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保证
中国发展观察
两会解读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保证
王海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是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向“十四五”和未来15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保证,要把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作为重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发展阶段认识全球化、适应全球化、引领全球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法律、规则、制度和标准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和基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不断完善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人员信息流动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出入境、海关、外汇、税收等环节管理服务制度,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出入境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中国公民出入境
和外国人服务管理,复制推广海南
出入境政策,完善口岸疫情常态化
管控措施,推动国际人员流动更加
便利有序和规范。改善口岸营商环
境,加快智能海关和电子政务建
设,简化单证,优化流程,推动实
现口岸提效降费,提升贸易投资便
利化水平。加快高水平自由贸易网
基本护肤步骤
络建设,完善进出口税收管理,有
序下调进出口总体税费,提升贸易
投资自由化水平。深化外汇管理制
度改革,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
济和对外开放的能力,建立健全跨
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
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不断提高开放
经济宏观管理和服务能力。
第二,重点落实外商投资法,
不断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20年新
的《外商投资法》施行以来,全
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2019
年的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
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
减至30条,海南自由贸易港负面清
单减至27条。中国在世界银行《营
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
第7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
续两年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
前十位。2020年中国利用外资增长
4.5%,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报告显示,超六
成受访欧盟企业认为中国仍是其前
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美中贸易全
国委员会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
受访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未来5年
商业前景感到乐观。“十四五”期
间,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
单,健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
度和技术贸易促进体系,稳妥推进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
金融领域开放,建设一流营商环
境,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促进
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充分释放
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多双边贸
易投资协定的政策效应,利用我国
国庆祝福祖国的简短精辟句子超大市场超大需求促进国内国际双
循环。
第三,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国际
化发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开放有
序推进,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不断
增强,投融资货币功能持续深化,
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计价货币
功能实现突破。2019年,人民币跨
境使用收付金额19.67万亿元,同比
增长24.1%,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
IMF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币种构成
中排名第5,市场份额1.95%;人民
币在主要国际货币支付中排名第5,
市场份额1.76%。“十四五”期间,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
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
力。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
原则,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
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第四,营造开放、健康、安
全的数字生态,推进网络空间国际
交流与合作。构建数字规则体系,
激活数字要素潜能,赋能传统产业
2021中国发展观察两会解读
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以联合国为主渠道、以联合国宪章为基本原则制定数字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治理机制。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构建保护数据要素、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使各国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积极完善对外开放创新平台功能
各类开放创新平台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开放前沿和政策高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典型案例,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载体。
首先,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
局,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十八大以
来,国家分5批推进建设自由贸易
试验区,形成了遍及东部沿海地
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1个省市
自治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
重点围绕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
遇制度,加大营商环境建设,深化
“放管服”改革,结合各地实情和
对外开放特点,进行了多轮改革创
新尝试,不断形成并复制改革创
新经验和最佳实践。“十四五”期
间,国家将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
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深圳中国
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上海
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大改革
创新力度,在规则、规制、管理、
标准、监管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充分激活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深化首创性、集成
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复制推广制
度创新成果。
其次,重点推进海南自由贸
易港建设,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
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十三五”期间,海南全面深化
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基本形
成。多规合一、极简审批、商事主
体登记全省通办。国际航空航线、
内外贸海运航线明显扩大。入境免
签政策扩展至59国,年入境游客规
模大幅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
续3年翻番,国际教育创新岛签约
和入驻高校30多所,博鳌亚洲论坛
等开放平台巩固扩大。“十四五”
期间,海南要以货物贸易“零关
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
为方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
幅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出台“海南
自由贸易港法”,全面推行“极简
审批”投资制度,开展跨境证券投
融资改革试点和数据跨境传输安全
管理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
出入境、运输等政策,基本形成具
有中国特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
度体系。
第三,加大各类开放创新平
台制度性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对
外合作能力。创新提升国家级新
区和开发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人口
集聚、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社
会和谐和绿发展高地。促进综
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
政策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创新
监管方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
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
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功
能,支持边境口岸建设,推动边境
贸易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辐射带
动周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宁
夏、贵州、江西建设内陆开放型
经济试验区,提升内陆地区基础
图/中新社
中国发展观察两会解读
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充分激发各级地方政府的创新活力,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扩大开放,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开放先导地位,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水平最高、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形成了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等三大战略板块。“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环渤海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第二,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中西部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长江经济带、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
