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小康相对于大同,后者指的是高度和平,极其富裕,显然,前者不及后者.现在有人按生活改善程度,分四个阶段:饥寒——温饱——小康——富裕.我国解放前是饥寒,目前是温饱,本世纪末实现实现小康.小康社会的说法是1979年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到的.通常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但对小康水平,不能仅仅理解为单纯的经济指标.相反,它是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既有经济含义,也有社会含义;它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还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高,衣食住行尤其居住条件将有较多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什么是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明确的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究竟全面的小康社会,是
一个什么样子?它跟小康有什么不同?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和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胡鞍钢阐述如下观点。
小康社会跟小康有何不同?
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同志提出的,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一种全面的小康。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顺风快递 单号查询
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 小康社会是什么样?
小康社会从哪几方面体现?
过去我们讲的小康,是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来讲的。十六大讲的,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科技、文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要求。报告最后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概括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大文明。
篇二: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班级:a1222班 姓名:周邦鑫 学号:11219020246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阶段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成果之中。使全国人民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从贫困中走进小康,摆脱贫困,让全体老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让中国的的经济,政治以及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
益阳公安服务在线 【关键词】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在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中国全面解放后,逐步走上了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由共产党领导中,走了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使得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将近二十年。直到总书记上任后,做出了正确的领导,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真正走向了发展,走向了进步。“小康社会”是由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1979年12月6日,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康社会,其次,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康水平的特点,阐述了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直到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一词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熟悉的名词,但再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这两者之间就相差一个中文汉字,但其中的意义却是相差甚远。所谓建设,是指在努力向小康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过程,过程有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这个阶段有前中后,而建成,是已经身处在小康社会之中,是一个结果。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完成阶段。不同的时代,在定义小康的水准也不尽相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康的要求就是再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享受,而如今的小康水准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水准相差甚远。首先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其次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让全国人民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也使新中国再次跨越自己的伟大步伐,这不仅对新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帮助,还对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开创科学跨越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级各部门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着力在领会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上下功夫。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干劲再加大,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一轮大发展中的总定位,到2016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对这一目标任务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新志气,干出全面建成小康的新局面。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顺民意、惠民生,实现“大、强、新”奋斗目标的根本需要。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位居世界
第一稳稳不下,这令全国人民振奋不已,但是,在这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中,全国人民也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物价,房价居高不下,上涨速度更是惊人。据统计,在2013中国家庭的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了3%,可见物价上涨速度十分惊人。此外,在全国各个城市中,住房问题是中国的一个严重的头疼问题,大多数人因为房价的居高不下而望尘莫及。总之,现在中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身在中国,生容易,生活不容易。”这足以表现现阶段中国住房难,看病难,工作难的一个现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大目标,但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小目标之和。当全国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就不存在住房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了。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就是要合中国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
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首先,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坚持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其次,是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此在目标要求的导向上,要把解决“三不”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些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
再次,是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1世纪第二个1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
不氪金又好玩的手游 然后,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普遍认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个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今中国最伟大的目标之一,是全国人民的目标和希望,也是国家和全国人民行走路线的指南,更是中国走向强国的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 ,《2020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出版。
2. 李伟,《中国 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14.03出版。
篇三: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寒露是2022的几月几日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you will not get hurt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