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第批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
第42卷第6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2No.6
2022年11月
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v.2022
收稿日期:2022-05-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㊁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 ,项目编号:19ZDA289㊂作者简介:方志红(1973 ㊀),女,河南省固始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研究㊂
品第批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
方志红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怎么修改无线路由器密码㊀㊀摘要:品第批评是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㊂它自齐梁时产生,至明清依然盛行㊂其间发展经历了以齐梁时钟嵘㊁谢赫为代表的品级式品第批评和以唐代李嗣真㊁张怀瓘为代表的品目式品第批评两
个阶段㊂品第批评有四方面特征:强烈的历史意识㊁整体性㊁审美性㊁直觉体悟的诗性㊂相对于当代 广告化 的文艺评论,品第批评更显其有效性和独特价值:它使一个时期内文艺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作品成就高低判然有别,体貌特征生动可感,并能剪除芜杂,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㊂
关键词:品第批评;品级式;品目式;历史意识;审美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0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2)06-0050-06
㊀㊀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因批评家的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批评形式,品第㊁流别㊁选本㊁摘句㊁指瑕㊁论诗诗㊁诗话㊁评点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它们广泛用于诗㊁文㊁小说㊁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批评,甚至用于艺术评论㊂品第批评是较早形成的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在南朝时期极为流行,钟嵘‘诗品“中首用,至明清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㊂
品第批评是齐梁时期一种极为流行的文艺批评形式,它遍涉诗㊁书㊁画㊁棋㊁曲等领域,是一种兼有品评和等第两种内涵的批评形式[1]㊂一方面,它通过设置一定的品级,如上㊁中㊁下品或神㊁妙㊁能㊁逸品等,以细致的比较,判明对象的高下等级,以显示优劣;另一方面,品第作为一种具有品评性质的评论形式,在具体批评中,往往在批评主体体验㊁感受的基础上,通过仔细品味,就对象的整体
风貌作出印象式的评价,批评话语或一词见义,简明概括;或多用比喻,形象生动,形成中国诗学的诗性特征㊂
品第批评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以齐梁时的谢赫㊁钟嵘等为代表的品级式品第批评;二是以唐代的李嗣真㊁张怀瓘等为代表的品目式品第批评㊂
南朝梁代的钟嵘在他专门的诗歌批评著作‘诗品“中最早使用品第批评㊂钟嵘依据他 展义骋情  自然英旨 的诗歌审美标准,把自汉至梁120余位五言诗人分列上㊁中㊁下三品以显优劣㊂如上品有李陵㊁班姬㊁曹植等,中品有秦嘉㊁徐淑㊁曹丕㊁嵇康㊁张华等,下品有班固㊁郦炎㊁赵壹㊁曹操等㊂对入品诗人,钟嵘从其源出㊁风格㊁成就㊁不足㊁影响乃至名篇秀句㊁身世逸闻㊁人品德行多方面作出品评,或一人一评,或几人合评,语言警策凝练,鲜明生动㊂如评曹植: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㊂ [2]97这种品级式品第,在南朝齐梁
2022年第6期方志红:品第批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
间很是流行,不仅诗歌领域,书法㊁绘画㊁围棋等艺术部门也都普遍采用:南齐谢赫著有‘画品“,梁庾肩吾有‘书品“,历齐梁两代的沈约有‘棋品“,梁代柳恽也有‘棋品“㊂
齐梁文艺批评中盛行品第批评有内外两方面原因㊂中国古代品第人物的文化传统是文艺品第批评产生
