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
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2013年09月02日 15:31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王小鲁1, 余静文2,樊纲1[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手机看新闻]  前言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经营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本报告的基础数据来自2006年、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对全国各地4020家企业的四次调查,基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当地经营环境各方面因素的评价。
  本报告中样本企业的地域分布包括中国大陆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下简称为各省份)。由于西藏和青海的样本企业数量过少,代表性不足,因此在分省分析中未包括在内。本报告也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基于上述企业调查数据,我们建立了《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我们用8个方面指数和1个总指数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评价。这8个方面指数分别是: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企业的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技术及营销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在8个方面指数以下各设若干分项指数和基础指数。调查数据采用从1到5的赋值评价某一方面的企业经营环境。其中5表示“很好”,3表示“一般”,1表示“很差”。个别数据采用了定量指标①。
  ①该项研究参阅了若干国内外相关文献,如世界银行,2005、2007;IFC,2011;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1;及我们自己以前的研究,如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
  本报告第一部分描述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的总体状况和分省排序。第二部分报告企业经营环境八个不同方面的进展。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行业企业和不同地区的经营环境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综述发现和结论。
  一、企业经营环境总体进展和分省排序
  1.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总体进展情况
  数据显示,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全国各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总体评分)的平均值大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2012年比2006年上升了0.17分,显示企业经营环境在总体上趋向于改善。但其中在2009-2010年期间,评分有所下降。2011-2012年期间的评分上升并没有完全抵消前一时期的下降。同时,2012年的平均3.05分仅仅是一个略高于中性评价3.0分的评分,还需谨慎对待,不应过度乐观。
  图1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平均值的变化
  2011-2012年期间,在全国有数据的29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上升,10个省份下降,说
国庆中秋祝福语图片明最近这两年间全国企业经营环境有所好转。而在2009-2010年期间,29个省份中有27个出现了总指
数下降,显示这两年间企业经营环境出现消极变化。在我们的上一个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所有7个企业经营环境方面指数中,有5个方面指数的平均值出现了下降。它们是: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
报考造价员的条件
  对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逆向变化这一现象,我们在上一个报告中还无法进行更具体的解释。而在经过了近两年企业经营环境恢复性改善后,我们有可能对导致当时经营环境退化及后来改善的原因做出判断。
  首先,在金融服务方面,2009-2010年期间货币和信贷大幅度放松,以及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0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比2008年末猛增10万亿元,2010年末又比2009年末猛增8万多亿元。虽然银行贷款大量增加,但主要是用于政府大型投资项目的中长期贷款,行政调节程度上升,市场调节程度下降,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挤压作用。2010年末与2008年末相比,中长期贷款增长了86%,短期贷款只增长了33%,其中对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增长了17.6%(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考虑到这期间经济增长和企业成本上升的因素(名义GDP增长27.9%,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上升了26.4%,多数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实际上这期间的信贷形势变化对多数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供应是具有紧缩性质的。
  而在对企业的贷款中,银行偏爱大企业的倾向比较明显,小型和微型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主要只能依赖自身积累和民间融资。“金融服务”方面指数显示,2009-2010年期间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有所下降,但企业贷款需在正常利息之外付出额外费用的情况反而上升,同时民间融资的难度上升。这反映了信贷政策及其实现方式对市场环境的不良影响。
  上述情况在2011-2012年期间有明显改善。这期间短期贷款显著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金融服务指数显示,虽然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基本未变,但支付额外费用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同时通过民间渠道融资也相对更容易了。
  其次,2009-2010年期间,“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两个方面也出现了退步。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政府效率”和政策“公开、公正、公平”评分都有明显下降。“政府廉洁”持平,只有“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有明显改善。在“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方面,“司法公正与效率”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在此期间都有明显下降
