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古诗词和诗词特点
关于杜甫的古诗词和诗词特点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奶粉排名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元始天尊是三清中的哪一位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八阵图最强大脑第四季王昱珩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面膜排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诗的文学特点一科学家的故事
语言
杜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构造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精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灵敏,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讨论发觉,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遵守的儒家思想有着亲密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抱负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共性化,是杜诗语言的根底。常在杜诗中消失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一般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天地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哀痛,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
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够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够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够说数百里,能够说两军州,能够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够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
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谈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大方的风格,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
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三国战记2风云再起
杜甫诗的文学特点二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制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
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
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肯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爱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爱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