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笔
谈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概括,明确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理论界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研究的重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就有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
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并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党中央为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社会形态的价值体现,它吸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具备显明的时代特征,科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或特殊规定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价值观是一个开放范畴,始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类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不断发展和解放的过程。伤感情歌大全
中国人 诺贝尔奖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人类受到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生存与繁衍是人类根本性的需求。“食”与“性”、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是当时人类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了,产生了原始拜物教和生殖崇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人类社会出现阶级的划分,依次进入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出现分化和对立,并被牢牢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统治地位,攫取和无偿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借助神权,并利用政治强权,向全社会灌输和宣扬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强化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观念,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价值体系,并以欺骗性的“教化”向社会灌输。
近代以来,伴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为解决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需要,使劳动者摆脱领主和神的庇护,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打出了“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独立的“人权”和买卖的“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作为资产阶级价值核心的“自由”和“人权”,
对于不同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把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从领主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其作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他们对神甫讲“人权”,对封建领主讲“自由”,留给无产者的则只有接受强迫劳动。在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的管理与分配中,对于无产者,从来就看不到自由、平等、人权的影子。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从孔孟之道到程朱理学,再到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者,他们所构建、倡导的价值观,相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价值观来讲,无疑是重要的革命与进步。资本主义使人在社会属性上成为独立个体,摆脱了人身依附和神权控制,获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及本质
■ 杨思远
. All Rights Reserved.
羊肉饺子馅的做法大全领导笔
大树的作用谈
17
平正义作为重要目标,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设计和建设,都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切实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人们才能心情舒畅,社会关系才能协调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事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党赢得了全国人民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赞誉。但同时,在发展中,各类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矛盾的指向,人们感受最深切、反映最强烈的有两点:一是分配不公,二是正义难以伸张。最突出的表现,一方面是社会突发事件和体性事件,大都与利益侵害相关。另一方面,做好事反被误解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怕受连累而见死不救的事件时有发生,因司法不公,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居高不下。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呼唤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高举公平正义大旗,必将得到全国人民一致拥护。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标准、正常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设计、系统安排和组织大型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约束。“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贯追求。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根本政治理念,而且有深远的历史基础、广泛的众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江苏中考成绩查询时间责任编辑 郝秀历
了人身“自由”。但在经济上、政治上,却再度被置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自此以后,“公平正义”就成为人们最迫切的追求和愿望,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和目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要把人们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解救出来,使人们都获得政治上、经济上的公平和正义,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社会共富共享。“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价值内涵,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诉求。正如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共产主义运动是最大多数人的革命斗争,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鲜明的价值诉求。它不同于任何理论主张和理论体系。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始终把实现最终的公平正义,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诉求,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私
有制。“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
件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只有推翻一切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三大差别”,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的主体,是最广大人民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人民众的主体地位,把价值体系建立在广泛的众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有强大的动力、持久的活力。
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需要
我读书我快乐演讲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人民的最高价值追求,核心就是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新中国成立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公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