,导致该方面指数下降0.17分。
  上述这些情况显然与当时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有关。这是因为大规模政府投资和政府指导下的大规模信贷投放,大大提高了政府影响资源配置的程度,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对公平公正和有效地分配资源都有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
  在2011-2012年期间,“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有了一定改善。其中的“政府廉洁”分项指数改善比较明显,“公开、公正、公平”略有改善。另两个分项仍有下降,但“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指数评分是提高的。“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方面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其三,“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在2009-2010年期间评分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而在2011-2012年期间出现了一定程度回升。这反映的显然是基础设施服务状况的变化,可能与前一时期大规模投资和2010年经济复苏迭加导致的投入品运输量大量增加和用电量增加有关(2010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2004年以来的高点),这引起一些地方运力和供电紧张。另外2010年下半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采取行政手段拉闸限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显然也是导致基础设施条件评价下降的一个原因。
  最后,在“人力资源供应”方面,2009-2010年期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的供应都出现了评分下降。这看来也与伴随扩张性宏观政策而来的经济出现偏热迹象有关,因对人力资源的旺盛需求加剧了其供应短缺。2012年,该方面指数的评分仍然低于其他方面,但相比于以往各年,出现了好转。
  以上对2009-2010年期间企业经营环境退步原因的分析,并不否定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实行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当时在我国出口产业受到世界市场不景气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这使我国经济迅速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力度、手段及实现方式上都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在财政政策方面,当时过多偏重政府投资,没有更多利用其他不影响市场机制作用,而且有利于调整结构、改善收入分配、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及改善环境的财政手段,例如改善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减税措施,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信贷投放过猛,过多用于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过度扩张缺乏节制,对市场机制和企业运行起了某些干扰作用。
  此外,在各级政府被赋予资源配置的巨大权力的时候,政府自身的公开透明、纪律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就非常关键。没有这些
机制发挥作用,就有可能导致政府滥用权力、错误配置资源、贪污腐败泛滥等现象,对企业经营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2.企业经营环境分省排序和评分
  表1是根据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评分,对我国各省份2006-2012年期间的企业经营环境,按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的结果。表1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相对排序(2006—2012年)(略)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省份的排序变化很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所有30个省份在2007-2008年间的经营环境评分都有所上升;除山西、云南外的所有省份在20
优质服务工作总结
09-2010年期间评分都有所下降;多数省份在2011-2012年期间评分有所上升;但升降幅度各不相同。
  事实上,排名变化只反映各省份相对位置的变化,其企业经营环境的进步或退步,要通过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分的变化才能更准确的反映出来。各省份历年的评分数值(见表2)显示,全国除新疆之外的各省份2012年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分均高于它们自身2006年的评分。全国的平均分从2006年的2.88分提高到2012年的3.05分,说明绝大部分省份在此期间企业经营环境都有一定程度改善。
  此外,一部分原来较落后的中西部省份,经营环境改善幅度大于原来评分较高的一些东部省份,使各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水平呈现出缓慢收敛的趋势。显示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改善的速度有放慢的迹象,值得引起注意。
  二、企业经营环境八个方面的进展
  1.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因素
  在2012年的企业调查中,我们除了分项收集企业对各项经营环境的评价外,也征询了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因素的意见。问卷中这一问题是:“在以上因素中,您认为构成目前贵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最多选五项)”。此处“以上因素”是指问卷中列举的影响企业经营的28项外部因素。
  总共有3285位企业负责人回答了以上问题。我们将这28项影响因素归纳为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
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企业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供应、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其中未包括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在所有8个方面指数中评价最高,因此此处该方面缺失基本不影响关于企业经营障碍的评价。
  统计结果显示,按照企业所列的首要障碍因素排列,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构成了第一位障碍,有33.7%的企业将这方面的因素列为首要障碍。其中,表2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总体评分及其变化(2006—2012年)(略)
