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概括四川省旅游地理特征,并分析四川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帅气的网络名字我省地处中国西南,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南北跨8个纬度,东西越11个经度。拥有森林面积12.3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7.94%;有大熊猫等野生脊椎动物1246种,珙桐等野生高等植物10000余种;有大小湖泊1000余个,河流1400余条。全省建有森林公园85个,自然保护区115个,野生动物园2家,大熊猫繁育基地3处,鸟语林1家,野生动物养殖场110家,野生珍稀植物培植基地8个,狩猎场9个,花卉园艺场0.5万个,城市周边和公路路旁庭院式森林观赏休闲场所1000余处。我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资源优势突出,原生性好,品位高,空间组合配套好,独特性显著,特别是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精品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独有。
(二)产业现状
1、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加快。我省自1989年建立第一个森林公园以来,已建立森林公园85
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50个),森林度假村等旅游点50余处,累计经营管理面积达到7292.72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具备旅游接待条件的森林公园77个。以九寨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好基础设施的精品森林旅游景区正在形成。2003年到森林公园旅游的达4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亿元,社会综合收入44亿多元。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稳步发展。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115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50个),保护管理面积74422.35平方公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通过国际政府间合作、多边国际合作、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开展了生物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相继在九寨沟、卧龙、王朗、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试点。目前,全省已经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8个,列入当地政府旅游发展规划的自然保护区达到97个。2003年到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8亿元,社会综合收入达到30多亿元。王朗、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获得了国际组织“绿环球21”的认证,卧龙、九寨沟、黄龙等被列入省政府确定的五大精品旅游区范畴,“大熊猫故乡游”已成为我省生态旅游的核心产品。
双鱼座什么性格3、其它形式生态旅游产业成分明显增长。一是我省一些林场、森工企业、苗圃、花圃和部份林农以及退耕还林的农户,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林业资源开展了各具特的生态旅游接待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的支持,林木、林地流转的加快,民营资本明显向生态旅游产业领域扩张,纷纷投资,建设野生动物园、鸟语林、野生动物养殖场、野生珍稀植物培植基地、狩猎场、花卉园艺场和庭院式森林观赏花木休闲场所,大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众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有万贯集团碧峰峡和欢乐谷旅游开发公司、北川县猿王洞旅游开发公司、蒲江县石象湖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及成都野生世界等,其中碧峰峡2004年接待游客达到7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突破6000万元。
(三)产业主要特征
十大怪物1、生态旅游在林业产业结构中的战略支柱地位正式确立。《决定》首次将生态旅游纳入了林业新兴产业范畴,从国家层面确立了生态旅游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贯彻意见》和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将生态旅游作为新型林业产业四大支柱之一,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旅游在我省未来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不少县、乡镇、林场的主要财源之一。
2、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方向转变。九寨沟、黄龙等自然保护区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区内游区外住”,改变旅游交通模式,实行景区季节性关闭修养,采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生态旅游国际认证等手段,彻底改变了自然景区旅游的传统开发与管理理念,使景区旅游开发逐步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轨道。
3、传统“小规模”生态旅游模式与本土规模型生态旅游模式并存。在全省已经开发生态旅游的景区中,既有以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小规模旅游”模式,日平均游客数量规划在50-100人次,也有九寨沟、黄龙、瓦屋山、海螺沟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规模型模式,其中九寨沟日游客接待量平均达到5000多人次,高峰期日接待量控制在12000人次以内。
4、大资源与小产业矛盾突出。我省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湿地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具备开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旅游载体数量大,林区面积广。目前这些重要资源和旅游载体尚未转化成生态旅游的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林业行业生态旅游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0%,占全省旅游收入的比重不到5%,
生态旅游大资源与小产业的矛盾突出。
5、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机制与模式多元化。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自主开发生态旅游,以及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等机制,通过租赁、资源入股、合资与合作等多种开发经营模式,在推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生态旅游试点较早,而真正作为产业发展则起步较晚。当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对生态旅游作为林业新型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由于生态旅游正式作为林业新型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不少林业部门在认识上不到位,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没有真正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退休申请
土字旁的名字大全2、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我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没有固定
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投资渠道,投入生态旅游开发资金少,因此,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低,不少森林景区可进入性差,约三分之二的森林公园、五分之四的自然保护区尚不具备基本的接待能力,不能满足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
3、生态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技术支撑体系与互动机制不完善。我省旅游企业与生态旅游景区及游客之间尚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景区-旅游中介-游客市场”的互动机制,景区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与游客需求脱节,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与此同时,相对应的发展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也尚未建立,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一些地方多头管理现象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尚无明确的资产评估标准和规范转让程序,使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招商引资、合资、合股和合作经营中缺乏可遵循的法律依据和评估标准体系,从而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导致以过低价格和不公平的条件出让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权,使得林业资源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