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分析——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www.sjgzzs
74
摘    要:《我不是药神》是近些年来国产电影市场涌现的一部口碑与票房俱佳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聚焦于底层慢粒白血病患者无法负担天价药这一残酷现实话题,通过好莱坞的经典叙事策略讲述了一个极富普通民众情感认同的“中国故事”,由此引发观众对于“情与法”的深层次思考,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很好体现的优秀现实主义电影。
关键词:现实主义;叙事策略;《我不是药神》 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分析
——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61儿童节短信刘合栋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550014)
作为一部商业彩浓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影片对于现实的强烈关照引发人们高度的情感认同,并凭
借其精良的制作水准成为了近二十年来国产电影中口碑与票房双齐飞的代表作品。究其原因,《我不是药神》电影中应用的经典电影叙事策略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将从《我不是药神》如何讲述病患关系和“情与法”冲突矛盾关系出发,分析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叙事策略。
一、叙事结构:商业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商业彩极其浓厚的现实主义电影,在剧本的初创阶段就深受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影响,其特点可以归结为影片的制作方将以往观众的实际反馈为参照,进行主观刻意的迎合或修改,从而建立起一种动态的链接和对话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好莱坞经典的“三幕剧”结构。很明显《我不是药神》深受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影响,但仔细看来又不是直接的照搬,而是加以更改变成四幕剧[1]。
首先是影片的开场奠定调性,大致在影片的前5分钟交代了风格、题材、主要人物和环境等,徐峥扮演的程勇带领观众了解到这是一个穷困潦倒带着流氓气的中年男人形象,几个场景的转换迅速将观众带入到情境之中。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取材的是真实事件的陆勇,但是程勇的人物设定并没有完全按照原型人物来设计,而是将他设定为一个未得白血病的极端穷困潦倒的市井小民,究其原因在于剧作者想要在开始的时候把人物放的足够低,而后的发展才能让人物的成长显得足够高,以此来凸显人物弧光。在交代完主人公的背景和处境之后,需要介入其他人物关系或者事件以此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英语书信万能开头结尾带翻译在陷入泥淖急需用钱的程勇遇到了王传君扮演的吕受益后,印度格列宁就正式成为这条片子主线线索,而往往主角的蜕变之旅需要一个打破生活常规的事件,在这里就是父亲病重急需高额的手术费,由此主人公开始了售卖仿制药的“药神”之旅的第一步。
第二幕的开启是故事的发展阶段,从开始的程勇和吕受益个体进入到体世界,正式形成卖药五人组,影片的节奏在这里快速起来,每个人似乎困境得到快速解决,没有敌对因素的到来;在中间还穿插了团体的游戏环节,几人一起去夜总会团建,程勇砸钱为思慧出气,而后酒醉的程勇欲望作祟正要和思慧发生关系,患着白血病的女儿出现让程勇瞬间清醒,自觉惭愧主动作罢离开,此时程勇的蜕变之路已经泛起了些许波澜。看似平静的背后危险正在一步步临近,因为和张长林的假药现场冲突事件,程勇得知贩卖仿制药是可以被量刑处罚甚至坐牢的行为,他的内心世界产生巨大动摇,此时警方不断加大力度彻查贩卖印度格列宁之事,被搅乱“好
事”的张长林软硬兼施迫使程勇转卖代理权,至此危险的敌人显现出它的獠牙。
低保在经历第二幕的低谷之后,实际也是在为后面的反弹做铺垫,五人组正式解散后境遇大不相同,在经典叙事结构的模式里,主要人物的蜕变通常要有一个重要事件发生,或者与之至关重要的人物的死亡来引起主人公英雄心性唤醒的契机。第三幕的起始两端便是吕受益和黄毛的死亡,吕受益的死亡刺痛了程勇促使了他第二次前往印度,但这时人物的动机不再是利益金钱,而是内心的救赎和对白血病人
的悲悯。主人公内心神性彻底被激发的时刻出现在他买完药后走在街道,香火缭绕的市场里两尊象征疾病与希望的印度神像,犹如辛德勒的名单中屠杀场面中的红衣小女孩,至此主人公彻底完成人物蜕变,由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转变为勇敢无私的英雄角[2]。2019安徽中考
长沙零食本片的第四幕也是经典叙事模式的常用结局,主要人物付出惨烈的代价或者痛失至爱的亲友,英雄属性被进一步激发进而采取行动完成最后一步动作,最终击败敌人或者完成自身的升华影响观众。在《我不是药神》的结尾黄毛之死让程勇更加奋不顾身的亏本卖药,至此“药神”正式诞生。紧接而来的就是牢狱之灾,带给人们一道关于“情与法”的灵魂审问。影片的结尾程勇被抓,在那场长街送行的戏中文牧野运用一段超现实主义镜头交叉剪辑,使程勇和被他帮助过的人物交换出现在观众面前。影片的最后画面程勇出狱,小舅子曹斌接他出狱,也告诉观众吃不起的“格列宁”终于进入医保名单,主角英雄蜕变之后的世界因为他发生了积极的改变[3]。
二、结论
综上所述,《我不是药神》不论是题材还是表达方式都是一部十足的现实主义风格影片,虽然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戏剧化改变,但依然遵循了商业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在国际范围内愈发重要的发展前景,如何更好的讲述“中国故事”,《我不是药神》极具借鉴意义,为国产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诸多启示。  参考文献:
[1]刘丽媛.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取向——对比《我不是药神》和《江湖儿女》[J].视听,2020(09):104-105.
申请qq邮箱[2]王修凯.《我不是药神》与《肖申克的救赎》的英雄文化差异[J].戏剧之家,2019(33):76-78.
[3]孙可佳.好莱坞叙事策略的本土化——以《我不是药神》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20(7):23-3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