  注:表中的数字为
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的总体评分,取值范围在1-5之间,较高的评分表示较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三列数字表示评分的变化,变化为正数表示两年间评分上升(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负数表示评分下降。个别省份评分变化与两年评分的差额稍有出入,是尾数四舍五入所致,后文同。多数抱怨集中在政府行政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包括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公开透明、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公、各类企业没有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其他障碍因素还包括“政府效率”低下(主要是审批手续繁杂)、“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政府官员廉洁守法”存在问题。
  第二位障碍是企业税费负担。有30.3%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因素列为首要障碍。其中主要抱怨集中在“税收负担过重”上。这种情况有可能与税务部门为完成任务而征过头税有关。某些税务执法人员
徇私舞弊而导致税负畸轻畸重,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位障碍是人力资源供应短缺。有16.1%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影响列为首要障碍。其中按频数大小排列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技术人员短缺,熟练工人短缺、管理人员短缺。
  第四位障碍是金融服务不到位。有14.3%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影响列为首要障碍。其中绝大部分抱怨集中在“银行贷款难”;另外“银行实际利率高”、“从银行贷款有额外费用”、“从民间渠道筹资难”、“民间渠道筹资利率高”也占一定比例。
  第五位障碍是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方面。有3.7%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影响列为首要障碍。 女巨人
  表3比较了2012年和2008年影响企业经营的障碍因素的变化。2008年的企业调查显示,影响企业经营的最主要障碍因素是金融服务不到位,占有效样本总数35.0%。其次的障碍因素才是政府行政管理问题,占29.3%。第三位的障碍是人力资源短缺,占21.3%。(2008年该项调查未包括税收负担问题,但包括了基础设施条件)。
  2012年与2008年相比,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障碍比重从29.3%上升到33.7%。贷款难的问题有明显缓解,比重从35.0%大幅下降到14.3%。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从21.3%降到16.1%,但这两个方面仍然都是困扰企业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上述情况说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重点在于解决行政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和公众监督政府的问题,以及政府政策的公平性问题。税制和税收征管对企业经营环境来说同样是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评估,需要解决征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表3影响企业经营的最主要障碍因素(略)
  注:表中所列障碍因素中,有些
是正向的,例如“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指没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些是负向的,例如“地方政府过度干预”,指存在过度干预的问题。还有些是表达数量的,例如“技术人员”是指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税收负担”是指税收负担过重。因篇幅的关系,表中省略了各因素的指向,请读者注意。  2.企业经营环境八个方面的进展
  我们的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从八个方面来考察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进展状况(已在第一部分列出)。其中每个方面指数下设一个或几个分项指数,每个分项指数又由一个或几个基础指数组成。企业税费负担是2012年新设置的方面指数,以前年份没有数据。表4给出了2006-2012年全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8个方面的总体评价情况。陈海死了没
  表4全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8个方面的总体评价(按2012年评分排列)(略)
浴霸灯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8个方面指数按评分从低到高的排序,与上一节所列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经营的障碍因素排序的结果有明显出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上一节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有严重影响;而在本节的方面指数评分中,政府行政管理2012年评分还相对比较乐观,高于3.00分的中性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与两类信息的评价方式有关,反映了企业经营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严重程度和影响面的区别,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说明如下。
  在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中,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指数包括“公开、公平、公正”、“政府效率”、“政府行政干预”和“政府官员廉洁”四个分项指数,各分项指数下面还包括几个基础指数,内容比较丰富。这是因为政府行政管理涉及的问题较多。在指数计算中,分项指数由各基础指数的平均值构成,方面指数又由分项指数的平均值构成。
  一般而言,基础指数越具体,包含的信息越丰富,但同时企业遇到某一类具体问题的概率可能也越低。没有遇到此类问题的企业在进行评价时,则更有可能倾向于作出中性或高于中性的评价。这无形中会使评价的平均值发生某种程度的收敛,即在涉及负面因素时,企业评价的平均值可能导致某种程度高估,而在涉及正面因素时,也有可能导致某种程度低估。这也会影响到上一级指数的评分。这是基于主观评价方法的指数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上一节关于企业经营障碍的评价情况不同。在企业直接对导致经营障碍的首要因素进行评价时,因为每一类具体问题都有可能构成企业经营的障碍,我们必须把这些障碍因素的发生率按方面加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