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标准问题探讨
摘要:首先在粮食概念界定上应与国际通用概念接轨。其理由: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大豆和薯类没当作主食,而当油料、饲料、蔬菜,要实事求是;二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粮食”和谷物是一个内涵,未包括大豆和薯类,只是目前的统计造成混乱;三是目前中国的粮食统计与国际通用“谷物”之间内涵不一致,无意夸大中国的粮食产量,影响数据准确性、可比性,影响科学决策。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问题,最初是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当时世界各国的灾害粮食短缺,人口猛增至40亿,推动粮价成倍上涨,供求矛盾尖锐,发达国家借机争夺、垄断、控制,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于是1974年在罗马召开的各国首脑会议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概念,后1990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营养大会等共同参与补充内容,经过20年的研究和实践,1996年对“粮食安全”概念作出新的归纳,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能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个定义,从横向分析还是纵向分析,是比较全面的,准确的,要求也很高。但按一个国家角度,必须结合国情研究自己的粮食安全标准。中国的“粮食安全”内涵概括起来有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粮食国内自给程度、粮食的库存率、买得起粮食的居民收入、保护生态、保证营养卫生安全五
个方面的内容。确定标准要有依据,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不同阶段的需求;要考虑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人口城乡结构变化;要考虑城乡消费结构变化;要充分考虑资源允许程度和科技支撑的可能性;要考虑政策和法律约束提供潜力的可能等。中国粮食安全数量标准应以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确定,这是核心指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四个不同阶段有四个不同标准:第一个粮食安全线是生存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金字塔之迷250公斤左右;第二个粮食安全线是温饱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在350公斤左右;第三个粮食安全线小康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第四个粮食安全线叫富裕标准,即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以上。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人民走向富裕,是历史趋势。只要方针政策对头,预计今后20年完全能够实现富裕标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关键词:粮食;安全;标准
粮食是指人类生存必需的植物性食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接踵而至,而其中最要紧的恐怕就是粮食危机。因为除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等少数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粮,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全球10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生存的权利也被剥夺。我国虽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谷物产量接近 5亿吨,但仍存在粮食安全隐患。那么,有多少粮食是安全,有无其标准?本文将探讨此问题。
一、粮食概念的界定
我国历来使用“粮食”概念,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是“空调外机声音大怎么回事谷物”。在我国“粮食”和“谷物”使用上有着不同内涵。中国的“粮食”的内涵是“谷物”加大豆和薯类,而国际通用的“谷物”仅指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麦、燕麦及杂粮。西方国家是把薯类当蔬菜、大豆当油料归类统计的。因为,国际“谷物”和中国现行的“粮食”内涵不同,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应用,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和安全状况及进出口贸易的分析和研究。
航班延误查询我们认为,我国应该调整粮食内涵,同国际上的谷物内涵一致起来。有以下的理由:
一是,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薯类特别是土豆主要是当菜吃,没有象三年困难时期一样当主食;大豆主要是榨油和渣子用做饲料,除了少量大豆做豆腐、豆浆外,基本不用于主食。统计也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人的实际生活。
二是,按着中国《辞海》的名词解释,“粮食”和“谷物”内涵定义是相同的。“粮食”是各种主食食科的总称。如小麦、大米、高粱、玉米等。“谷物”是一般指禾本科的稻、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粟(谷子)、黍(米)等及蓼科的荞麦,为人类的主要粮食。可见,粮食和谷物的内涵是一致的,没有包括豆类和薯类。而现行的中国统计把农作物分为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烟叶、蔬菜、水果……等,但“粮食产量”指标解释为“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还规定“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那么,农村农民把薯类全当粮食吃吗?不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村把薯类当主食的时代过去了。这种概念混淆和统计指标解释的混乱,无意中夸大了粮食的产量,掩盖了矛盾,影响决策。
三是,中国的“粮食”概念应与国际接轨。中国是谷物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参与国际竞争,谷物的数量、质量必然要进行国际比较和分析,运用于决策。因此,我国的粮食概念与国际通用的谷物内涵一致起来,便于比较分析,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增强国际可比性,利于真实地反映生产的成就和差距,有助于国家作出科学的、准确的发展决策。
