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护肤品成分表
74
75
看懂护肤品成分表
护肤品成分解读
护肤品有多种形态(剂型),不同的呈现形态有的是为了方便使用,有的则是让产品有不同的概念。在这众多的形式背后,实际成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除了纯固体的粉末(如面膜粉)、结晶体(如盐)之外,无论形态如何变化,其组成都可以分为水、油或水油混合。
水和水溶性成分,被称为水相,常见的是各种爽肤水、精华液;油和油溶性成分,被称为油相,例如各种精油、浸出油、按摩油、护肤膏。
护肤品可以是单纯的水相,也可以是单纯的油相,最常见的是水和油混合在一起的乳、霜、膏。
上述不同的产品基本形态,加以不同的包装形式和辅料,可以做成喷雾、摩丝、面贴膜、胶囊、啫喱等最终形态,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或保存,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其使用效果。
构成护肤品最基础的油相、水相成分被称为基质部分,一个完整的护肤品还可能需要添加以下成分:
1. :有特定功效的成分,如保湿、美白、淡斑、收敛、舒缓、防晒、软化角质等。
2. 防腐和抗氧化成分:防止细菌、霉菌繁殖,以免产品在保存期间腐败,或者防止油脂类的氧化(这对天然油脂特别重要)。
3. 乳化成分(表面活性剂):如果是水、油混合,必须添加乳化成分。
4. 修饰成分:香精、素类,改善颜和气味,让产品更讨人喜爱。
了解上述知识,是看懂护肤品成分的基础——如果今后你愿意学习一点这些知识的话。
水和油是怎么混合起来的?
如果将油和水放在一起,油通常会浮在水面,也就是油水会分离。为什么护肤品中油和水并不分离呢?
这要借助叫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又叫乳化剂,它们可以改变油、水交界处的表面能,使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或者让水分布在油中,
这就是常说的乳化。
乳化体通常并不稳定,需要加上适当的增稠剂,让混合体保持一定的黏度(可以把增稠剂理解成一张网,将分散后的油滴和水滴固定在不同的网
格里),就可以使水、油在加热、震荡、静置等条件下,仍然保持均匀分散。
有人认为,乳化剂并不是对肌肤友好的成分,它们可能会破坏皮肤正常的皮脂膜,导致皮肤中的天然油脂更易流失。冰寒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道
理,但在某些情况下,乳化剂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合理使用乳化剂也会带
来一些好处,可能需要做一些权衡,避免过多使用给肌肤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小贴士
[]
7677
护肤品的成分分析并不是对产品的全部评价,其他因素也会显著影响产品品质:要完全理解护肤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解了上述基本概念后,在遇到不实、夸大宣传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避免盲目选择。后面我将教读者看化妆品成分表。
防腐剂——权衡利弊的艰难选择
防腐剂是护肤品界的热门话题,也常常被人所诟病,有的人甚至到了谈防腐剂变的地步。防腐剂的使用,是工业界权衡利弊的选择,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化妆品使用防腐剂得到的好处比不使用更多。
防腐剂的弊端主要是造成接触性皮炎(刺激或过敏),尤其是甲醛供体类、甲基异噻唑啉酮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此外还可能影响微生态;某些尼泊金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被怀疑可能影响内分泌,2014年欧盟宣布禁用五种,分别是:羟苯异丙酯、羟苯异丁酯、羟苯苄酯、羟苯苯酯、羟苯戊酯,不过低碳链的尼泊金酯类(包括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仍然普遍被认为是安全的。 防腐剂的使用一直受到严格的管制,在所有国家的化妆品监管体系中,都属于重点管制对象。
但是,目前还无法避免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化妆品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涉及原料采集、制造、存储、长距离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个过程可长达两三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很难想象在如此长的时间、多变的环境挑战下,含有大量有机物、
护肤品可以不同品牌混搭使用吗?
