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点买货币基金
[摘要]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和谐。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归根到底要靠千千万万的个体去践行,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实现个体的和谐,而个体的身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
[关键词]身心和谐 和谐社会 基点
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和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回到过去歌词”qq寄语,实现“怎么解散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地位。和谐社会建设分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作为整体内部的和谐;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以及国家内部各体之间的和谐;三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和谐以及个体内部的身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实现人的和谐,而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
一、理解身心和谐的内涵
每个人都有身、心两个方面,身指的是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所谓身心和谐,就是指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和谐,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和谐,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和谐。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都注重倡导个体内心的平衡与和谐。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他用反问的口气指出了“和谐人格形态必须是形体与精神的合一”。在身与心的关系上,儒家特别强调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做到关于列宁的故事“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正确处理心与物、物与欲的关系。“圣人”是儒家所谓倡导的身心和谐理想的典型,并且主张通过“大自然的精彩片段内心的超越”达到身心和谐。道家的“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同其尘”,是要求人们擦去世事纷争落在自己身上的俗尘,以一颗淡泊明净的心灵看待外物与自己。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从身心两个方面论述了个人内部的和谐。他认为,身心和谐就要体格与心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的人才能够出类拔萃。心灵的和谐也可以理解为知、情、意的和谐,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强调人应当以理性驾驭激情和欲望才能达到个人正义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心灵和谐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