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16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016·课标全国卷·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答关键:汉代儒学官方化的理论依据、论证儒学神圣化的表现。
【解析】C。“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 ,A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B错误;“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
论证儒学思想是在继承久远的历史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显示出汉代儒学被奉为至尊的合理性和权威性,C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D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Ⅲ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商周时期的文字。
解答关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
【解析】B。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A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王者荣耀铭文,C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D错误。
3.(2016·江苏单科·T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历史记载与考古史料之间的互相印证关系。
解题关键:《史记》中记载的故事与考古史料讲述的都是一个历史事件。
【解析】D。《史记》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的描绘不完全一致,《史记》的记载比较详细,而汉代画像石只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瞬间,排除A;一个是文字记载一个是石刻,因此BC也不够确切;《史记》和石刻表现的都是“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主题,因此D正确。
4.(2016·江苏单科·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解题关键:明确李贽的生活时代,理解他的怪异举动反映出的实质。
【解析】C。材料中的李贽“剃光头发留着长须”“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收女弟子”等行为,只能说明他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因此C正确。ABD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
5.(2016·北京文综·T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解答关键:正确认识材料信息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解析】B。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经典译为西方文字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故B符合题意。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干扰选项
……普遍接受这一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来。
B
正确选项
儒家经典译为西方文字后“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儒家文化引起了西方的关注
C
干扰选项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实际上19世纪中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是错误的
D
本身错误的选项
儒家思想曾被启蒙思想家用于反对欧洲的专制统治,但在思想领域推动政治革命的是西方启蒙思想
6.(2016·北京文综·T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014年江苏高考状元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
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
解答关键:将中外教育思想与其时代背景结合起来。
【解析】(1),关键是提取材料“设立各级学校”“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还要有完美的品格”等信息,并对董仲舒与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进行对比,出其相同点;(2)题提取材料中各时期关于教育的各种信息,从教育的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并根据时间提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3)题第①问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的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等方面分析背景;第②问的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阐释的能力,材料中的观点非常明确,关键是史实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于理,即可适当得分。
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
7.(2016·天津文综·T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  )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史学理论研究——历史认识论。
解答关键:理解司马迁这句话的含义,尤其是“未必尽同”这句话。
【解析】D。题干中司马迁的观点是:生活在当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但今天不一定就与古代完全相同;D与题意相符。A中的“历史可以重演”,B中的“不能以史为鉴”,C中的“无须学习古人”这三个观点本身说法都是错误的,都不是正确的历史观。
8.(2016·浙江文综·T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加班费基数②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与西方人文主义起源。
解答关键:把握百家争鸣与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知识点。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类社会、后代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掌握自然规律等,故排除②;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忽视道德教育,故不符合材料,排除④。
9.(2016·海南单科·T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黄山好玩吗,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解答关键:在时代背景下全面理解孟子的主张。
【解析】A。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这是其思想的核心,使儒家思想政治化更明显。他提出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义利观也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的,A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所以B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礼制束缚不符合时代特征,C错误;专制制度还在形成中,孟子的思想体现不出对专制的反抗。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才体现出突破礼制束缚,反对专制暴政,D错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