的外在原因㊂品第的文艺评论方法是由品第的人物品藻方法发展而来的㊂正如宗白华所言: 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㊁庾肩吾的‘书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中㊂ [3]210人物品藻或鉴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化现象㊂它始自上古,在汉魏六朝最为繁盛㊂人物品藻中,经常的做法是把所品人物按其才智㊁德行等的高低分出等级㊂颜师古在‘汉书㊃扬雄传“中 称述品藻 下注称: 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㊂ 也就是说, 品藻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等差其品级;二是评鉴其 文质 ㊂等差人物品级就是人物品第,这一做法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中就常把人分为上人(上智)㊁中人㊁下人(下愚)三个等级㊂至汉代班固‘汉书㊃古今人表“把上自伏羲,下终陈胜㊁吴广的历史人物约2000人分为上㊁中㊁下三品,每品又分上㊁中㊁下三
格,以此体例加以品第㊂魏曹丕时,品第人物的方法为政治所用,形成 九品中正制 的选官制度,在各州㊁郡设 中正 官职专门品第人物, 中正 由有社会威望的人充当,把管辖区内士人依据其品行,定为上上至下下九品,作为吏部选用的标准㊂从孔子三等论人,到曹魏九品取士,三等九品品第士人在汉魏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要求和社会时尚,直到齐梁间仍很普遍㊂可见,中国古代品第人物的风尚始终贯穿于整个六朝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文艺领域就是受这一风尚的影响而产生品第艺术家㊁文学家的热潮,并逐渐形成品第的文艺评论形式的㊂钟嵘谈到‘诗品“创作缘起时说: 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㊂至若诗之为技,较而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㊂ [2]66显然,正是因为看到社会政治上九品论人多有不实,钟嵘才模仿九品论人的方法品第诗歌,以期公正评定诗歌等第㊂
文艺领域中采用品第的评论形式还是文艺创作与欣赏对新的批评方法的内在渴求㊂以诗歌为例,从创作上看,汉末魏初,由于曹操父子对诗
歌的爱好和提倡,文士们纷纷进行诗歌创作,产生
了大量的诗歌作品㊂单就五言诗来说,钟嵘‘诗
品序“中指出当时五言诗的创作盛况是: 降及建
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
祯㊁王粲,为其羽翼㊂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
者,盖将百计㊂彬彬之盛,大备于时㊂ [2]17刘勰也指出: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㊂文帝陈思,纵辔
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㊂ [4]66诗歌创作从汉末到齐梁一直是士人们最喜好的文学活动, 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 ㊂但创作的成
绩如何呢? 庸音杂体,各各为容  独观谓为警
策,众睹终沦平钝 [2]54㊂诗歌创作数量繁多又良莠不齐的现象,呼吁批评家剪除芜杂,挑选精华,规
范审美,为新的创作提供模范㊂而当时诗歌批评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㊂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犯,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㊂ [2]62也就是说,在当时士人们的文艺沙龙中,经常以个人好恶随意评价,没有任何统一的标准或者根本就不显优劣:
㊀㊀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执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㊂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不显优劣㊂至于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隐‘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㊂[2]186
从陆机‘文赋“到张隐‘文士传“这些六朝的
主要文论著作都不曾品第作家创作成就的高下㊂
文学创作繁多芜杂,文学批评又以个人好恶随意
评价,这些都无益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品第批评
的产生势在必然㊂正是这内外两方面原因导致了
六朝品第批评形式在诗㊁书㊁画等文艺领域的广泛
使用㊂
㊀㊀综观齐梁品第批评形式,因为它直接与当时人物品第的社会风气相生相息,所以往往直接采用人物品第的体例,依一定的标准把所评作家作品作三㊁六㊁九等划分,对其创作风格㊁特点㊁成就等作出评价,既显示特又见出优劣㊂
免费给公司取名㊃15㊃
