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
试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
作者:张郁钦, Zhang Yu-qin
作者单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文法系,湖北,武汉,430081
刊名: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洁具品牌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S INSTITUTE
年,卷(期):2006,16(4)
引用次数:0次
1.期刊论文张媛论元明清戏曲中陶渊明形象作品及文化意蕴-文教资料2009(3)
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乐于书写前代文人形象的元明清戏曲家更是对陶渊明形象充
满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陶渊明题材作品的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特点,从文人价值选择及人生定位、严酷的时代环境及文人的失意、后世文人对陶渊明在诗史中地位的推崇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明清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
2.期刊论文韩国春.邵丽君.张立杰陶渊明与乔吉作品深层结构之比较-电影评介2008(14)
深层结构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核心.陶渊明与乔吉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其作品却存在相似的深层结构,从深层结构的角度入手,从"现实的超越与恨世情怀","田园与山林-精神文化土壤"两方面,对其作品所产生的精神,文化土壤进行挖掘,以期加深对两位作家的了解和把握.
3.学位论文黎文君论陶渊明的忧患意识2008
女人梦见被蛇咬本文是对陶渊明的诗文及其人生历程中所蕴含的优患意识的研究。在深入研究陶渊明的作品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梳理、分析,以求透过其飘逸平和的外表,揭示出陶渊明痛苦挣扎的心理状态,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全文由绪论和三章构成。
绪论介绍并分析了学术界对陶渊明的评价,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陶渊明静穆旷达、平和飘逸,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陶渊明还是存在着矛盾痛苦,以致在学术界形成了两种意见。本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陶渊明的人格并非人们认为的那么和谐统一,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痛苦
甚至可以说,忧患意识是陶渊明思想的底,而旷达飘逸只不过是这一底上的几处亮点而已。
河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第一章“古今文人对陶渊明的评价”。虽然有文人学者指出陶渊明内心郁愤忧懑,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是十分旷达飘逸、平和自然的。本章分两节,“古代文人关于陶渊明‘平淡冲和’人格的论述”和“近现代学者关于陶渊明‘浑身是静穆’的评价”,指出古今文人学者对陶渊明内心冲和平淡、人格和谐统一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陶渊明的一生确实有过快乐飘逸的生活,但这些只是他痛苦人生的一点亮和点缀,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痛苦矛盾中度过的。
交通事故调解
第二章“对陶渊明内心痛苦的分类及原因探寻”。本章包含四节,第一节“仕与隐的挣扎”,通过陶渊明的诗文作品,分析他在入仕和归隐这一选择中的苦闷以及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第二节“对死亡的恐惧”,以陶渊明作品为基础,分析他对死亡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内心苦闷的原因;第三节“忧贫与固穷的矛盾”,将陶渊明一方面力守固穷的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又对贫困生活焦虑担忧的真实想法加以剖析;第四节“对妻儿的不满”,揭示出家庭给陶渊明带来的压力,以及妻儿让他失望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陶渊明排遣苦闷的办法分类探寻”。以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为基础,对他排遣痛苦的办法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出“五仕五隐,来回逃避
”“游山玩水,漫步山林”“读书作文,追求乐趣”“读庄思玄,自我安慰”“饮酒开怀,借以解脱”五种方法,比较全面地分析出陶渊明排遣苦闷抑郁的办法,并指明这些办法只能暂时消除他内心的苦闷,不能让
他彻底地摆脱痛苦。
4.期刊论文张影洁试谈陶渊明序文作品的艺术高度-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
和以往的文士相比,陶渊明创作的一些作品对序文写作有探索性的发展,他注重文辞的修饰和表现力,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陶渊明的序文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艺术风格:平实真挚而蕴藉深厚,这是他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期刊论文贾文斌宗雅集篇——谈《文选》陶渊明作品的艺术风貌及萧统的选录标准-理论学刊2006(11)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本,《文选》的选录标准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另辟蹊径,从其所选的陶渊明的作品入手,对陶作的竞象、语言、情致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求从新的角度反观《文选》的选录标准.这一标准既体现了萧统个人的文学旨趣,又对后世的诗歌审美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6.学位论文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2007桂林是哪个省
