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有哪些
孔明灯是⼀种古⽼的中国⼿⼯艺品,被公认为热⽓球的始祖。其起初在古代多做传递讯息之⽤,现代则⽤于祈福许愿,⼀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节⽇施放。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供⼤家阅读参考。
⽬录
魔剑养成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孔明灯⼜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希望愿望能够实现,其实相传孔明灯是诸葛孔明所发明的,因此,⼈们都俗称它为“孔明灯”。
核酸检测预约怎么预约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六那天晚上放飞,将⼀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孔明灯孔,⼜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男⼥⽼少亲⼿写下祝福的⼼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
民间已有许多地⽅的风俗在结婚⽣⼦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
、节⽇、年轻⼈约会⽰爱及⼴告宣传等⽅⾯。可在空⽩出写上你想说的,⽤⽔笔在灯⾯上写下⾃⼰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喜庆、⽣⾠,与各⾃的亲密朋友⼀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分彼此!
蒙蒙细⾬的时候也能放飞,⾬量适当的话,飞灯会⼀点⼀点飘起来,另有⼀番情调。数百个飞灯⼀齐放飞的壮观场⾯,让⼈⼀辈⼦难忘。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常现实的军事⽅⾯的⽤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的节⽇,⼈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的⼼愿写成⼩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
在海南的⽂昌、万宁、儋州⼀带的村庄⾥,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昌的⼝⾳“天灯”与“添丁”发⾳相似,所以男孩⼦往往拿着带有⼼愿的孔明灯绕村⽽⾏,敲锣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可以获得“⼈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
⼈那⾥每⼀盏孔明灯代表着⼀个去年出⽣的孩⼦。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由来
生日快乐发的朋友圈元宵节放孔明灯这⼀举动从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善男信⼥们为了祈求他们能够永远的在⼀起,所以说在元宵节的时候就把他们两个⼈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祈求上天能够保佑,不会让他们分离。还有些⽼百姓是为了祈求苍天能够保佑来年能够丰⾐⾜⾷,过上幸福的⽣活,所以说当元宵节来临他们纷纷放飞孔明灯祈福。
但⼤多数还是为了祈求爱情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美好的爱情来之不易,往往因为⼀句媒妁之⾔毁了⼀对璧⼈的幸福。所以说他们对爱情⾮常渴求,因此只有放孔明灯来让⾃⼰的爱情得到保障,从⽽获得⼼凉上的安慰。⽽这个放飞的⽇⼦就选在元宵节,据说这⼀天会有神仙下凡来观看众⼈的愿望,挑⼏个实现。其实这也是⼀种美好寄托,为⾃⼰的内⼼⼀个安放之所罢了。
就现在⽽⾔,放孔明灯虽然跟古代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增加了⼀层对美好⽣活向往的寓意,⼤多数⼈都在元宵节的时候拿着孔明灯,把⾃⼰的愿望写在上⾯,祈求能够实现,其实这也是⼀种寄托。更多的⼈放孔明灯是为了好玩,并⾮跟古⼈⼀样有着⾮常执着的⼼思,毕竟现在的⼈都不太注重⿁神之说。
其实孔明灯最早来源于诸葛亮,因为他被司马懿围困,幸好这⼩⼩的孔明灯传递信息救了他⼀命,所以后来⼈们就觉得这个孔明灯有着神奇之处,好多⼈都在元宵佳节的时候争相放飞许愿,期待着⾃⼰的愿望也能实现。所以就有了元宵节⼈们放孔明灯的习俗,⼀直延续⾄今。
但是现在放孔明灯的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它对环境有⼀定的影响,⽽且有⼀定的破坏性。所以说如果你还想在元宵节的时候放⼀次孔明灯,那就要⼀个空旷⽆⼈的地⽅,牵着⼼爱的⼈的⼿,默默的许下⼀个愿望,或许某⼀天会实现也不⼀定哦!