南都学坛2022年第6期
品第 的文艺评论形式产生后,很快受到文艺界的瞩目,赞扬和批评的都有㊂但更多的是指责品第的失当,这从清代王士祯的论析中可以集中看出来:
㊀㊀嵘以三品诠叙作者,自譬诸九品论人,七略裁士㊂乃以刘桢与陈思并称,以为文章之圣㊂夫桢之视植,岂但斥鼹之与鲲鹏?又置曹孟德下品,而桢与王粲反居上品㊂他如上品之陆机㊁潘岳,宜在中品㊂中品之刘琨㊁郭璞㊁陶潜㊁鲍照㊁谢朓㊁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㊂下品之徐干㊁谢庄㊁王融㊁帛道酋㊁汤蕙休,宜在中品㊂而位置颠错,黑白淆讹,千秋定论,谓之何哉?建安七子,伟长实胜公干,而嵘讥其以莛扣钟,乖反弥盛㊂[5]
自南朝陈以来对品第批评的褒贬不一使后来的批评家采取了两种态度㊂一种态度是完全抛弃㊂如陈代姚最的‘续画品“,虽然是谢赫‘画品“的续篇,但并不采用品第形式,而仅只对所选画家进行评论㊂司空图㊁严羽等诗歌批评家则另辟蹊径,转而采用风格批评法,不再划分诗人等级㊂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将诗歌的风格划分为雄浑㊁冲淡㊁纤浓㊁沉着等二十四品㊂另一种态度是坚持使用等级批评,同时思变通,创造新的㊁更合理的品第形式㊂这种创变主要出现在唐宋的书㊁画领域㊂最早是唐代李嗣真的‘书后品“,在九品之外提出了逸品作为最高品级,位列上上品之上㊂至于什么是 逸品 ,李嗣真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只用 神合契匠,冥运天矩 来描绘,大约指的是书法的一种妙绝天工的最高境界㊂ 逸品 的提出,为创造新的品第形式打开了思路,即可以不再简单笼统地分为三㊁六㊁九等,而是立出品目,并以之作为每一品的标准来选择入品对象,品目的排列顺序往往暗示着品级的高低㊂这种品目式品第批评克服了原来品级式等级划分中每一品无统一标准的弊病,使品第批评向更细致㊁更合理的方向发展㊂
其后,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首次把书法定为神㊁妙㊁能三品㊂在‘序“中,张怀瓘论道: 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㊂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较其优劣之差,为神㊁妙㊁能三品㊂ ‘画品断“中,张怀瓘又列逸品㊂至此神㊁妙㊁能㊁逸这
一新的品目式品第形式基本定型,与齐梁时首创
的三㊁六㊁九等的等级式品第互相辉映,共同丰富
完善了中国文艺品第批评㊂此后,品第批评就基
本上采用三种形式㊂
一是品级式㊂即把品第对象分成三㊁六㊁九或
更多的等级㊂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为
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的画家共370人立传时
除分九品外又列中品㊁下品共11品之多㊂
二是品目式㊂即以神㊁妙㊁能㊁逸㊁具㊁佳㊁精㊁
自然等表示风格特征的词为品目,以其排列顺序
寓示等级高低的批评方式㊂如张彦远‘历代名画
记“,提出自然㊁神㊁妙㊁精㊁谨细五品㊂
三是品目+品级式㊂即不仅用品目次序暗寓
高低,还在每一品目中明显划分等级㊂如晚唐朱
景玄‘唐朝名画录“把吴道子等唐代画家共120
人分为神㊁妙㊁能㊁逸四个品级,除逸品外,每品再
分上㊁中㊁下三个等格㊂
品第批评自唐宋发展完善后,一直广泛用于
书㊁画领域,唐宋的诗文评中几乎不用品第批评㊂
制度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大约如有些研究者所指出的,书画采用
曝光过度以等级优劣为主导的品评,是与书画以收藏和买
卖为接受和流通的方式有关,是社会的一种必须㊂
而文学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少用品第批评㊂
文学中再次明确系统地采用品第批评是在明
清的戏曲领域㊂明末吕天成‘曲品“,第一次把唐
代创变的新的品目式品第形式系统地用在戏曲批
评上㊂‘曲品“品第的是明代的传奇作家和作品,
分上下两卷,上卷品 作旧传奇者及作新传奇
者 ,下卷品 各传奇 ㊂在‘曲品“中,吕天成分别
采用了品级和品目两种品第形式㊂对新传奇作家
及作品采用的是传统的三等九品法;对旧传奇作
家及作品,则以神㊁妙㊁能㊁具为品目诠次品第㊂作
家品第在上卷 旧传奇品 一项中,列为神品者为
高则诚,妙品者为邵给谏㊁王雨舟2人,沈练川㊁姚
静山二者入能品,李开先㊁沈寿卿㊁邱琼山3人入
爱情的文章
具品㊂吕天成按作家才情作了品级划分后,又认
识到 传奇品定,颇费筹量㊂逐帙置品,不无褒
贬㊂盖总出一人之手,时有工拙;统观一帙之中,
间有短长 [6]160㊂也就是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㊁同一作品的不同章回都有优劣之别,所以在下卷
中,吕天成又以 十要 为戏曲审美标准,对旧传
㊃25㊃
2022年第6期方志红:品第批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形式
