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
湄公河行动 票房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7.06.12
【字 号】豫教发规[2007]122号
【施行日期】2007.06.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
(豫教发规〔2007〕122号)
各省辖市、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各高等学校,厅直各学校: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5月1日放几天假港澳通行证网上签注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教育在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为使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全省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省教育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质量攻坚战,认真解决事关人民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十五”计划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圆满完成,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扇形
  (一)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两基”巩固提高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得到落实,全省所有县(市、区)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65%和98.21%。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00%以上。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14.4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30%,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在调整中积极发展,在
校生达到126.09万人,居历史最高水平。普通高中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生达到188.39万人,是2000年的250.69%。城市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45.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02%,比2000年提高8.32个百分点,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省普通高校发展到83所,比2000年增加了3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85.19万人,比2000年增长224.66%。校均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稳步提高。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教育部与省级政府共建的高校。按照“211工程”标准加快了河南大学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试办了研究生院。全省高校博士学位点由15个增加到10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57个增加到824个,在学研究生达1.58万人,比2000年增长393.75%。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全省高校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5个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零的突破。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教育部、科技部评估认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已成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全省高校共承担各类科技课题1.06万项,共获得科技经费8.10亿元。其中,承担863计划项目6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项。全省
高校与社会各界签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合同累计302项,合同金额15294万元,实现转让收入4454万元,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转化。
  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我省每万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388人,比2000年增加120人;具有高中阶段学历者达到1300人,比2000年增加297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比“九五”末提高1年。
  (二)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基本确立“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以省辖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和省辖市三级办学,省和省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18个省辖市均设置了市属高等学校,4个省辖市布局了市属本科院校。
冰箱结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到4297所,在校生达到140.55万人,
是2000年413.23%。其中民办普通高校达到10所,独立学院达到9所,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9.92万人,是2000年的875%,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11.64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101个,在校生规模达到3.8万人。
  高校后勤社会化等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省高校运用社会化机制,新建、改造学生公寓和食堂面积达到260余万平方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取得明显成效。
  (三)德育工作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取得进展。
  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建设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德育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加强以校风、学
风、教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得到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省所有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全省高校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高考满分是多少分  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教师的培养能力和层次显著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全面实施,教师来源逐步实现多元化。师德建设得到加强,涌现了一批以吴玲为代表的师德标兵。全省80多万中小学专任教师得到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梯队初步形成。初中和高中教师达标率分别达到94.68%和82.55%。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49.53%。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启动了“名校长工程”,带动了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实施“221工程”
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线,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认定了一批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了合理的教师梯队。“人才强校工程”得到有效实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已有51位“两院”院士在高校工作并实现了我省省属院校培养院士“零”的突破。面向海内外引进51名特聘教授,重点培养了146名优秀中青年学者,资助了700名骨干教师。从2004年起,启动了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项目,每年共同资助100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研修。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2.30%提高到30.92%,在高校工作的博士生由494人提高到2406人。
  (五)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