元宵节吃什么传统⾷物
1、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的⼈吃的是汤圆,台湾的民歌《卖汤圆》中有⼀句歌词是:"⼀碗汤圆满⼜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圆,碗⾥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粉加⽔调和成糯⽶⽪,然后放⼊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般都是⼲果和⽔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芝⿇,核桃等等,最后把糯⽶⽪包好,形成⼀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2、元宵
元宵节,北⽅⼈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般是先将糯⽶粉⽤⽔调和成⽪,然后将馅“包”好即成。⽽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先需将⾯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块,过⼀遍⽔后,再扔进盛满糯⽶⾯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直到馅料沾满糯⽶⾯滚成圆球⽅才⼤功告成。
3、⽣菜
⼴东⼈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菜,拌以糕饼煮⾷,据说这种⾷品代表吉祥。⼴东⼈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个好意头,平时最常⽤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品。经常成为南⽅饭桌上常见蔬菜的⽣菜,名字就和“⽣财”谐⾳,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陕西等地⽅在元宵节的时候有⾷⽤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中加⼊各种的⽔果和蔬菜烹饪⽽成的,在过年期间⾷⽤了⼤鱼⼤⾁之类油腻的⾷物之后,正⽉⼗五的时候⾷⽤这种富含维⽣素,膳⾷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平地⽈“⼗五扁,⼗六圆”,⼀天吃饺⼦,⼀天吃元宵;⼭区则是“⼗五打油茶,⼗六捏扁⾷”。正是所谓的“⼗⾥不同俗”。打茶是⽤筷⼦搅着茶⾯下锅做油茶也⽈⾯茶。
6、油锤
国庆节好词好句摘抄元宵节的应节⾷品,在南北朝时浇上⾁汁的⽶粥或⾖粥。但这项⾷品主要⽤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记》引《卢⽒杂说》中⼀则《尚⾷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
正⽉⼗五到了,北⽅有吃饺⼦的习惯,河南⼈有“⼗五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五应该吃饺⼦。饺⼦是⼀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深受⽼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的俗语。
8、枣糕
豫西⼀带的⼈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糕点,其味⾹远,⼊⼝丝甜,含有维⽣素C、蛋⽩质、钙、铁、维⽣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要⽅·⾷治》载牶“⾃梁⽶,昧⽢、微寒、⽆毒、除热、益⽓。”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糕的记载。
10、⾯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个习俗点⾯灯,⾯灯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就是⾯粉做的灯,也叫做⾯盏,主要是北⽅地区的习俗。⾯灯的形状有很多种,⼀般会做灯盏⼗⼆个,闰年的时候做⼗三个,在灯盏⾥⾯放⾷⽤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灯了,元宵节的时候的灯光是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就⽤⾯灯灭了之后⾥⾯剩下的⾷⽤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年中⼗⼆个⽉份的⽔、旱的情况,等正⽉⼗六的时候,把⾯灯蒸熟了⾷⽤。⽽有的地⽅则是把⾯灯放在锅⾥蒸,蒸熟之后,⾯灯⾥⾯残留的⽔分的多少来预测。
11、⾯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在正⽉⼗五晚上要吃⾯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落灯,⼈家啖⾯,俗谓‘上灯圆⼦落灯⾯’,各家⾃为宴志庆。”落灯时吃⾯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12、⾖⾯团方天翼的扮演者
昆明⼈喜欢吃⾖⾯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炒熟后磨⾯,团成丸⼦后⽤⽔煮熟即可,⼝感不错。
13、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有在正⽉⼗四的时候⾷⽤咸的糟羹,正⽉⾷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叫做⼭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品,属于传统⼩吃之⼀,在正⽉⼗四看过花灯之后⾷⽤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藕粉,⽶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喜欢的配料制作成⾃⼰喜欢的⼝味。
小学运动会班级口号14、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麦饼为圆形,取“发⼦发孙⼤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菜儆果诸物款待客⼈,称为“时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