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2019年第38卷第4
期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及建议
The Status Quo and Sugges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n Shanghai
韩 璐 顾 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
Han Lu Gu Chen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ghai 200233)
协议离婚需要什么手续摘要 综述了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了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现阶段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资源利用 环境管理 上海市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ent problem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Shanghai were summarised. In view of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Japan, Germany, and etc. used for re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esent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Shanghai were give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its new classification mode.
Key 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Refuse classification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anghai City
1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历程与现状1.1.1 发展历程
上海是我国第1批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启蒙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 1995 年开始了垃圾分类方式的试点;2000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 8 个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00-2010年,上海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进一步调整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扩大了试点区域;2010 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实施意见》以
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到 2020 年减少 50% 的目标[1];2014年,上海颁布实施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中各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办文件”),明确要求上海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8年3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沪府办规〔2018〕8号),提出在2020年底将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并在居住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18年4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达标。一系列发文目标明确,要求本市提高垃圾资源回收率,构建更全面和完善的城市固废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以及循环利用体系[2];2019年7月1日,全市正式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强制性推动垃圾分类,包括管理要求、责任主体、源头减量、分类体系的全程监管等相关规定。1.2 存在的问题
1.2.1 公共场所分类效果远不及居民小区
第一作者韩璐,女,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上海工程
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条例》实施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高涨,各街镇在主管部门及相关服务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高强度的宣传与监督工作,迅速培养起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分类准确性高于预期。与之相比,商业区、办公区等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监督力度较弱等原因,垃圾分类情况相对不够理想。
怎么创建加密文件夹1.2.2 部分街镇垃圾分类工作尚有改进空间
在本市《条例》正式实施前的2019年4-6月各区及街道(镇、乡、工业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中,测评结果为“优、良、中”分别有29、44、79个街镇,结果为“差”有68个街镇。即30%的街镇垃圾分类执行的还比较差。
1.2.3 分类处理处置系统的完善将是垃圾分类工作下阶段成败的关键
本市原有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系统基于混合垃圾条件设计,垃圾焚烧系统可直接处理分类后清运的干垃圾;减少了湿垃圾后,垃圾焚烧效率将有效提高,可回收物的分离也能减少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排放。然而,本市目前对湿垃圾的安全处置能力尚有缺口,亟需落实中大型湿垃圾处理设施的布
局和投运。此外,有害垃圾应二次分类后无害化处置,并与危险废物相关管理单位做好衔接。
犀牛将军兽态2 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经验借鉴
预算员考试2.1 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日本的垃圾分类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使垃圾多样化,日本政府也调整了垃圾管理政策,在控制垃圾链条末端分类的同时,控制生产及消费源头预防。为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和提高分类意识,日本从小学开始就进行环保教育,将社会问题纳入教科书中,并将垃圾分类融入生活。在强制性实施垃圾分类的同时,也鼓励大家对有害垃圾进行预处理,学校会鼓励学生将塑料瓶、饮料罐带到学校收集处理[4]。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垃圾处理方式,一般有热处理法、细菌消化法、水载法等[5]。
对于回收,建立完善的设施及产业非常关键,日本政府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积极对外发布许可证,鼓励企业承包,在吸纳资本的同时做好监督,采用细化责任的制度。
2.2 德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德国有1个二元体系协会,推行了“绿点计划”,计划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及专门回收包装废弃物的组织。参与此计划的产品外包装上会标注“绿点”标志,垃圾分类回收时可将带有此标志的包装交给专门的组织,部分还可循环利用,直接回收到产品制造商,这一系统也被称为DSD系统[6]。消费者也更青
睐那些包装简单、环保的包装样式,间接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3 完善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建议
3.1 持续抓好居民分类监督工作,确保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各居民小区逐渐形成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良好氛围,百姓自觉性普遍较高,也对表现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支持。在良好的开局下,应持续保持高强度宣传,避免一阵风。同时进一步监督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性,杜绝分类投放形式化、对分类准确性把关不严的情况。
3.2 加强可回收物再利用体系建设,实现垃圾资源化
在本市垃圾分类的4个大类中,可回收物资源化潜力最大,也是决定垃圾减量的重要环节。可回收物的二级分类较为复杂,玻璃、各类塑料、金属、纸张衣物等均需要对接不同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可回收”。因此,精准推进各类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处理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尽快落实新增湿垃圾处置项目建设。
根据本市垃圾成分特点,湿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例最大,处理过程中需避免异味、渗滤液等二次污
染,否则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影响。目前本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还不足,应加快推进相关处理设施建设。
4 结语
生活垃圾分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垃圾分类在上海市的全面实施,民众环保意识的深入,如何开创垃圾分类新模式,迈入生态环境建设新阶段是新的难题,也是新的挑战。上海作为全国第1批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将服务长三角,可为全国其他区域借鉴。尽管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后续仍需借鉴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创造出具有上海特、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政府领头,众响应,合理规划,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及建议 韩 璐
—175—
—176—
2019年第38卷第4
期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5 参考文献
[1] 陈红敏.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难点与对策[J].科
学发展,2018(1):79-86.
