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震灾害
第四章 地震灾害
4.1地震概述
一、地震的基本参数
1.地震的定义(掌握)
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岩层突然塌陷、火山突然喷发等引发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波动;或地下岩层破裂造成地面形变、错动、开裂,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几个基本参数(掌握)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主震、余震:
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表示地震大小通常有哪两种方法)(掌握)
1)震级和烈度都是表示地震大小的量,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2)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的,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烈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4、什么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的关系是什么?(熟悉)
1)地震的震级(magnitude)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2)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与震级有下列关系(能量以尔格计):
震级每大一级,地震的能量就大101.531.6倍。
5、地震的矩震级和里氏震级有何不同?(了解)
1)矩震级是根据地震矩公式计算出来的;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幅度进行测定的。(2)对于大多数中等地震,两种震级基本相同;对于特别大的地震,矩震级比里氏震级描述较好。
6、影响烈度的因素(掌握)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地震参数;场地条件;建筑物质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破坏越大,宏观震中烈度就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烈度越高;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大,烈度越高,反之亦然。
另外,工程场地条件是软弱场地还是坚硬场地;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经过抗震施工:是否属于抗震设防城市,人口密度大小、公民的防灾意识强弱都会影响地震烈度大小。
7、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的分类及各自特点。(掌握)
1)地震波是指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2)地震波一般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弹性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附近传播的一种弹性波。
3)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沿界面传播;体波比面波传播速度快,振动幅度较小,振动周期较短
8体波一般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性?(掌握)
1)体波一般分为P波(Primary waves)和S波(Secondary waves)。 
2P波能穿过固态和液态的地球介质,S波只能穿过固态的地球介质;
P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S波引起地面前后左右晃动
P波速度快,S波速度慢;P波振幅小,S波振幅大,破坏力大。
9S波为什么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了解)
S波传播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S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中产生剪切应力,由于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应力,因此S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材料题(熟悉)
214 200671910:57:36.8印尼巽他海峡发生Ms6.0级地震(S6.5°,E105.4°),这是昆明地震台(KIM,震中距 31.6°,方位角355.0°)的实际记录.纵轴是地震动的位移(单位:微米),横轴是时间。
1)请在图2-12中用箭头标出P波、S波和面波
2P波、S波有在传播速度、振动幅度和穿行介质上有什么特性?
10、材料分析题(掌握)
1976728日凌晨3点多钟唐山发生7.8级地震。据一位住在北京经历了这次地震的地球物理学家回忆说:“那时正好是夏天,天气出奇的闷热,难以让人入睡。我刚躺着一会儿,迷迷糊糊中就觉得床有些大幅度上下跳动,地板甚至整个楼房都发出“嘎吱”的声音。我立刻意识到“有大地震发生了”。长年从事地震工作的我被晃醒后没有立即下床,而是躺在床上开始数数,“一、二、三,……”,数着数着床的晃动变小了。当数到第二十秒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次大晃动,比第一次更厉害,整个楼层都在忍受剧痛似的“哗哗啦”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最先到达引起床大幅度上下跳动的地震波是什么波?(纵波P波)
220秒后引起地面大幅度晃动的波是什么波(横波S波)
3)如果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1秒,代表震中距为8公里的话,请问唐山7.8级地震距离北京有多远?(160km
4)唐山地震死亡人数达到24万人,造成地震灾情惨重的原因有哪些?
地震震级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唐山是不设防城市,建筑物不抗震、防灾意识薄弱等
11.材料分析题
2004年印尼9级地震,几千公里外的北京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波:振幅:约2厘米,周期约60秒。为什么这么大的震动,居住在北京的居民没有感觉?(周期很长的震动人的感觉十分不敏感)(了解)
12、地震波有哪些用途?(熟悉)
1)测定地震参数;(2)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3)监测地下核试验;(4)进行资源勘探
5)监测火山喷发等
明星整容前后照片
13、为什么说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举例说明。(熟悉)
1)震源发出的地震波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可带来大量的地球深部的信息。
2)地震波通过地球介质向各个方向传播,从而可以在世界各地通过地震仪记录到。
3)地震学家发现,大地震发生后,在距地震震中103o-143o的范围内记录不到地震P波。于是他们猜想,地球具有分层结构,地球内部有一个低速的地核,地震P波由于折射,到达不了这个范围。
14、辨析图2-19中的地震波,回答下列问题:(了解)
1)哪个是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哪个是地下核爆产生的地震波?
2)地震波有哪些用途?
15、几个名词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为10%)的最大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设防烈度取值的标准是基本烈度,就是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设计烈度: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如遇场地条件不良或建筑物重要性(如水库大坝、原子能发电站),可以将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
地震动参数: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回族的传统节日 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它是由不同频率、不同峰值(或强度)在一个有限时间范围内的集合。
地震动幅值:是地震振动强度的表示,通常以峰值表示的最多,如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是指地震动的最大值。地震动峰值的大小反应了地震过程中某一时刻地震动的最大强度,它直接反映了地震力及其产生的振动能量和引起结构地震变形的大小,是地震对结构影响大小的尺度。
    以烈度为基础作为抗震设防标准,往往以相应的与峰值加速度和速度的对应关系: 建设部(1992419号文规定了烈度为Ⅶ、Ⅷ、Ⅸ、Ⅹ时,设计时取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10.20.40.8g
地震反应谱:指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地震反应谱
二、地震的成因
1、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突然断裂而造成的,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造成地壳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震断裂面的突然滑移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
2、地震的弹性回跳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震的成因)(了解)
1)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在地壳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2)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形成地震。当能量释放完,岩石弹性回调,恢复原来状态。(3
地震学家通常用弹性回跳理论来描述地震的成因。
3、地震断层(了解)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地震断层是指震源错动在地表形成的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三、地震的类型(了解)
构造地震:由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是破坏力最大,最常见的地震。
按照震源的不同深度,通常把地震分为几类?,哪一种类型的地震破坏力大?(了解)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间;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中秋节最佳祝福公里。
由于浅源地震能够产生更大的地球表面的震动,因此,浅源地震的破坏力也最大。
按地震大小分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slow的副词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电梯打一成语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
四、地震带分布
1、全球有几大地震带?(熟悉)
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
1)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2)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其上地震分布的特点是比较分散,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3)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约占5%左右。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面积2、中国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掌握)
1)中强地震数量多。(2)地区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天山地震带等。(3)震级高、震源深度浅、破坏性大。
4.2 地震灾害破坏形式及其成灾原因
1、地震灾害的破坏形式(熟悉)
2、地震形成灾害的原因(掌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