奇作品作了神㊁妙㊁能㊁具的等级划分㊂神品的有高则诚‘琵琶记“‘拜月亭“2种,妙品的有‘荆钗记“‘苏武牧羊“‘紫香囊“‘赵氏孤儿“等6种,能品的有‘白兔记“‘杀狗劝夫“等11种,具品有李开先‘宝剑记“㊁沈寿卿‘娇红记“等9种㊂吕天成把书画领域中的品目式品第批评引入戏曲批评中,并分别对作家㊁作品进行了优劣高低的评论,从而丰富㊁完善了文学领域中的品第批评㊂其后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剧品“㊁高奕‘古传奇品“都采用这样的品第批评形式㊂
自齐梁以品级式品第形式开品第批评之先河,到唐代又创品目式品第形式,品第的文艺评论方法就以一定的形式和体例固定下来㊂
品第批评作为一种独具特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形式,有以下四方面特征㊂
第一,品第批评是一种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批评㊂品第是对一定时期内的作家作品优劣的等级划分㊂批评家所选择的时期或是某一历史阶段,或以批评家的时代为下限,上溯至某一文艺现象发生的源头处,这就使我们能充分了解某一历史阶段的文艺现象的全貌,或捕捉到某一文艺现象的历史发展和大致走向㊂不仅如此,批评家对每一作家作品所定的品级也都是在时代的横向比较和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得出的结论,而在每一品中作家作品的排列顺序又遵循 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 [2]173的原则,这正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胸怀㊂如钟嵘‘诗品“对五言诗的品第是从这一诗体的产生开始追踪,直到他生活的梁代的发展状况都作了细致梳理,使我们不仅了解到五言诗的产生㊁发展状况和在各个阶段的特点  汉代的质朴㊁魏的风骨㊁西晋永嘉时的寡淡等等,而且同一时代作家作品的优劣㊁不同时代作家成就的高低也都一目了然,像曹魏的诸多诗人中,曹植㊁刘桢㊁王粲成就最高,位居上品;曹丕㊁何晏㊁应璩次之,在中品;曹操㊁曹睿㊁曹彪㊁徐幹复次,列下品㊂汉魏相比则曹植㊁李陵成就相当同列上品等等㊂这根本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史书写方式㊂
一部文学史,既是作家作品演绎的历史,也是读者的接受史㊂对作家作品成就高低的精确定位,有利于文学史的科学化㊂阿拉伯文学史家伊
本㊃萨拉姆的‘名诗人的品级“,是对蒙昧时期和
伊斯兰时期的80位著名诗人诗作分等级的评论,
却 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一部阿拉伯文学史著
作 [7]431,这也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品第批评中所蕴含的文学史观念㊂可以说,古代的品第批评是
一种隐形的文学史,而当代的文学史是一种隐形
的排座次,哪位作家可以写进文学史,写多少页其
实潜隐着文学史撰写者的品第意识㊂
第二,品第批评是一种整体性的批评㊂品第
批评是从整体成就上为作家作品排座次,是从整
体上概括描绘作家的才性㊁成就㊁风格,或者对一
部作品的特点作总体印象式的评论㊂这种整体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㊂
一是对一部作品的整体把握㊂对不同作品成
就高低的品定,是就其多方面的成就  语言㊁题
材㊁主题㊁结构等比较来说的,不是就其某一方面
的成就来说㊂如‘曲品“中把‘荆钗记“列为妙品,
评之曰 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㊂情文相生,最
不易及 [6]167㊂就是通过对剧作的语言㊁情感㊁文采等的整体把握与比较后得出的等级认定㊂二是对作家全部作品的整体把握㊂批评家要对作家的风格㊁成就做等级高低的划分,必须掌握作家的全部创作情况,然后从其全部创作中概括其总体上的风格特征㊂一位作家的创作不止一种,其风格也就可能复杂多样㊂鲁迅就指出陶渊明的诗作 除论客所佩服的 悠然见南山 之外也还有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之类的 金刚怒目 式 , 这种 猛志固常在 和 悠然见南山 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8]422㊂钟嵘对陶渊明的评语是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㊂笃意
真古,辞兴婉惬  世叹其质直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260等,就不是对陶渊明某一首诗的风格描绘,而是说其全部作品给人的主要方面的总体印象㊂
三是对作家的整体把握㊂批评家要想整体把
握作家作品的风格和成就,必须对作家的生活有
详细的了解,能体认作家的才㊁性㊁情等个性特征
以及他的生活遭际,因为这些往往是形成作家风
格的根本原因,孟子所谓 知人论世 ,其意也在
此㊂如‘诗品“评李陵: 其源出于‘楚辞“㊂文多
㊃35㊃
南都学坛2022年第6期
凄怨者之流㊂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㊂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2]88认