[2] 赵喆超.如何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顾上海市生活垃
圾分类实施方法[J].中国市场,2019 (6):27-29.
[3]陈玺撼.上海干、湿垃圾日处置量已基本匹配“产量”,
力争2019年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N/OL].上观新闻,www.jfdaily/news/detail?id=12104
7.
[4]邓诺亚,张怡云,邢乐琰.探索上海垃圾分类新办法[J].
农家参谋,2019(3):199-200.
[3]宋怡石,宋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秘密,上海市民垃
圾处理行为调查[J].检察风云,2019 (6):70-71.
[4]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98-101.[5] 许礼刚,王妤歆,关景文.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
验及启示[J].中国名城,2018(12):73-77.
[6]杨俊玲.德国产品包装回收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
2019(3):112-114.
[7] WEN X F. Comparison Research on Waste Classif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Japan and the USA[J].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2014(16):321-334.
责任编辑 张 弛(收到修改稿日期:2019-08-20)
[4]郭珊珊,张涵,杨汝馨.基于耕地承载力的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及环境风险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226-232.
[5]朱梅,吴敬学,张希三.海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研
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58-1565.[6] LIHONG P, WENWEN C, MING L, et al. GIS -based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uitabilit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ing: The case of Putian, Fujian, China[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4,108:183-190.
[7] BOJIE Y, WENJIAO S, JINGJIE Y,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 based on livestock manure nitrogen load on farmland 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7,139:180-186.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规模化畜禽养
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77-78.
[9]上海市崇明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崇明调查队.崇明统计
年鉴(2017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37.[10] 沈根祥,钱晓雍,梁丹涛,等.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畜
禽场粪便匹配农田面积[J].农业工程学报,2007,22(2):268-271.
[11] 张绪美,董元华,王辉,等.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
便N 污染负荷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28(6):1311-1318.
责任编辑 张 弛(收到修改稿日期:2019-07-05)
于深化改革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生态文明,2018(4):46-51.[5] 孙文.新时代排污许可制度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J].环
境保护与循环济,2018,38(7):76-79.
[6]陈业强,徐欣颖.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实践中常见问
题的探讨——以湖南省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8,44(6):1-6.
[7] 吕晓君,吴铁,程曦,等.排污许可制技术支撑体系研
米字旁的字究[J].环境保护,2018,46(8):27-30.
[8] 谢伟.论我国排污许可证的执行[J].法学论坛,2018,
33(6):105-114.
[9] 许康利,熊娅,贺蓉,等.排污许可证监管和执法关
键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环境保护,2018,46(22)56-59.
农业银行转帐[10] 王培宁.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后期执行分析[J].资源节约
与环保,2018(12):141-144.
[11] 沐贤闻.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思路与措施研究[J].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2018,43(4):74-75.
[12] 汪键.实施排污许可落实治污主体责任[N].中国环境
报,2018-05-25(3).
责任编辑 张 弛(收到修改稿日期:2019-06-25)
措,是落实排污者责任的重要抓手。这项划时代的改革意义非凡,但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层面的新兴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双难。排污许可制涉及到传统环保意义上的标准、技术规范,也涉及生产工艺、设备和产排污分析。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将该项制度定义为固定污染源的核心制度,要与各项制度进行衔接,如何高效、规范、合理地发放排污许可证,提高排污许可证的核发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固定污染源管理的过渡阶段,持证排污将真正做到环境改善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9 参考文献
[1]王亚琼,赵英煚,宋国君,等.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
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8,34(3):8-13.[2]杨静,葛察忠,段显明,等.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环境经
济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44(5):1-5.[3]钟石长.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研究[J].中
国资源综合用,2018,36(9):159-161.
[4] 侯正伟,李建新.一证打通,还要做好哪些衔接?——关
(上接第155页)
(上接第142
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