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乡村谱新篇
“五美”乡村谱新篇
作者:杨俊刚
来源:《老区建设》2021年第19期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于都县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五美”乡村建设理念,提前谋划、先行先试,探索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截至目
前,全县已建成162个“五美”乡村示范点,涌现出许多“网红打卡点”,呈现出一幅“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乡村画卷。
        一、抓两业提升,彰显产业兴旺之美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多元化经营,以“惠民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组织、农户入股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确立了蔬菜为农业首位产业,油茶、脐橙为主导产业,肉鸡、肉牛、生猪、兰花等为特产业的“1+2+N”产业格局,蔬菜、肉鸡、兰花等产业“从无到有”,油茶、脐橙等产业“从有到强”,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大棚蔬菜4.5万亩、露天蔬菜10万亩,种植脐橙16.5万亩、油茶28.7万亩,出笼肉鸡3700万羽,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50个。
        二是打响富硒品牌。于都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殷殷嘱托,完善富硒产业发展规划,一体推进富硒产业扩面种植、产品研发、标准编制、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五大行动”,全面打响富硒产业品牌,实现“以硒兴业、以硒富民”。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50亩以上富硒蔬菜基地105个,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中国·
于都硒博馆已建成并投入运营,37种富硒产品获权威机构检测确认,于都脐橙入选“中国富硒好果”。河南旅游景点
        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围绕县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创新实施“核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将园区内品牌企业打造成兼具弹性制造供应能力和实战培训能力的核心工厂,带动县内小微企业成为专业化、精细化的卫星工厂,并重点将卫星工厂设在各个乡镇,帮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已吸引11万余人返乡创业和务工。
        二、抓建管并重,彰显自然生态之美
        一是突出人居环境整治。立足乡村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聚焦水电道路、通讯网络等“七改三网”基础配套,以及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8+4”公共服务项目,不断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重要载体,常态化开展创“清洁家庭”、争“美丽庭院”星级评比,切实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治理等工作,确保村庄环境整洁如新。八宝饭做法
        二是突出因地制宜建设。围绕“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建设理念,
秉持“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过度开发,不用大理石、名贵树木等,以打造“原乡”为目标,围绕原、原味、原意开展建设,用好本土材料,彰显本土元素,将一些老树、老物件与环境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在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栽植辣椒、茄子、桃树、李树、棕树等本地植物,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建设“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是突出常态长效管护。注重健全“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和“五定”(定范围、定标准、定主体、定模式、定经费)长效管护机制,坚决避免出现“只管建、不管护”“点成型、人就撤、村衰败”的问题。充分尊重村民的主观意愿和主体地位,通过召开户主会等形式,强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让广大众积极参与村庄管护。专门开设公益性岗位,聘请专职人员开展村庄保洁、花草和公共设施管护等工作,理事会和妇女小组长协助管理,定期开展监督评比,让村庄永葆“高颜值”。
        三、抓移风易俗,彰显文明淳朴之美
马拉松由来        一是传承传统文化。于都是千年古县、文化名县,拥有118处红旧址,有2项国家级、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在“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于都县充巴黎欧莱雅广告
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等,围绕本土历史文化,做好“文化+”文章,将红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体育文化以及本地特有的擂茶、酱油、珍珠粉、龙珠茶、兰花等产业文化,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或建成村史馆,或建设体验所,或成立合作社,彰顯文化底蕴,重现文化魅力,让千年古县的文化在农村永远传承下去。
孙涛个人资料
        二是建好宣传阵地。充分将祠堂、闲置学校、社区用房、闲置民房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各示范点的标配,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讲、“文明新风进万家”等系列活动,用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2021年,已安排23个县直单位开展“课表制”文明宣传活动,每个单位在每月的第二、第四周的星期四到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系列知识宣讲,让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村众,真正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涵养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修订完善新时代村规民约,对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主动介入教育和制止,用自管自治移风易俗。扎实开展“五星创评”(环境卫生星、勤劳致富星、移风易俗星、孝老爱亲星、诚信感恩星)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发挥“红黑榜”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建立积分兑换激励机制,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四、抓党建引领,彰显共建共享之美
        一是构建党委负责机制。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县领导统筹调度挂点乡镇的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目前,县财政按照每个点奖补100万元的标准,统筹安排资金用于示范点建设。建立常态化研究调度机制,先后4次召开全县“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流动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考核排位,既晒成绩、互学互鉴,又差距、激发干劲,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二是健全党员带头机制。坚持把党建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和“红引擎”,把广大党员放到示范点一线摔打锤炼,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推行“党员+”网格化工作模式,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让党员当好乡村振兴的宣傳员、引导员和带头人。同时,充分发挥众的主体作用,发动众、乡贤积极参与,通过“党建+理事会”运作,积极投身“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等工作。我不配
        三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在建设过程中只出台负面清单,
即规定什么不能做,鼓励和引导乡村干部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同时,强化督查考核,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将“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用好“千里马奖”和“蜗牛奖”,对工作推动迅速、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并在验收考评中排位倒数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五、抓乡村治理,彰显和谐有序之美
        一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基层党建“三化”为抓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培育一支活力足、致富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村“两委”换届被中纪委调研组称为“一次静悄悄的换届”,筑牢了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大力实施村“两委”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村(社区)“两委”干部轮训全覆盖,县级层面组织394名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乡级层面举办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班23期2087人次。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落实派出单位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二是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众自治机制,创新“众议事+协商自治”,建立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
会议制度,落实村民自治、议事决策、监督管理和民主协商等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做到每周召开户主会不少于一次,使众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关键路段全覆盖,全面完成“一村一辅警”配备,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扎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野外用火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建设“零上访村”,推动形成“人心思齐、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杨俊刚,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