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图层应用教案
节水公益广告设计
——Photoshop图层的应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改编于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六课《给照片锦上添花——图层的初步应用》。PS是强大的图像制作工具,不过图层又是PS中最本质的编辑原理之一,学生只有深深了解图层的意义,了解图层的属性及常规操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懂得PS。同时,熟悉图层,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识别真伪的水平,让PS能真正为人类服务。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移动工具、选择工具等工具的学习,已经掌握已经能够对两张图片做简单的合成,能够对图像做常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本节课的新知识——图层和图层样式完成一个节水公益广告的设计,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Photoshop图层概念,掌握图层常用的几个操作(添加,删除,复制,粘贴,移动);
2、会应用图层样式设计特殊效果,重点掌握投影的设置及图层不透明度的设置;
水平目标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使用水平;
2、培养学生利用平面设计来表达主题的创新水平。
开店的准备工作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公德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图层的概念;图层的常规操作;图层样式的应用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难点及处理:1、图层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及对比,类比等方式突破难点)
2、图层样式对话框的调出及应用(指出要先在图层文字上单击鼠标右键或直接选择快捷方式中的第一项)
四、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复习导入
用PS展示上节课“水果拼盘”的一张学生作品。
演示1:在错误的图层上移动“梨”的位置。
问1:为什么移动不了“梨”的位置?
演示2:在准确的图层上移动“梨”的位置直至被“猕猴桃”遮住一半。
问2:如果想让“梨”和“猕猴桃”的前后顺序换一换,应该怎么做?
以上操作都与图层相关,引出图层概念。
概念(PPT):图层是一层透明的胶片,设计者能够根据需要为图像添加任意图层,并在图层上编辑图像,视觉效果是一体的,但实际图层间的图像是相互独立,能够添加,也能够删除,还能够调整顺序或单独实行编辑。
(结合透明胶片实物演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用上节课“水果拼盘”案例导入,使学生做好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准备。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图层,理解概念。
5分
介绍图层面板
用PPT展示:图层面板结构,结合PS界面分析、演示常用的几个操作。(因为这些知识点很散,集中讲解)
 1、图层的添加,删除;
 2、图层的锁定;
 3、图层的重命名;
4、图层顺序的的调整
5、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6、图层的样式效果
7、图层的合并
学生边看边跟着演示操作,熟悉图层面板,熟悉图层基本操作。
熟悉图层相关属性及操作,为完成任务一、二做充分准备。
5分
分析任务
展示“节水公益广告”效果图,分析组成元素,分解任务。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分
自主模仿制作
发布任务一:学生模仿“效果图.jpg”,完成“蓝天”和“沙漠”图层的拼接,并将两个图层合并。(合并后的图层名称自动命名为“背景”)自我评价优缺点
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实行讲解。
请完成较快较好的学生到教师机上边演示边讲解。
思考,动手操作,完成拼接图像任务。
观察示范学生的操作。
该环节考察学生对图层先后顺序的理解,以及对自由变换工具和矩形选框工具的掌握水准。
请学生上前演示意在锻炼学生的表达水平,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表现力。
10分
巩固旧知
发布任务二:完成“眼睛”、“水滴”、“手”等元素的抠图并拼接到“背景”图层里去。
思考,动手操作,完成抠图、拼接图像任务。
该环节意在巩固上节课不规则图像的抠图方法,即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用“磁性套索工具”或“魔术棒工具”实行抠图。
12分
任务升级
网页截图教师演示: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眼泪”和“水”等字样的字体放大且更换不同颜,并为文字图层添加“投影”效果。
思考,动手操作。可尝试为文字图层适当添加其他的效果。
该环节能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图层样式的选择上自由发挥。
5分
评价
选出四张做得最精美的“节水公益广告”作品,告知学生将张贴于楼层洗手台墙上。农业经济管理
邻座推荐+毛遂自荐
该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到PS的实际应用,提升节水意识。
5分
夏季男装搭配
总结
1、图层是PS图像或者是很多图像软件的基本单位。综合的广告效果其实是图层集合。
2、图层有很多属性及相关操作,我们必须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
思考,领会本节课所学知识。
总结,反思,提升。
1分
教学反思
学生对PS还是怀着非常浓烈的创作欲望去学习,教师需要珍惜这种欲望,必须注意引导,注意教学细节安排,包括教态、语态、过程设计及评价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创设与知识相紧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行学会归纳总结。应采用多鼓励方式循循诱导,无论是问题回答还是任务完成,都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创作的乐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