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
“黄梅歌”演唱特征赏析□代佳/文
“黄梅歌”的演唱方法并无定势,根据作品的风格不同,流行唱法或民族唱法都有所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黄梅歌”演唱者是来自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或教师,他们在保留自身黄梅戏唱腔精髓的同时又注重对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加以借鉴,从而使“黄梅歌”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四个方面的个性化演唱特征。
1 歌词意蕴
歌词配合乐曲的的旋律一起出现,是歌曲的本意所在[1]。曾宪瑞说:“一首好的歌词,应当带有音乐特的文学美和闪耀文学光彩的音乐美,使之谱曲能唱,离曲能赏。[2]”的确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三百”、乐府诗,都是能够弦歌的诗作,至今读来脍炙人口,虽然曲谱早已佚失,但吟诵起来还是能够生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现今,很多歌唱家倡导演唱古诗词,正说明一首好的歌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久弥新。“黄梅歌”的歌词具有亲切质朴、平易近人的特点。在情感定位上,紧紧与大众情感的敏感区域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创造出丰富多采的情感世界。同时,歌词绝少矫揉造作,真正触及歌曲的本意,触及生活中最细微、最自然的情愫。其中最富有意味的部分,往往会让大众产生深深的心灵震颤。
如《黄梅谣》的歌词:是在打猪草时捡回的一段灵感,被所有的村庄相互传说相互传说。是在节庆的日子里排开的一串花灯,喜悦的脚步踏出一路明快的节奏。呕吼,黄梅秀山中的乡情,田埂上的乡音,山川的回声,日月的精灵,一部人间真情人间真情。
这段歌词用亲切质朴的语言,将黄梅戏经典唱段《打猪草》《闹花灯》等名称巧妙的编串在一起,《打猪草》据说是民间艺人根据安庆宿松县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讲的是村姑陶金花和看笋的金小毛不打不相识的欢喜故事;《闹花灯》描绘了一对夫妻元宵观灯的各种俏皮情景,把这两个故事衔接在一起既使旋律活泼生动又增加了亲切感,欢快动听、朴实无华,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带给听众无限美好的回忆。
西红柿鸡蛋汤的做法如《诚信之歌》中的歌词:看看春天的笑脸总是百花开,夏天炽热像火焰燃烧的情怀,听听秋风的歌声收获的喜悦,冬天严酷飘大雪重复多少年!那是四季四季不守信人间受大灾,忙碌浮躁的人儿能否歇一歇,有条不紊讲诚信才会有未来!
《平天湖水四季蓝》中的歌词:平天湖水,四呀四季蓝,三面青山,一呀一面滩,我家就在青山下,推窗就是好春光,推窗就是好呀好春光!
《诚信之歌》的这段歌词,对春夏秋冬的描写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而是平易近人、朴实真诚,教育人们要“有条不紊讲诚信才会有未来”,反映出安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正直诚信的思想品质。
《平天湖水四季蓝》这段歌词,采用平铺直叙、较口语的写法,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寥寥几笔将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的美丽自然景观展现在听众眼前。推开窗户,就是平天湖水,就是美好春光,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境界,洋溢着活泼健康的生命激情。
再看《到底人间欢乐多》中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人生啊有苦也有乐,心中只要有理想,苦尽甘来是欢乐,不变的追求,不变的向往,我唱着黄梅走四方,唱着黄梅走四方,哎依子呀儿哟!
78
| 文化艺术
火烧赤壁《根》中的歌词:草根儿短,草根儿长,草根儿种梦黄梅乡啰,机灵鬼钻进哟,神呀神秘谷哟,真善美透来了三道光哎,透来了三道光哟!