不要冲突就好。不冲突是指:性状不会因为混合使用而发生改变,有的护肤品搭配使用会产生起絮、
搓泥、分层等现象,所以在混搭使用之前需要试用,确保其中的成分不会相互影响,例如一个酸一个碱,有可能中和;活性因子如一些肽类可能受到另一产品中金属元素、酸或碱的影响等,这需要对护肤品成分进行分析。总的来说,使用成套产品比较稳妥,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混搭。
小贴士[
]
水分的化妆品能够品质如一。即使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可以保证无菌环境,但消费者总要打开包装,产品在使用中也会暴露于空气中,而且不可能一次性用完。所以没有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生长是万万不能的。
工业界固然应当继续努力开发更低刺激、对皮肤更友好的防腐剂新品,甚至努力走向
无防腐剂,但消费者也不必对防腐剂感到恐慌。允许添加的防腐剂都只在一定限量范围内使用,造成直接的刺激、过敏是小概率事件,基本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因此只要注意试用、测试,防止产生不良反应就好。
在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防腐剂对皮肤微生态和健康的影响,筛选更加安全、负面影响更小的防腐剂。
学看护肤品成分表
看懂成分表是理解一个护肤品的基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都要求正式出售的产品依照一定的规则标明成分表。
通过分析成分表,你可以大致了解产品的效果是否与宣传一致、产品是否适合自己、标示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关键原料是否存在、各成分的实际浓度大致是多少。
当然,护肤品最终的质量与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成分表,还取决于原料、配方的合理性,制造工艺,生产质量控制,甚至包装材料。但无论如何,成分表是最直观、最基础的要素。
【成分表的主要规则】
所有成分,都应使用标准名称——INCI 名称,如果暂时没有INCI 名称,才使用俗名。成分不能使用修饰语。例如:XX 提取物,若写成“天然XX 提取物”或“法国XX 提取物”“有机XX 提取物”等,是不允许的。
所有在中国出售的产品,都必须用简体中文标注成分表;进口产品本身是使用外语的,应加贴中文成分表。
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
所有成分都必须列明,除非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带入,或者已经是某种原料的天然组成成分。不得隐瞒成分。
78卫星电视升级
79
INCI 名称
即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是国际标准的化妆品原料命名,中文INCI 名称主要的原则如下:
1.每个INCI 名称对应一个标准中文名称。
2.INCI 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药品名称相同的原料,除个别药用辅料名称外,译名皆按这两个资料中的中文名称命名。
3.植物性原料的中文名称后面的括号内加植物拉丁文属名和种加词。
4.部分原料的中文名称,括号内为该原料的常用名称。例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
5.为避免中文名称过于冗长,某些INCI 名称中的缩写词不再译出,可以直接引用于中文。
小贴士[
]【怎样判断不同成分的大致含量?】
番茄牛腩的做法根据成分表的规则,是可以判断大致的成分含量的。
社保是不是养老保险
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较高;而防腐成分、香料含量通常不能超过一定的上限,一般含量是低于1%的;一些常用的成分如透明质酸钠、卡波姆,含量一定是小于1%的,像透明质酸钠,含量达到1%的话,产品也许会黏稠到拉丝一米长,所以不可能高于这个比例。
只要你能到透明质酸钠、香料、防腐成分、酸碱调节剂(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的位置,它们前面的成分,含量就是1%左右。
基质中的成分可以不用过于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更应关注——护肤品的核心功能是由有效成分去完成的。除了一些特殊的原料(比如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活性蛋白或肽)只需要极低的浓度即能发挥作用外,一般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应该太低。
如果所有的有效成分含量都非常低,那么这个产品能不能实现它所宣称的效果,就很值得怀疑了——除非是最普通的保湿产品,只需要水相和油相的保湿成分发挥保湿作用。
下面的成分表,你能出1%左右的成分吗?
建行信用卡金卡华为搜索小贴士[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巧妙利用成分表省钱
这些年,会有一些产品突然爆红,网络上很多人“推”,有的还很贵。各种美好的承诺,说得天花乱坠,让人感觉不买就后悔。但仔细看看产品,就会发现一些产品的运作者是赚快钱的营销高手,擅长以概念获得销售,产品的可信度、有效性都相当低。
由于成分表具有特定的规则,不符合这些规则的话,就很值得怀疑生产者的专业度了。
【从成分表看也许不可信的产品】
·包装内容都是中文,唯独成分表是英文的——可能是故意为之,不想让消费者看明白,这种做法也是违反法规的。
·成分表中英文混杂的(植物加注拉丁文的除外)。
·成分表里面使用大量的修饰语:例如“进口XXX ”“精纯XXX ”“稀有的XX ”等。·成分表不使用INCI 标准名称,例如:透明质酸钠写成“透明质酸”“玻尿酸”或“HA ”。·成分表不完整:例如普通的产品没有防腐成分(含有高量酒精、单方精油等的例外);明明是乳化体,却不标明乳化剂等。这方面的判断需要的专业知识更多一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多钻研化妆品成分类的专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