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
2015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高考试题
0412 1445
(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文化不能追求“娱乐至死”
有媒体近日对当下种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出现的“娱乐至死”的问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其中,也提到了眼下我们的一些图书尤其是畅销书的阅读趋势,就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恶搞”“解构”和“颠覆”。
一本畅销书中有这样的桥段:“如果投拍一部唐朝黑帮片,男主角当选李白。人家不仅是才华过剩到疑似外星人的诗仙,还是资深酒鬼、懂法术的注册道士、排名全国第二的剑客、热爱打架的古惑仔……原来,李白就是一个会写诗的韦小宝啊!”
不难看出,图书市场上这种“就俗不就雅”“娱乐至死”的现象,实际上是这个文化消费时代一种感性欲望文化的产物。当下的这样的图书出版已经走入了盲区,故意放低姿态,只看重图书的商业属性而放弃了其文化立场,出版图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刺激大众的购买,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这实质上是图书出版人已经放弃了原本的思想原则、精神格调,而向只求赚钱的商人靠拢了……
的确,当今文化发展和精神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开放的情形,阅读生活中常流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文化主张和读书时尚,有所谓“厚黑读物”的阅读,有庸俗、搞笑的“颠覆阅读”,有解构、歪曲经典的阅读,它使历史名著文化气息荡然无存,经典的审美尊严扫地,仅仅充满了荒谬的快乐。甚至一个时期以来,这些阅读形式成了市场的“热点”,成为一种趋势,败坏了阅读的风气和本质,使人们渐渐远离了纯净的阅读、美好的阅读、神圣高贵的阅读。
阅读的形式很多,有休闲阅读、有性灵阅读、有娱乐阅读,甚至有实用的阅读等等。但是,我们的图书阅读却是必须拒绝这种“娱乐至死”风气的。我们应
该大力倡导严肃阅读,也亟须严肃阅读。事实上,阅读高贵单纯与静穆伟大的荷马史诗,阅读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司汤达、契诃夫、梅里美、尼采等大作家的书,哪一次不是神圣、高贵的精神洗礼?哪一次不是生命和心灵都获得了人性美好和高贵的沐浴?阅读不仅是休闲者的阅读,它还应是一种坚定、理性的文化观、世界观的阅读,是撕去了功利面具后的肃穆仰望,它向往的境界不是华丽俗艳包裹下的观赏型文化,而是悠远文化精神的静静流淌。怎样的阅读决定怎样的文化,“娱乐至死”的阅读必然培养的是“愚乐”的阅读文化,而严肃阅读圣殿的钥匙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图书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阅读是使我们与伟大的人物为伍,生活于对崇高思想的渴望之中,并且在每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照亮。阅读是为了生命的体面和精神的高贵,而绝不是为了“娱乐至
死”。人性的高贵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其受到的阅读文化影响有关。阅读的实质,其实解决的就是这样的灵魂问题。因此,严肃阅读,实际上就是一次对灵魂、对心灵的高贵教育和文化洗礼。一个人通过严肃的、高雅的文化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明慧、睿智起来,也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优雅、高贵起来。
1.下列关于“娱乐至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娱乐至死”是当下文化精神领域的普遍倾向,在图书出版和阅读方面,这种追求感官刺激的倾向尤为突出。
水的故事B.出版图书的根本目的是刺激购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出版者放弃对图书文化属性和精神品格的追求。
C.当下一些畅销书的阅读趋势,偏离了阅读的本质。追求娱乐、搞笑,存在有意解构、歪曲和恶搞经典的现象。
