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
597分能上985吗喀拉块体边界的一系列强震的发生,可能影响了四川盆地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武隆地震可能也是在应力场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次显著地震事件;② 外部流体作用,震中区域岩溶地貌发育,遍布溶洞和地下暗河,加之震源附近水系发达,流体的深部渗透作用可能导致局部断层的活化而进一步诱发武隆地震。
音标Ⅱ-151
2017年8月九寨沟M 7.0地震序列的
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
李    君1)※    王勤彩2)    崔子健2)    刘    庚1)    周    琳1)
1)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6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74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 )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7.0地震,震中位于(33.20°N ,103.82°E)。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记录到余震7 679次。好就业的专业排名
致自己一段话霸气高冷的话
九寨沟M 7.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边界带,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复杂,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得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区域成为中国大陆强震主体活动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强震。库仑应力、断层应变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区域未来仍具有发生强震的高危险性。因此,进一步对此次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应力场开展深入研究,对科学认识巴颜喀拉东边界区域的孕震环境、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及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余震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利用CAP 方法反演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获得了24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滑动拟合方法获得了此次九寨沟M 7.0地震的发震应力场,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地震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九寨沟M 7.0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
卡塔尔时差与北京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M 7.0地震序列震中沿NW —SE 向呈条带状分布,长轴方向约35 km ,短轴方向约8 km ,断层倾角高,倾向SW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2—25 km 范围内,沿断层走向由NW 向SE 逐渐变深,整个断层倾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九寨沟M 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51°、倾角69°、滑动角-12°,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245°、倾角78°、滑动角-158°,主震类型为纯走滑型地震,矩心深度约5 km ,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走滑型地震,与主震震源机制解性质基本一致;③震源区主压应力、主张应力倾角接近水平,主压应力与断层夹角约50°左右,九寨沟地震是一条偏弱的断层,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走滑运动。※  作者信息:李君,男,助理工程2011年思想汇报
师,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Tel :153****6323,E-mail :********************。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XH18070)资助。84国 际 地 震 动 态2018 年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