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特育人模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为...
依托校园特育人模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 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为例
摘要:地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当呈现地方特,形成特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植物生长与环境是一门为茶叶专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校特育人模式背景下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向价值观的人。
关键词:七个育人模式;思政元素;课程实施2022年立夏
“课程思政”于 2014 年首次提出,兴起于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1]大一寸照片尺寸>今日猪价表。2019年,在全国高校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可以实现各类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同向同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协同育人,构建全新的育人格局[2]。因此,笔者依托本校教育特模式挖掘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以期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1.学校思政教育的特
笔者所在学校属地方公办职业院校, 2001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原黔南州4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成立黔南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黔南职院)。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成立13年以来未有发展,但2015年后学校改变思路,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紧盯最新教育发展理念,紧贴地方产业人才需求进行改革,十三五期间,黔南职院迎来了巨大改变,在基础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内涵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建成地方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优质高校的目标,各类比赛获奖近千项,在省州市内获一致好评。
十三五期间,黔南职院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了 “33753”育人体系,即三级书记为统领,三职教育为方向,七个育人模式(红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为路径,思政5分钟为抓手,三个育人结果为目标。形成了独具特的黔南职院育人模式。
2.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
2.1“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特点
“植物生长与环境”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是依据都匀毛尖这一特产业而设置的,符合本地茶产业急需一线岗位的需求。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 “会泡茶、懂制茶、能种茶”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标培养“能种茶”人才培养规格形成课程体系,而“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学习“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茶树良种繁育”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内容重构为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茶园小气候植物生长等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融入素质培养目标。
我心中的党员手抄报2.2特育人模式下的思政元素
2.2.1挖掘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一方面可以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通晓天下道理 、增长见识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3]。 “植物生长与环境”是较强实践性基础课,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都能挖掘出思政元素,
能体现学校的特育人。如讲好贵州高原的红故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介绍都匀非遗传承人(茶叶)成功历程、讲好都匀毛尖茶历史、观看多彩贵州的环境特、严明课堂纪律、了解贵州(校园)生态环境、讲好优秀毕业生故事等。通过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施,实现黔南职院的“七个育人模式”。
2.2.2实施思政元素途径女生学计算机哪个专业最吃香
吃年夜饭朋友圈配文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实施采用多元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完成。思政教育的融合与类比有助于学生用熟识的知识理解抽象的专业课程名词与理论,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要点的认知与理解,也有助于活跃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专业课程[4]。在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形成“导”学,培养学生自学自律的习惯,严格检查完成情况,严明纪律。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形成“促”学,以“茶园小气候观测”这节课为例,首先,学生分小组查关于茶园气候环境特点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茶园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此时“生态”“传统”“民族”等思政元素悄无声息融入学生脑海;紧接着教师讲解茶园小气候形成原理解答学生疑问,此时通过介绍茶叶专家的故事将“工匠精神”“红文化”植入教学内容;接下来学生进行实际观测,此时要求学生观测要
细致,记录要准确,培养“精益求精”“标准意识”的习惯;在实操过程中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并做示范解决难题,此时给学生灌输“规矩意识”“生态意识”等思政元素;最终完成实操后由小组总结经验教师进行评价,此时学生已经将“团结协作”“责任意识”运用其中,整个课中教学环节形成5个节点即引思考、析原理、探奥秘、攻难题、总经验。课后教师将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形成“拓”学,培养学生运用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整个教学流程构成“三阶段七环节”模式,每个环节都包含有思政元素在其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兴趣,真正意义上落实了“七个育人模式”,完成了培养“能种茶”高素质人才任务。
2.2.3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科学和社会动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5]。“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内容以项目化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所涉及实际操作占整个课时60%以上,因此,重新将过去结果性评价占60%修正为50%,提高对过程性评价考核方比例。在过程性评价中最能体现思政教育效果的如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实操技能的准确性、课堂讨论及成果的汇报情
况等。对于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科学体现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注重过程考核评价更能体现素质培养的目标。
3.结语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渠道,也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黔南职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义形成特的育人模式。“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专业基础课,围绕学校特育人模式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未来具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青,许成安.“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 — 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39‐142.
[2] 张磊.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3):96-1
01
[3] 赵宏亮,王萍,黄志炜,牛远,张国良.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12):97‐99
[4] 张丽,刘梅.农科高校"金课"开发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探索—以专业必修课“植物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4:93-97
[5] 吴雪,贡璐.“植物生物学”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2021,              20:73-76
作者简介:覃世霞(1972 —),女,贵州三都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教学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