D.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与伟大灵魂的对话,在心灵上得到美好高贵品格的熏陶,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得以提升。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先,提出问题。一些图书尤其是畅销书的阅读趋势,是在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恶搞”“解构”和“颠覆”。
B.接着,探究其中的原因及结果。出版商逐利,使人们渐渐远离了纯净的阅读、美好的阅读、神圣高贵的阅读。
C.然后,分析为什么要严肃阅读。阅读的实质是解决人的灵魂问题。人性的高贵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和阅读有关。
D.文章前部分批判“娱乐至死”的文化现象,后部分阐明观点和看法。其基本思路是先破后立,逻辑是严密的。
3.下列对原文中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文化发展和精神价值选择多元开放,各种形式的阅读文化主张和读书时尚并存,但我们缺少纯净高贵的阅读。电视剧安家十二味演员
B.阅读不是休闲者的阅读,而是一种坚定、理性的文化观、世界观的阅读,让悠远文化精神在我们的心灵中流淌。
C.有怎样的阅读就有怎样的文化,“娱乐至死”的阅读必然培养的是“愚乐”的阅读文化,最终败坏了阅读的风气。
D.阅读的实质就是解决灵魂问题,即通过严肃、高雅文化阅读使自己的思想明慧、睿智,让我们的灵魂优雅而高贵。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傅在馆阁最久,尤所厚者,集贤杨公、翰林嵇公也。杨公,应天人,系出唐靖恭杨氏,平生为人作碑志,但称靖恭杨某而已。质素静退,与太傅俱在三馆,几三十年。后来者贵达相属,二公恬然,若将终身。太傅自号朝隐子,杨公自号大隐子,其意趣盖莫逆也。杨公晚乃为知制诰,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嵇公字公实,与杨公同乡里。方嵇公掌诰时,太傅为纠察在京刑狱,邻居于州东汴阳坊,无日不相过。太傅已绝谷食,嵇公亦蔬菇,每得道书气诀,必相示,盖方外之友也。
景祐间,犹兼文行取士,不专糊名①。太傅守越,解试毕,入院放榜,既尽拆试卷,乃曰:“何为不见项堂长乎?”即求项程文,得之,拔置榜首,而黜最后一名。项盖有文行,为乡先生。当时多如此,不以为异也。
太傅辟谷几二十年,然亦时饮,或食少山果。醉后,插花帽上。先君尝言此,游因请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先君曰:“前辈平居往来,皆具袍带,惟出游聚饮,始茶罢换帽子、皂衫,已为便服矣。衫袍下,冬月多衣锦袄,夏则浅衬衫,无今所谓背子②者。致仕则衣道服,然著帽。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王荆公在金陵山中,骑驴往来,亦具衫、帽。吾记绍圣、元符间,士大夫犹如此。”
太傅出入朝廷数十年,然官不过吏部郎中,太傅兄弟行有官者十余人。惟十七伯曾祖,仕至远郡守,余不过县令而已。亦有为县数任者。盖前辈安于小官如此。太傅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自二公贵,有书则答之,不先通书也。间至京师,必俟调官毕,始一见而归。二公遣子弟追饯,或已不及。与欧阳文忠公亦联姻。尝过扬州,文忠适为守。入境,关吏以告,文忠喜谓诸子曰:“陆长官来矣,汝前母早死,吾见杨家诸亲,未尝不加厚也。”已而,公亦不求见而去。
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为馆职时,尝因奏事,极言治乱,举笏指御榻,曰:“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须好作,乃可长保。”明日,仁宗以其语告大臣,曰陆某淳直如此。
太傅幼孤,伯父中允公教养成就甚力。其后,太傅纳两官,乞追赠,朝廷特许之,赠太子中允,事载《国朝会要》,至今为故事。
(选自陆游《家世旧闻》,有删节)
【注】①糊名:古代科举考试,将考生的姓名糊起来,以防止舞弊。②背子:汉服的一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日不相过过:拜访
B.而黜最后一名黜:废除
C.致仕则衣道服致仕:退休
D.至今为故事故事:佳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游因请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C.太傅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入境,关吏以告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傅与集贤杨公同在馆阁,淡泊名利,意趣相投;与翰林嵇公为邻时交往甚
密,笃信方术,但有心得必示于对方。
B.太傅兄弟辈有十多人在朝廷为官,但他们却都不依附家中有权有势的亲戚,只安于做县令之类的小官,甘于平淡。
C.太傅在馆阁任职时,不顾个人利害,举笏指着皇上的御榻,犯颜直谏,仁宗皇帝把他的话告诉大臣,称赞其淳直。