为李陵的诗歌风格凄怨,原因是身为名门之后的李陵遭遇辛苦,又有特殊的才能㊂这里钟嵘就注意到了诗人的身世遭遇对其诗歌创作与风格的影响,这是钟嵘对诗歌批评的一大贡献㊂鲁迅曾说: 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才较为确凿㊂ [8]430
钟嵘在使用品第进行诗歌批评时是顾及了作者全人及其全部作品的㊂
第三,品第批评是审美的批评㊂品第批评在钟嵘那里产生时,是受政治上九品论人的影响和启发,但钟嵘把它用于文学批评时,不是根据诗人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高低,而是着眼于诗人艺术成就的高低,文学批评上的品第批评,不是政治道德批评,而是审美的批评㊂
同时,品第的文艺批评产生于六朝注重审美的时代环境中㊂六朝是一个注重审美的时代,宇宙间的一切:天㊁地㊁人㊁文等的审美品格都被发现㊂文(文章)不再被看作是政治道德的工具,它自身的审美特征逐渐被人们认识到㊂曹丕说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说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 ,都是对各种文体自身的审美特征的独特认识㊂钟嵘‘诗品“作为中国第一部专品诗歌的纯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从审美的角度,以艺术的㊁美学的标准来品第古今五言诗人诗作㊂如评左思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至 [2]154,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达到很高的水准㊂所以左思虽出身贫寒,其作品仍位列上品㊂吕天成‘曲品“在品高则诚时也说 关风教特在粗尔 ,是说他品第戏曲是从审美而不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去进行㊂从审美上评价作家作品,比从道德伦理㊁政治教化上
的评价无疑是根本性的进步,这也是文学批评自觉独立的表现㊂第四,品第批评是一种直觉体悟的诗性批评㊂品第批评是从总体风貌上评价作家作品㊂批评家对作家作品总体风貌的把握,用的是一种东方式的直觉体悟以及精细的推敲比较,不是西方式的科学的解剖式的分析㊂从钟嵘‘诗品“对诗人诗作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钟嵘常用极简练的词语或极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他的审美直觉,显现出中国古代品第批评的诗性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㊂如评刘桢诗 壮气爱奇,动多振绝㊂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2]110评陆机诗 才高辞赡,举体华美 [2]132;评范云诗 清便婉转,如流风回雪 ;评丘迟诗 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2]312㊂‘曲品“中评陆采 湖海才豪,烟霞仙品 [6]53㊁评张凤翼 烈肠慕侠,雅志采真㊂汪洋挹叔度之波,轩爽孟公之座 [6]54等㊂罗宗强先生曾因此否定这种批评方法:
㊀㊀实原于印象式批评之结果,论高下其实并无一些可操作的硬性标准,而只是诗人诗作的一种鉴赏印象㊂此种鉴赏印象,既可随不同评论者之爱好不同而存在差异,亦可因同一评论者自身对于印象之把握能力而存在失误㊂一些诗人,何以列入某一品,并未列出充足理由,因此难免遭人非议㊂这种非议本身也说明要将诗歌史上的众多诗人分别准确地列入不同品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㊂或者可以说,品第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取的评论形式㊂[9]396
其实这种感受性印象式的批评表达背后有很大的理性分析的成分㊂对每一位作家作品印象的得出都不是 惊鸿一瞥 式的,而是全面把握对象,对对象深入体验㊁理解㊁分析后得出来的,所以很多评语㊁
appleid密码品第几乎成定论,长久地影响着历代读者㊂与此相比,阿拉伯古文论中的品第批评在语言表述上则多为说明性文字,偶尔会用一些比喻,如:
㊀㊀伊本㊃易斯哈格是这样一种人:他不能区分诗歌的真伪,给诗歌带来了混乱,带来了泡沫渣滓㊂[7]463
他是最伟大的演说家及修辞学家㊂我不知道学术界中有谁能排斥其功绩,或不喜欢他的诗㊂他的诗比风更柔和㊁比玻璃更明净㊁比甘泉更清冽爽口㊂(评价柏萨尔㊃本㊃布尔德)[7]483
中国古代诗文评的这种诗性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中国文论为保持与西方文论的同步而进行的现代化进程中遭遇指责与抛弃㊂今天我们提出重塑中华文化自信,这一最具民族特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理应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㊂
综上,品第批评是一种独具东方民族特的
㊃45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