容,今天WAY来给大家介绍一点有关中国古代的等级知识。 |
《左传·昭公七年》中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文中列举了中国古代阶级分别的十种人,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首先:统治阶级包括怎么删除微博——王、公、大夫、士。 建立宽带连接∙ “王”,是我国古代一国之主的称呼,通行于夏、商、周三朝。 “惟王建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均是体现“王”之至高无上的古语。 ∙ “公”是“王”之下的最高官职。 “公,臣之极也”(三国·王弼);“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论语·子罕》);春秋时代,周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他们可以“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即干预朝政,可见公的地位之高。 ∙ “大夫”分三等:上大夫(亦称“卿”)、中大夫、下大夫。 周代将这三等大夫分称为“太宰”、“小宰”和“宰夫”: —— 太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六典”:指的是关于治、教、礼、政、刑、事等六方面的典章制度) ——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制王公之政令” ——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吏之位”。 可见,“大夫”可直接决定国家的各类政策。 ∙ “士”的权力相对较小,但仍属于奴隶主阶级。会计常用软件 “士,州长、党政也”(汉代·郑玄);清代文人龚自珍在《对策》中说:“士”,除了掌其州、党之教治法令之外,还要负责“饮射读法”(“饮射”,即饮酒射箭/“读法”是每年正月初一日召集本州、党之百姓,令其听读一年的法令,以纠其过。)“教民祭祀”之礼,并“书”百姓之“过”等事。 接下来是属于被统治阶级的——皂、舆、隶、僚、仆、台。 ∙ “皂”指养马人。 古代中国以马之十二匹为一皂。但是, 《左传》这里应当不是专指,而是泛指“士”一级官员所辖的小吏、 差役,大概也包括官府中的听差、传达等。 ∙ 所谓“舆”,指驾车人,或轿夫一类。 网上怎么预约挂号以上两等人还具有某些人身自由。 ∙ “隶”的成分大概包括战俘、罪犯、因充人质抵债未能赎回而沦为“奴”者。他们有固定的主人,属于“家隶”,可以被买卖,劳役更加卑贱和繁重。 ∙ “僚”、“仆”、“台”一般没有固定的主人,他们常像物品一样被随意赠送他人。清代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仆臣台义》中有云:“僚,劳也。入罪隶而任劳者,其分益下”。 |
王公将相知几何 庶民仆隶命多苛 君君臣臣环相侍 贵贱竟有十等多 所谓“十种人”的说法是基于《左传》的记述,随着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当然会有所变迁,不过质是没有变的。 中国人的封建意识之所以浓厚,与2000年的漫长封建历史脱不开关系。在今天看来,这种人分三六九等的级别意识似乎相当愚蠢、且无理,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对中国古代史的长期稳定起过微妙的作用(注:所谓“长期稳定”是概括而言,非军事政治层面。) 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不灭,并能在今天追求民族的复兴,其精神层面的特质起着重大的作用(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可是全都湮没了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是其中之一rpg游戏制作大师——虽然它有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价值观,但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既为合理的”——所以我们还是宽容些对待老祖先留下的“故纸堆”吧! 何况,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层面,这些“封建遗毒”是必须解读的啊。【WAY】 |
本文正文资料参考张巨龄先生的《左传中的十等人》【新语丝电子文库】(光明日报2000.1.14)。 |
TOP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