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及当代启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贫困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志对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反贫困工作。本文通过对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总结同志长期开展反贫困斗争的宝贵经验,以期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历史考察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曹见卫,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A845 A 1009-0592(2014)06-005-02
自杀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此为起点正式开辟。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在开展反贫困事业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一、作为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反贫困思想与实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政治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
主题。面对着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面。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贫困问题,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反贫困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粗口歌极品中的极品(一)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开展反贫困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局限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始阶段,没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搞清楚。长期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忽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行经济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的高度计划统一,最终导致全民富裕的理想没有实现,社会普遍贫穷的现实没有改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志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①“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够为开展反贫困事业到正确的理论前提。因此,同志提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们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③所以,“搞社会主义,一定要
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④1987年8月,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⑤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正
确认识,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消除贫困的强大决心,也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适合农村致富项目(二)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开展反贫困事业提供了有步骤的发展目标
在认清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同志提出了一个切合实际的、有步骤的反贫困奋斗目标。他指出,“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⑥根据同志的设想,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同志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的先富共富思想,他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
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⑦先富共富思想的提出,让中国反贫困事业的开展更加切实可行、有条不紊。1992年初,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⑧“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反贫困事业开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这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开展反贫困事业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们逐步摆脱贫穷的生活面貌。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裕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⑩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5匹空调一个小时多少度电的深刻认识为开展反贫困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实行改革开放,同志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城市,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指令计划,扩大指代性计划,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回顾与梳理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些财富中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基本规律,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军训手抄报图片(一)坚持一条道路: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反贫困道路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桥的由来道路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事业成败兴衰的首要问题。早在新民主义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明确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同志在继承和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之后党的领导
集体开展反贫困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要解决具有中国国情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二)明确一个中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经济建设这项中心任务,推动反贫困事业向前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也经历过不少挫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踏上了中国反贫困事业的长征之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种严峻考验,中共中央始终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反贫困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突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的新途径,为中国反贫困事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