《到底人间欢乐多》的歌词表达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并融入了黄梅戏的特衬词“哎依子呀儿哟”,黄梅儿歌《根》的歌词活泼、明快并融入了黄梅戏的特衬字“啰、哟、哎”,这种浓郁的来源于民间彩的衬词、衬腔使用,使曲调更加俏皮、生动。而像“机灵鬼”这样富于乡土气息的歌词,类似戏中“砍头的鬼”“当家的”一样,以嗔示爱、以日用表真情,带着泥土的芬芳。
2 咬字吐字
黄梅戏是以安徽安庆地区为流布中心的皖江文化艺术之一,安庆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它在声母上喉音、尖音居多,元音功能减弱可充当声母,n、l混淆不分;在韵母上u介音不用,u韵母改说成ou韵母,前后鼻音韵尾不分,带有轻微的儿化音;在声调上比普通话四声多了一个入声,安庆话的阳平为11低平调,普通话为55高平调[3]。突出特点在于:发音位置靠前,无后鼻音,在听觉上给人细腻、尖锐、亲切的感觉。在黄梅戏演唱中讲究“紧打慢唱”,唱词中的字句、行腔、甩腔都很长。常常会出现一个字的声、韵母不在一个节拍,而在几个或更多的节拍中。这些也就意味着黄梅戏的咬字吐字需要区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在大量的黄梅戏演唱中要求:字头咬清、字腹饱满、字尾轻巧,即有头有腹无尾。
黄梅戏的演唱很多时候是向下走的,而歌曲的行走方向有所不同,有了更多的上下起伏变化。黄梅歌”的演唱继承了黄梅戏的咬字吐字特点,咬字发音时突出硬起音及短促有力的特点,注意介母音的呼口定型要准。如韩再芬首唱由方兆祥作词、时白林作曲的《故乡处处唱黄梅》,抒情、柔美的同时注意每个字和高音的处理,做到了柔美温婉、贴切自然。如吴琼演唱的《思亲曲》《拜年歌》《十二月花》等,咬字吐字上清晰规范、轻巧灵活,加上她对气息强弱的把握到位准确,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演唱效果。演唱中,具体说就是每个字头部分要清晰和结实,口腔不需要有太多的夸张,自然的抬起面部笑肌,把母音丰满的立在口腔中,字尾归韵要归到鼻腔。字与字之间的转换动作要注意掌握分寸,在清晰表达了语义的同时又要尽可能的简便而灵活。在字与声的关系上,应把握语言韵律特征和
作品的内在感情,依字行腔。同时“黄梅歌”根据作品情感的需要,个别字采用安庆方言演唱,特而精准的把握了地域风格。既有助于特定场景的还原又能更好的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韩再芬演唱的《谁人不知是安庆》中将“花旦小生”“生活”的“生”唱成“僧”,“百姓”的“百”唱成“博”,这些个别字的方言化处理,带着浓烈的黄梅味,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显得更加亲切而生动。
3 演唱方式
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黄梅戏的演唱主要采取大本嗓发声法,一种自然的全真声发声方法。真声演唱一方面适合黄梅戏特定的地方语境,一方面由于很多黄梅戏唱段的音域不宽,特别是女声音域(从小字组g到小字二组f),用大本嗓发声可以驾驭。随着时代的前行和黄梅戏自身的拓展,这种大本嗓演唱渐渐暴露出脱节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大本嗓演唱容易出现:喉头位置摆放或过高或过低,导致声音不够稳定;提着气挤着嗓子唱,导致声音窄而尖、缺乏弹性,嗓子易感疲劳。
“黄梅歌”的创作空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黄梅戏的音域范围,而是不断的更新拓宽发展。此时再用黄梅戏演唱的本嗓发声法已经无法驾驭“黄梅歌”,必须要借鉴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混声唱法进行科学的改良。但一味的套用混声唱法就会大大减弱“黄梅歌”的韵味,就像黄梅戏不用安庆方言演唱改用英文演唱就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了。因此,“黄梅歌”的演唱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即以真声为主的混声唱法。
由陈儒天作曲、韩再芬演唱的《黄梅飘香盛世浓》,优美流畅、大气磅薄。声音处理上就是采用了以真声为主的混声唱法,做到了声区和音的统一,干净通透、细腻甜美。前半段中低音区采用有呼吸基
79
狗咬吕洞宾文化艺术 |
础的真声演唱,亲切而朴实;后半段中高音区在真声的基础上加入了混声,显得华丽激昂、振奋人心。中音区与高音区的过渡自然、管道通畅,结尾处使用了甩腔,既保留了浓厚的黄梅韵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再看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组第一名陈燕妮演唱的“黄梅歌”——《对花》,通过改编后的“黄梅歌”《对花》最高音达到了小字二组的a,陈燕妮对这首作品的处理也是运用了以真声为主的混声唱法,假声用的较少且真声与假声在高音区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娴熟圆润地驾驭了这首作品。
