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态系统物质的供应者和能量的调节者。正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世界上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亿公顷,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欧洲22.60亿公顷,北美和中美洲为21.37亿公顷,南美洲17.55亿公顷,大洋洲为8.49亿公顷。
土地的利用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耕地、牧场、森林及其它用地等。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前3类。由于各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以及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等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非洲由于气候干旱及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即5.5%用作耕地,牧场和森林所占比重也不高;亚洲因受青藏高原及中亚、西亚干旱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仅为18.6%;欧洲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达63%左右;南美洲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高达50.5%;大洋洲牧场占土地总面积的50.7%;北美洲及中美洲的土地利用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以耕地资源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在全球分布很不平衡,这是世界土地资源数量分布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1995年,全球可耕地面积约为13.6亿公顷,约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4%。世界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其表现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从耕地面积在各洲及各种类型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为4.99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36.6%;欧洲次之,为2.96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22.0%;北美和中美洲为2.61亿公顷,占世界的19.2%;非洲为1.7亿公顷,占12.7%;大洋洲为0.50亿公顷。发展中国家拥有耕地约为9.50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52.9%;发达国
家拥有耕地约为6.41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47.1%
2)从各地区、各种类型国家的耕地面积占该地区(国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看,比例最高的是欧洲,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3.4%;亚洲次之,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8.6%;第三位是北美和中美洲,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2.2%。发展中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9.5%,发达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1.7%。这一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和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情况。比例较高,说明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国土面积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部分较多,该地区较适宜进行农业生产。
   3.世界耕地面积的增长情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在1966~1995年间,世界耕地面积扩大了8,157.5万公顷,年均增长0.22%。但是,耕地面积的增减情况在时间和地区上是不均衡的。随着时间变化,耕地面积的增长幅度在缩小。发达国家的耕地面积在1986~1995年间呈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耕地面积增幅在逐渐减缓;从各洲的增长情况来看,非洲和南美洲的增幅在减少,亚洲的增幅在加大,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其耕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大。北美和中美洲出现负增长。欧洲在1986~1995年间耕地面积增
长较快;从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人口数量较多,需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总产量;而发达国家采用集约化农作方式,农业技术水平及机械化程度普遍较高,平均单位农业劳动力的粮食产量比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并且一般人口较少,因此粮食总需求量不高,无需扩大耕地面积,一些产粮大国,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还不得不采取休耕、轮作等方式限制粮食产量的增加,因而耕地面积在这些国家不可能继续扩大,但具有一定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
   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
    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从整个世界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世纪80年代末,随着科技革命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化学化和工厂化的推进,世界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全球谷物产量已从1946年的5.33亿吨增加到1990年的19.55亿吨。其间虽然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
主要粮食产区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等影响下,世界粮食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95年的产量未能达到1990年的水平。由此可见,世界粮食产量并未随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从而使世界人均谷物占有量由1985年的381公斤下降到1995年的333公斤,并使世界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价格接连上涨。为了缓解此种局面,从1996年开始,欧盟与美国纷纷调整农业政策,通过放松对农业生产的管制,削减土地休耕面积等,以增加粮食产量。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达到22.52亿吨(参见表4--4)。
4—4  世界谷物产量变动情况  单位:亿吨
年份
谷物产量
年份
谷物产量
1955
8.21
1985
18.31
1960
9.63
1990
19.55
1965
10.26
1995
19.02
1970
12.14
2000
20.60
1975
13.78
2003
20.79
1980
15.65
2004
22.52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世界各国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差别极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从1966年的205公斤提高到2003年的238公斤,非洲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仅为100公斤,有些国家甚至只有几十公斤;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由1966年的569公斤提高到2003年的700公斤。2003年占全球总人口不足1/5的发达国家,粮食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41%。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丹麦、匈牙利等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均超过1 000公斤,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其人均拥有量近2 000公斤。
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作物。而粮食作物又以谷物为主,其它薯类和豆类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人们通常用谷物产量和贸易量代替世界粮食产量和贸易量。从各大洲看,世界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这三大洲的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1999年,这三大洲的粮食收获面积为53,525.6万公顷,占全球粮食收获面积的79.0%,三大洲的粮食产量合计为182,013.7万吨,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88.3%。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来说,凡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都是粮食生产大国,2000年,这三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合计为98,89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8.3%。其中,占全世界人口不足5%的美国,其粮食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6.8%如何拆卸空调。
    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它们是粮食作物中的大宗产品,是人类日常消费最多的农产品,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小麦。小麦居农作物之首,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除南极外的世界各地都有种植。2003年,全球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6.8%。小麦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27~57度和南纬25~40度的温带、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河谷地带和海拔在200~1,500米地势较为平坦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地区有: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北美中部的小麦带,独联体各国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这世界5大小麦生产国的小麦产量分别为9 133.0万吨、7 206.0万吨、5 873.8万吨、4 541.3万吨和3 970.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62 713.1万吨)的14.6%11.5%9.4%7.2%6.3%农村如何致富
    2exo资料)水稻。水稻在农作物中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是小麦播种面积的2/32003年全
球稻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8.4%。水稻为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其产地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气候带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冲击平原和沿海平原,如中国、印度、东南亚各国,其次是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热带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这4大稻谷生产国的稻谷产量分别为托组词17 743.4万吨、12 900.0万吨、5 434.0万吨和3 791.0万吨,分别占世界稻谷总产量(60575.9万吨)的29.3%21.3%9.0%6.3%
   3)玉米。玉米是第三大农作物,用途以饲料为主。随着饲料需求的增加,玉米生产增长迅猛。2003年全球玉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0.7%。玉米对气候的要求不很高,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很广,除大洋州外,世界各大洲的夏季高温多雨地区多有种植。玉米的主要产地是北美洲、中国及欧洲。美国素有世界玉米王国之称。2004年,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法国这5大玉米生产国的玉米产量分别为29 991.7万吨、13 216.0万吨、4 186.4万吨、2 000.0万吨和1 639.1万吨,分别占世界玉米总产量(72 137.9万吨)的41.6%18.3%5.8%2.8%2.3%
    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森林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地球不能没有森林。人类生活的大气环境中,60%的氧气来自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叶。全球森林每年可以吸收1,600亿吨二氧化碳气体。森林是生命的宝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森林可分为郁闭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世界森林面积为38.69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大约有13%的森林分布在温带,有安徽考全国几卷52%分布在热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2005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显示,2000年,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库克岛,高达95.7%,其次为苏里南,为90.5%,所罗门岛为88.8%,加蓬为84.7%,巴哈马为84.1%,文莱为83.9%,圭亚那为78.5%,帕劳为76.1%,芬兰为72.0%,朝鲜为68.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