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
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背、侧画法表明对陶渊明精神气质的更深入关注和面容五官在此情况下的悄然退避。陶渊明与玫瑰花的另类搭配则表明其形象在流传过程中渗入的其它文化因素和固有形象的变形。陶渊明的居所是自然化的形态,他充满爱意的语气和诗意化的描绘以及方位词语在环境描绘中的普遍使用表明“吾庐”是他对自我和人生进行透彻的思考和再三确认之后自觉选择的象征物,陶渊明是个自我的诗人。他对居所的称呼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园与农耕文明和自然的关系。社交关系方面从赠答诗切入,从他的赠答诗的数量比例和创作时间、答诗与赠诗的比例、称呼的方式说明陶渊明归隐后仍被认为是文人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但处于被动地位,他希望通过正式的职务称呼拉开与赠答者的距离,同时不显眼地强调自身的隐士身份。赠答诗也是他塑造自我形象、渴望知音、寻求理解的途径。陶渊明在诗文作品中进行自我神化,以《五柳先生传》和《拟古九首》其五展示完美的自我形象,并通过对上古之民心境的美化和达到了自我神化、通过尚友古贤来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
第二部分对陶渊明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作出历时性的描绘,构成陶渊明文化形象的各种生平事迹的不断添加并最终固定,陶渊明声名的上升过程也是其文化形象的变化过程。陶渊明的形象经历高士—→名士+文士—→圣贤+顶尖诗人—→高尚的凡人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这一变化过程。对陶渊明的神化和圣化从宋代开始,对他的拔高和人性化挖掘两条路子齐头并进,可见宋人对陶渊明有意识的偶像化。
穿越火线上不去第三部分从横向把握陶渊明文化形象构成的层面,主要从他的性格、他的身份和思想的多重性、他的人生态度来考察。陶渊明的形象基本上是内敛的,这来自中国人“温良”的典型性格。他的无所于忤的总体形象的形成,与他的“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的正面意义密切相关,也与“忤”的限度和魏晋时代对个性化行为容忍度密切相关。他的多重身份和思想的多重性使他成为一个开放的解释体,可以多方位地代表中国文化。而他的人生态度是在常年的疾病和亲人的死亡中挣扎和领悟的结果,使他在俗世的空气中作着天人的呼吸,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在他所表露出来的对“新”和“夕”这两个相悖的词语的喜爱中体察出来。他的性格、他的身份和思想、他的人生态度所体现出来的多义与兼容性及正面性,使他充分具备了成为一个文化偶像的条件。第四部分的内容则是陶渊明文化形象的建构力量:中国文化的偶像崇拜特点、读者的接受和塑造、相关的争论和异域的视野。从战国、汉朝到六朝的墓葬绘画的考察发现,中国人的偶像崇拜的对象在六朝时期由神灵向人间的文化英雄转化。陶渊明继嵇康之后被塑造为另一个文化英雄。读者对于经典的形成和偶像的树立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作用力,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视点影响他们对陶渊明形象的建构。争论的产生说明形象把握的分歧之存在,静穆之争、“忠愤”说来展开。静穆之争导致陶渊明形象的研究中观念的革新和对陶渊明形象的平面性和至高性的质疑、对全面性和凡俗性的深入。对“忠愤”说的质疑显示了陶渊明忠臣义士形象的动摇,而至今不衰的支持则表明政治因素在陶渊明形象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是陶渊明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留下的印迹。菊、酒、桃花源、舟船与渔夫、北窗高卧的闲
适姿态,是其诗酒风流的风雅士、怀抱深忧的隐君子、浊世中的梦想家等诸多不同的形象所留下的文化印迹。菊是陶渊明的身份证。嗜酒是陶渊明作为风流雅士的面目之一,饮酒与高雅、风流、深
喝酒的方式、花样和时间,只凭兴之所至,反而更能品出“酒中深味”。舟船意象在文学史上全面建立是陶渊明的功绩,这显示了长江流域的现实生活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中的深刻影响,他对舟船意象进行的哲学层面和诗意层面的申发(虚舟、壑舟是哲学层面的,诗意层面的月之船应该还没有论者述及)表明他对此意象的深刻把握。北窗高卧则是以闲适的姿态在中国文人的休闲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北”的方向和“窗”的物理属性为之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7.期刊论文陈爱梅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处世理念与作品风格比较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
"田园诗人"陶渊明与"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处世理念与作品风格,既有不少相似之处,又因受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宗教观的影响,在审美情趣上有明显的差异.
8.期刊论文关中州从陶渊明作品看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5)
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归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选择,为中国古代的士人树起了一座另类的精神丰碑.不能仅仅把陶渊明看作只求自己生活安逸恬淡的一般意义上的隐士.
9.期刊论文陈红岩《诗经》对魏晋时期诗人曹操、陶渊明诗歌的影响-中国经贸2010(4)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后人文人模仿,借鉴.魏晋时期,曹操其四言诗对<;诗经>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陶渊明诗歌形式到题材对<;诗经>都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诗经>对曹操、陶渊明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巨大成就的获得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0.期刊论文李可风.LI Ke-feng陶渊明的诗化人格-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whyjglgbxyxb20060402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