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忘了你是谁民办学校的衰落问题
民办学校自成立以后,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成功的学校个个相似,失败的学校各有各的不同。这里既有共同的社会因素,但更多的是各自的内在因素造成了失败的结局。纵观衰落甚至灭亡的民办学校,分析导致这些民办学校失败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以下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
1.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发展空间被压缩是部分民办学校衰落的主要原因。民办学校在20世纪80、90年代初,因起步早、竞争少、成本低,随便举办什么类型、什么规模、什么条件的学校都可以维持生计。只要有一个50人的班的学生,学校就可以维继。其办学收入减去支出一般可剩总收入的1/3左右。因此,自南巡讲话后,引来众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胆商高的人士加入了举办民办学校的行列。一时间可谓“社会办学火爆,一天一所学校”。本来十分有限的教育市场瞬间充满激烈的竞争。原来通过办学结余颇丰的领域也开始变得举步维艰。特别是办学条件很差的学校,因不具备吸引生源的前提条件,竞争结果,一批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民办学校显然雪上加霜,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退出
了这一历史舞台。
分析原因,一是这一领域的涉足者越来越多,办学的投入却越来越大,竞争者越来越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剩余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二是踏入这一领域的新举办者中除了胆商高外,更有一批智商高、情商高的人涉足。这对改变原有的办学格局产生了较大的、深刻的影响。这批办学精英的介入,使原来的有勇少谋、无资金支撑者、滥竽充数者纷纷显出低能,惨遭淘汰,使办学竞争处于更高层面和更高程度。
2.违规办学导致一批学校被强令停办或被终止办学。民办教育起步阶段,政府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办学体制和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一些办学者有机可乘之处颇多,打擦边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以招生为例,常常采用闯红灯、压黄线、黑招生、蛮着干的手段招揽生源,导致办学活动的违法违规现象不时发生,对社会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广大学生及家长怨声不绝。作为政府部门显然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依法管理,规范办学成为当时的主要工作。特别是那些对求学者造成了严重危害、对社会治安造成恶劣影响,产生过较大负面作用的民办学校成为政府吊销办学许可证或取消办学资格的对象。1994年陕西综合自修大学因违规招生造成300余名学生上当受骗,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后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经研究,省教委勒令该院停办。
2006年以来,民办高校因违法违规办学,利用虚假宣传招生、教师待遇不公等引发静坐、上访、打砸等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因颁发毕业证书问题有数千人在校园内游行、静坐、罢考,部分学生打砸校园。广东茂名中信专修学院因利用虚假宣传招生,引发1000余名受骗学生“集体退学”风波。9月2日因个别院系借复旦大学名义“乱办班”,导致100余名学生家长持续多日围堵复旦大学校园。9月5日,西安信息科技培训学院假冒西工大自考中心名义招生,从全国各地招收1750余名自考生,到校后学生方知上当受骗,造成262名学生上街游行,堵塞交通,聚集到省政府上访。10月20日,江西赣江职业学院数千学生因毕业发证而集聚滋事,连续数日在校内打、砸、抢,焚烧房屋、汽车。10月23日,江西服装职业学院数千学生因招生上当受骗愤怒之余将校内可能损坏的财物尽力破坏。这些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些学校必然会被教育部门严肃处理直接勒令停办。
电脑反应慢怎么处理 3.国家政策调整导致民办学校生存受限。多年来,国家有关民办学校的发展政策有过几次大的调整。如:1997年出台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此之前已发展起来的一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准备升大专、升高职院校的举动被叫停,一批欲成立的办学机构被限制。在这一段时间,全国民办高校发展缓慢。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大部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趋于平稳状态。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停止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举办医学类自学考试专业,直接导致医学类学校规模迅速压缩直至停办;2004年高教学历文凭考试停办,直接导致全国436所该类学校生源锐减,大部分学校难以维继;2005年国家对民办高职院校升本工作叫停,一批升本有望的民办高校只好放弃这一念头。学校的原有发展规划受到影响,2003年国家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有300余所独立学院因办学条件达不到设置要求,或管理体制不符合教发[2003]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 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而被叫停、撤销。
二、微观层面
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1.办学决策失误。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别、专业设置等应有一个宏观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对发展前景要有清醒认识,不能拍脑袋决策。然而不少办学者往往错误的评估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格局,错误的评估了自己的办学实力。有的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企图两三年内跨入万人学校行列。但因后续办学资金不足,管理力量不够,与办学有关的各方面的关系没有协调到位。开工项目太多,形成烂尾工程。不仅新生没有招进来,旧生也严重流失,导致全军覆没。西安理工专修学院于1987年创办,办学