D.太傅幼小时丧父,伯父把他教养成人。他在朝中担任官职后,向朝廷乞请追赠。朝廷特许追赠其伯父为太子中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
译文:
(2)间至京师,必俟调官毕,始一见而归。
译文:
(3)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柳梢青·西湖
赵汝愚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8.词人调动了哪些感官,描写出了西湖何时的美景?请简要分析。(4分)9.全词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融于哪两个层面的内容中?(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生乎吾后,①,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好看的日本鬼片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乙: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③开琼筵以坐花, 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⑤酿泉为酒,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棵树
江子
在浙江丽水一个叫路湾的村庄里,有一棵树,一棵大樟树。
1800多年前,这棵树怎么在这里扎下根来?爱刨根问底的人们,总爱问这样的问题。也许是一只鸟飞倦了,经过时让嘴里叼的一颗樟籽掉了下来。也许是一阵风,把本来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棵樟树上的一粒樟籽吹到了这里。也许是顽劣的孩子,砍下了一根长着樟籽的树枝,要拖曳着搬回不远的家里,经过这里,一颗樟籽散落了下来,从此在这里安身立命。
那颗樟籽慢慢长出了嫩芽,它在清风中舒展开了叶子,在原生的植被深厚的绿世界里,怀着生怕打搅了谁的羞怯与不安。这以后樟树慢慢长大了。在浙江丽水的丘陵地带,它只是一个新生的幼儿,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消失的孱弱生命,一棵风一吹来就吓得紧紧搂住泥土的嫩苗。在它的周围,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灌木仆地,乔木升天。几百年过去了。它变得越来越结实,粗壮,有力。它在地下拼命地扩展着根系,贪婪地、执著地吮吸地底下哪怕最细小的水系。它在地上张开着枝叶,最大限度地
吐纳着天上的云光。
身边的草木纷纷退场。它们或是被一阵狂风拔地而起,或者在一阵刀斧白光中落下树冠,或者是在一场大水中遭到席卷,或者被庞大的草食动物蚕食了身子。身边的风水也在时光中不断改弦易辙。高高的土丘成了平地,原本平整的稻田被改道的河流冲刷成了河床。原本荒凉的山坳种上了莲子,每至夏天莲花开放,宛如天上的灯盏……
那一棵樟树在历次的变迁中却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越发树大根深。它就像抱着神秘使命的生灵,一直保持沉默的本性,在心里用年轮的方式记载着天地之间的信息。它的皮越来越厚了。它的躯干也越来越粗了。它的枝桠,已经像一把巨大的伞,护佑着一方水土,形成巨大的浓荫。许许多多的鸟,在它的头上结巢,每到黄昏,像私塾里的孩子诵经,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它已经很老了,老得空了心。它的躯干已经倾斜了,就像一个驼了背的老汉。它的躯体上有许多结疤,这使得它好像一个经受了无数风雨的老人。可是它自己修复了自己。从它身上长出的两根树枝倒挂在地上,并且长出了根——它几乎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副拐杖,让自己有些驼背的庞大的身躯,不至于重心不稳。它几乎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一个关于自然的巨型建筑,一个丰饶的生命体系。
摩托车百公里几个油>宝贝可爱它出生于1800多年前的魏晋,脉管里是否回荡着与魏晋一脉相承的萧散遗风?江南乱世频仍,它身体的年轮里,是否依然珍藏了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的影像?是否有过一首隐匿在无数选本里的唐诗,专
为它而作,有一首宋词,灵感的产生,缘起于它?它的树叶间,是否回荡过江南戏文的吟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渐渐聚拢在这块擎起过枝繁叶茂的大樟树的土地上。他们狩猎,放牧,砍柴,植稻,起屋造舍,生儿育女,繁衍成族。人们与这棵大樟树做了邻居。孩子们会经常爬到树上掏鸟蛋。老人们会在树下瞑目纳凉。大人们劳作累了,会把锄头支在树干,在树底下抽口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