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强“三个建设”、“完善管理、激发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于: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扩大就业,缩小国内不平等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和教育不平等问题。
“四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促进法治型国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乐天中国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
“两个选择”: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
阿离扮演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个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思想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坚持“三个一”和“四个坚定不移”:坚持一条道路,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农”)的市场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意义——“四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小露珠像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是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重要手段,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即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建立城乡统一
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 “四新”:新背景、新思路、新目标、新方式;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四、抗震救灾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及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主要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和仁爱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准则。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
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邃实质: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
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凝聚力、创造力、文化力,作为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稳定物价 关注民生
物价问题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政府关注民生利益的第一视点。
稳定物价,就是要保持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稳定物价,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央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搞好产运销的衔接;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的进口;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从严控制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防止出现轮番涨价;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众的补助办法;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坚持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临时文件夹位置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根本途径:增加有效供给,采取综合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农产品、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主要是投资过快增长、货币投放过多,继续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抑制一些不合理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关键环节:重视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采取多种措施安排困难众生活,缓解低收入体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压力;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蛊惑人心等违法行为,保持市场的正常秩序。
六、建设生态文明星际争霸2战役秘籍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
生态“三文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七、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通过建立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英语故事短文带翻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
基层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个能够”: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有效整合人民众中各个阶层和体的不同利益;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通过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