在“黄梅歌”的演唱中,真声主要作用于中低声区,混声则主要解决高音区问题,配合深呼吸、高位置并发挥了声带张力的混声,将歌曲高音区的音渲染得明亮而清透。在实际演唱中应当注意混声的比例不易过多,保留真实感,高音区以连贯、轻巧为主。
4 戏曲润腔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技巧有明确意识的运用润腔手法,达到相对成熟状态时,就形成了“韵味”;这种“韵味”特点较为突出和有持续性,就形成了“风格”;比较稳定而鲜明的“风格”,能在传播中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就形成了“流派”。可以说,润腔手法是构成这些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音素[4]。“黄梅歌”在演唱中充分借鉴了黄梅戏的润腔手法,以声润腔、以情润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黄梅韵味的体现,离不开戏曲润腔手法。“黄梅歌”在演唱上也继承了黄梅戏的润腔手法。主要的润腔手法有:大小波音、甩腔、拖腔三种。大波音指声带较大幅度的颤动,一般用于四拍以上的长拖音。小波音指在某个音或字上,声带有规律且小幅度的(一般为二度间)颤动。如《平天湖水四季蓝》第一句的“蓝”字后两拍的处理,赵媛媛在演唱时就采用了小波音的润腔手法,这种小幅度的律动使歌曲更加灵动,一下子就有了黄梅音调的装饰性彩。甩腔实则由先上后下的滑音构成,一般用于激烈的或情绪较激昂的字句处理。如《慈母吟》选句,韩再芬在演唱“寸草心”三个字时就采用了甩腔的润腔手法,把歌词中潜内在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下子起到了丰富了人物内心活动,渲染舞台的效果。拖腔指一句歌词唱完,旋律依旧继续进行的那一部分音乐,用于把某种特定的感情处理的更加细腻形象。本人在演唱原创“黄梅歌”《烈血丹心陈延年》中“雄心壮志冲云天”的“天”时,就采用了拖腔的润腔手法,充分表达了主人翁内心翻涌的情感,将歌曲推向了高潮,在演唱中强调吐字归音的准确,咬字更加着实,同时注意喷口和力度火候的把握,具有异峰突起的效果。这些润腔手法可用于“黄梅歌”中个别字、句尾、结尾的处理,具有多功能、多范围的特点。这些润腔手法本着“只要不倒字,为了情感需要”就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原则,这使得“黄梅歌”的演唱特十足、俏皮活泼、意蕴悠长。
5 结语
守正创新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黄梅歌”作为一种新型的歌曲样式,为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的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丰富完善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形式。“黄梅歌”的演唱在歌词意蕴、咬字吐字、润腔手法上继承了黄梅戏音乐的特征,在演唱方式上形成了以真声为主的混声唱法。“黄梅歌”的演唱技巧十分丰富,地方风格极其鲜明,想要唱好一首“黄梅歌”不仅是掌握一些演唱技巧就能达到目标,而是要在学习和实践演唱中不断积累,才能将各种黄梅戏演唱技巧和民族唱法恰当的融汇到歌曲演唱中,展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美学精神,让“黄梅歌”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地震如何逃生
引用
[1] 朱敬修.歌曲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图书室制度[2] 曾宪瑞.2004年中国歌曲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3] 程银凤.黄梅戏的语言艺术[D].西宁:青海民族大学,2012.
[4] 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黄梅歌”视域下黄梅戏音乐与民族声乐艺术形态融合创新范式研究”(SK2020A0785)
作者简介:代佳(1984—),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就职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8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