二、粮食安全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粮食安全”的概念最初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活跃及WTO谈判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概念,并逐步走向完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上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粮食安全”的背景:一是1972年至1974年间不少国家由于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出现粮食短缺情况;二是60年代初的世界人口从30亿猛增到70年代初的40亿,人口刚性增长的同时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粮食需求大量增加,推动粮价成倍上涨,供需矛盾更为尖锐,一些国家出现动乱;三是随着粮食短缺、价格上涨,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出现争夺、垄断,发达国家借机控制,发展中国家人民缺粮埃饿,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于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各国首脑会议,第一次研究粮食问题,并通过两个文件:一个是《清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罗马宣言》、一个是《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约定》。在这两个文件中首次将“粮食安全”的概念确定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需要的粮食”。但是,因为这种“粮食安全”定义表述过于简单,认为只从粮食需求角度定义是不够的。于是1983年时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把1974年的“粮食安全”定义补充修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定所有人在任何时
候,都能买到和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物”。他把粮食需求和可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定义。即“买得起”就意味着人们有收入,有钱能买粮食或基本食物,而且其程度又界定为“所有人”和“任何时候”。对粮食安全的标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1990年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一项共同声明,说:“食物安全意味着所有人随时能够获得保持健康生命所需要的食物。可持续食物安全旨在不损害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生物系统的完整性或环境质量的情况下达到此目的”。这里的粮食安全定义表述有新的变化,即“粮食安全”改为“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不能受到破坏。可见,“粮食安全”定义的表述更加严格、严密,越来越科学。
到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世界营养大会,从营养学的角度对“粮食安全”的表述又有了新的补充,即“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安全营养的食品来维持健康生活’’,增加了营养安全的内容。
到1996年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作出了新的归纳,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能实现了粮食安全”。这比此前的表述
更全面、更准确,标准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定义,从横向分析,既包括了空间、时间、主体、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包括了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国际援助、保证粮食储运等含义,可以说表述是比较全面的;从纵向分析,它不仅包括了全世界和各个国家两个宏观层面,也包括了家庭和个人两个微观层次。但从“粮食安全”的一般意义上讲都是从一个国家角度研究的,每个国家和民族,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膳食习惯和健康标准要求不同,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会不同。因此,不仅要有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国际标准,又要有各国符合国情的国家标准。本文主要从数量安全角度研究提出中国的粮食安全标准。
三、中国粮食安全标准
(一)“粮食安全”内涵的理解
我国的粮食安全简单套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是不够的,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加以具体化。我们基本赞成魏鹏的观点。“粮食安全”内涵概括起来有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粮食国内自给程度:中国粮食白皮书承诺自给率95%左右,有的专家、学者认为90%左右比较合适。笔者认为,在数量上应该完全自给,在品种上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挤余缺。
(2)适度的粮食库存率:联合国粮农组织约定的粮食安全库存率为年消费量的17-18%。根据中国幅圆辽阔、人口众多和自然灾害频繁等特点,这个比例应适当高于国际标准,达到20营业执照网上年检%为好。储备过多也不好,会造成损失浪费,增加财政负担。增加粮食成本。
(3)买得起粮食的城乡居民收入:中国农民粮食是自产自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安全问题,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员、五保户等困难农民应以社会保障政策来保护其粮食安全;在城镇10%最低收入户和困难户也必须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粮食安全。
(4)保护生态为前提条件:不许毁林、毁草开垦,防止水土流失,荒山秃岭要栽树种草,保护湿地,湖泊江河不受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低碳农业尽可能减少或不施用化肥农药。粮食安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5)保证食物营养卫生安全:生产的粮食、加工的食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生产绿食品、放心食品,同时要满足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要求。
(二)确定粮食安全标准的依据
我国的粮食安全根据什么确定其标准,应该有客观的依据和社会的需要。
(1)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各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参照国内外历史经验和现实消费者水平为依据,研究确定不同阶段的标准。
(2时尚游戏名字)要充分考虑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
(3)要充分考虑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口粮和副食消费变化引起的肉蛋、奶、鱼的需求结构变化。
(4)要充分考虑耕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允许程度和依靠科技增产粮食的可能性。
(5)要考虑国家实行厉行节约、防止浪费政策和社会道德、法律两个层面上管理粮食消费能产生的粮食安全潜力。
总之,研究粮食安全标准必须遵循需要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