开放大通道建设,承接国内外产
业转移,培育全球重要加工制造
基地和新增长极,高标准高水平
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推动
长江中游城市协同发展,加快
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在长
江、京广、陇海、京九等沿线建
设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积极承
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推进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
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
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
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生活宜居地,提升关中平原城市
建设水平,促进西北地区与西南地
区合作互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
突破,加强政策统筹,打造辽宁
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
放先导区,提升哈尔滨对俄合作
开放能级。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
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
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
游等特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冰雪旅游带,形成新的均衡发
展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打造对外
开放新前沿。
第三,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
质量发展。加快边境口岸建设,发
挥边境城市和重点口岸内外联通作
用,抓好抓实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
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
合作区建设,加快抵边村镇和抵边
洗衣机E4是什么意思通道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
边,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
件,完善沿边城镇体系,加大对重
点边境地区发展精准支持力度。支
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
地、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
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新疆
建设国家“三基地一通道”、西藏
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打
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
支点,推进边境贸易投资和人文旅
游创新发展。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必须建立健全开放安全保障
体系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处理好开放和
安全、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构筑与
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
防控体系,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行稳
致远。
第一,健全产业损害预警体
系,丰富贸易调整援助、贸易救济
等政策工具,妥善应对经贸摩擦。
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健全
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强化行
业和产业内部风险协调磋商,加
强贸易救济规则和实务培训,提
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综合能力和
水平,引导企业主动防范风险。完
善对外贸易调查制度,加强政府部
门、海关、商协会、智库、企业
信息数据共享,对重点国别、重
点机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进
行常态化跟踪研判,有针对性地建
立健全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有效应
对经贸摩擦。
第二,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
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和国家技术安
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
度。健全敏感领域的外商投资国
家安全审查制度,有效预防和化
解国家安全风险,为更高水平对
西湖龙井冲泡方法
外开放保驾护航。健全反垄断审
查制度,避免恶性并购,维护消
费者利益和市场稳定,保障产业的
健康发展。(下转52页)
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
返贫人口不同的急难情形,灵活调整审核审批程序,时刻保证贫困地区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充足,本着公平公正的救助标准,综合运用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暂时返贫人口的效率;其次是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探索社会力量集资、慈善机构运作的模式,搭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临时救助的平台,切实保障困难众的基本利益。
(2)建立普惠性的保险体系。从政府角度来看,可以积极向农民宣传保险知识,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并构建综合化普惠金融发展体系,结合不同程度的服务对象需求特征,从多层面、全方位加强保险创新。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抵御突发性返贫风险的能力,在返贫风险发生后,确保理赔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脱贫户的手中,在源头上有效防止再次陷入贫困。
2.针对长期性返贫
(1)深化政策保障制度。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乡村振兴政策
的有效衔接,把脱贫不稳定户、边
酱香饼缘易致贫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要
做到符合纳入低保的应保尽保,杜
绝“脱保”“漏保”。确保低保户
稳定脱贫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退出低
保。二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健全
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
可以缓解由于生病带来的“看病
难”和“看病贵”的问题。需不断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把优质
的医疗资源推向基层,把家庭医生
和分级诊疗的价值在基层中体现出
来,使患病人口能够更加便利和及时
地得到医疗保障。
(2)加大产业发展和就业帮
扶力度。一要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发
展。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拓宽贫困
地区众增收渠道,延伸产业链,
提高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的抗风
险能力。如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和特
农业等方面,政府正确引导和加
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贫困户参与
集体经济产业的积极性,激发企业
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扶持发
展特产业,从而实现已脱贫人口
和边缘人口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首先是根
据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的实际情
况,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和因
人制宜的就业帮扶方式;其次是利
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有效解决外
出农民工的实际困难,确保有意愿
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出得去”
并“留得下”。
(3)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一
是强化智力扶持防治返贫,对已脱
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文化素质和
劳动技能培训,政府积极引导,
提高这部分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
性,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
力。二是提高精神动力,从已脱贫
人口和边缘人口的思想观念入手,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奋斗能力,防
止“等靠要”思想的滋生。【本文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重排
斥与西部特困地区包容性发展机制生
成研究”(编号:18BGL222)的阶段
性成果】(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上接31页)建立并逐步完善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第三,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国际供应链保障合作。建立以国有经济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能源、矿石、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化保障体系,提升国内重要资源产品的商业储备能力,提升国内金融和期货市场的综合议价能力,稳定全球重要资源和产品价格。深化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强化与重点国家在关键领域的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合作,维
护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
第四,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
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外汇储备基
本稳定。完善国际收支监测和统计体
系,跟踪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
动、国际收支以及外汇储备之间的变
动关系,摸清短期资本流动方向、特
征和深层次原因。加强对外资产负债
监测,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约束机
制,建立健全全口径外债水平预警和
监管体系。完善投资分类分级监
管体系,建立重点企业资产评级
机制,健全国有企业投资和
资产内部风险披露制度。
第五,构建海外利益风险预警
防范和保护体系。发挥驻外机构桥
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驻外企业、
社会组织以及多边组织力量,加强
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和政
党的交流互动,做好重点国别、重
点区域、重大项目常态化风险跟踪
分析研判。优化提升驻外机构基础
设施保障能力,完善领事保护工作
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对国家海
外利益的综合支撑服务能力,维护
海外中国公民、华侨、企业、机构
安全和正当权益。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
外经济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