十余年,虽历经坎坷,还处于小富即安状态。后因不满足现状,急于膨胀,在白鹿塬租用700余亩土地建立新校舍,工程开工接近一半时,资金链断裂,所有工程均无法按期完成,随后学生又大量流失,雪上加霜,最后以破产处理烂尾工程终结办学活动。
2.办学定位失误。民办学校的定位,包括办学对象定位、形式定位、区域定位、层次定位、类型定位、能级定位和特定位等。其中专业定位和特定位极为重要。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果离开市场需求而仅以办学者的自身优势求得成功则十分艰难。西安法律培训学院是90年代由西北政法学院一批老教授发起成立的,专业以法律为主。随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证明法律专业的自考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要到公检法单位就业,须经公务员考核,能够被公、检、法正式录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民办高校的自考生大部分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即使拿到毕业证书能通过层层公务员考试也非易事,更难在国家机关到自己的位置。加之专业单一,没有互补性和其他支撑点,学院的招生一年不如一年,加之其他原因,该院最终宣布停办。现在一般民办高校都很少涉足诸如法律等就业难的专业。还有的学校办学特不突出,别的学校怎么办,自己也跟着怎么办,结果老在别人后面走,一旦生源总量减少,首先死亡的总是这些跟着别人走的学校。我是特种兵1演员表
3.错误估计形式。一些民办学校在办学初期,因抓住了历史性机遇,轻而易举地淘到了第一桶金,以后便错误的把这一机遇永恒化,误认为是个人慧眼识世事,超凡能力的表现,而忽视了民办教育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的办学活动也要不断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办学不讲究办学条件,靠租借场地、聘兼职教师、利用公办学校或企业的设备等开展教学活动完全可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进入21世纪,民办学校向自有场地、自建校舍、自购图书、设备和建立一支专职骨干教师队伍转变,并且要提供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没有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的学校,最终都难免会导致衰落甚至停办。又如20世纪80年代,医学类人才奇缺,一时间举办医学类院校,风起云涌,河北省仅中医专业类民办院校就达四十余家。此时以举办医学类的自考助学院校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社会需求量大,“萝卜快了不洗泥”,该类院校都被一时的风光冲昏了头脑,很少有大兴土木建校址的,都是在十分简陋的租赁场地办学。但好景不长,在高教学历文凭考试和高教自考全部停办医学类专业后,这些院校因生源萎缩,又不具备调转船头改设其他专业的必要条件,很快死亡,几乎导致医学类院校全部覆没。而现今的幸存者都是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顽强坚持下来的。
4.错误利用广告宣传。在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利用新闻媒体的广告宣传获得成功的不乏其例,正是媒体的广告效应,才使社会对民办学校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应该说,
媒体在民办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民办高校能有今天的辉煌,广告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问题是有些学校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理解这一点,认为有广告是可能的,有广告则有一切,广告就是生源,广告就是财源。因此,盲目的、近乎竭尽全力的、疯狂的投入巨资大打广告招生战,却不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到头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来的学生因办学场地狭小、办学条件很差、教学质量没有保障等原因,大呼上当受骗,学生纷纷离校。招生宣传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所投出的广告成本因招生不理想最终负债累累。陕西某学院2003年经“高人”策划,大打广告宣传战,先后花掉2000多万元的广告宣传费,但因学校当时基建工程仍在施工阶段,学生大量流失,最终招生不过2000余人,生均一万元的招生成本。由此使该院多年在经济上翻不过身,教训惨痛。
5.突发事件导致衰落。民办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校园内发生传染病疫情、学校周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危机师生健康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可能诱发其他不稳定因素,波及整个社会稳定。其原因一是学校日益社会化,给校园综合治理带来压力。二是学校内部对学生溺水、中毒、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学生自杀等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重视不够,处理不善,后遗症严重。
鬼楼 6.管理混乱,无章可循,内讧不断。民办学校以机制灵活见长,但任何事物的灵活都有一个度:过于灵活则会走向反面。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多变,朝令夕改,屡见不鲜。令广大教职工无所适从,怨声载道。民办学校内部制定的制度往往随意性很大,其中许多制度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的学校内部管理混乱,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学校各项工作只能频于应付,无力促进发展。还有的举办者把学校作为营利机构,见钱眼开,稍有结余即抽逃资金,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没有改善,只收入不投入,最终因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惨遭淘汰。更有甚者,举办者和主要负责人之间常常勾心斗角,为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争权夺利,相互拆台,甚至对簿公堂,引起社会的不满。最终由于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分裂被终止办学。
经统计,陕西民办高校的平均寿命为9.1年,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学校今天仍然坚持办学的不足30%,这里除了社会竞争激烈的外部因素导致停办外,内部管理不善是学校停办的又一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