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苏州景点排行榜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后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翡翠怎么辨别好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提到的节日大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们想不想知道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学习传统二字。你是怎么记住的?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生读,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
3、同桌对读,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没有拼音的帮助你还认识吗?
  开火车读    领读
5、小组内交流记字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讲解“祭”的演变过程,组词结合图片加深记忆。
6、认读生词
  传统  贴窗花  大街小巷  祭扫  赛龙舟
三、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节日的名称。
2、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3、你知道他们具体的时间分别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节日对应的时间
4、探究节日习俗特点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A、春节人们都有哪些活动?
B、春节还有什么习俗?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A、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B、“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A、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B、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A、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B、“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C.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A.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B、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A、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B、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C、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A、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心之灵在哪
B、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C、“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齐读)
5、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说一说。
2、教师小结
五、熟读成诵
1、师生接读课文。
2、背一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下搜集资料看他们的传统节日又有怎样的特?
七、板书设计
                    2、 传统节日
              春节            七夕节
            元宵节            中秋节
            清明节            重阳节
            端午节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尤其是现在人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很多都被忽略了,很少感觉到节日的气氛。因此孩子们对这些传统节日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节日的来历更是知之甚少。基于以上原因,我让孩子们课前都搜集了相关资料。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视频引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活已知入手,结合课前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学习课文。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回答问题积极。而对于“七夕节、重阳节”的来历等比较陌生,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及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率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孩子们通过学习课文,对传统节日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传统节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二课。本组是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识字课,教材通过三字经
、儿歌、古诗等形式让学生识字。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二、不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是: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特点,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评测练习         
1、我会认
传  统  贴  宵  巷  祭  艾
堂  乞  巧  郎  饼  赏  菊
2、我会读
传统  贴窗花  赛龙舟  大街小巷 
转眼  满堂    祭扫    乞巧  赏菊
艾香  牛郎    月饼    热闹
3、我会写
舌尖上的西湖      热  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 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九日)好听的游戏名字女
6、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
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课前查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七夕节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时间的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交流的少。今后会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课标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目标(1、3、4、6条)超级qq加速卡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二)阅读目标(1、2条)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得事。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