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校本研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保证。
    他们多数留在爷爷、大伯、叔叔家,少部分留在亲戚和朋友家,生活就由这些人照顾他们,好多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伴随他们的是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对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我们从政府、家庭、学校等方面出发,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最终构建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模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一)情感生活极度苍白
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或亲戚、朋友托管,祖辈们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与留守儿童存在巨大的心理代沟,根本无法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亲戚、朋友大多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更多的是在尽看管的义务,而不是监护的责任。他们一般只管其温饱,至于留守孩子在想什么,心理上、感情上缺失什么,很少顾及。有的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的则连孩子的正常要求也不能满足。留守儿童托管在家中,内心却对父母有强烈的思恋之情,
他们极度渴望早日与父母相逢,向父母倾吐内心衷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更需要亲情的关心和呵护。从现状来看,他们与父母大多数是通过电话来沟通,只有极少数家长还能给孩子写书信。亲子交流减少,爱被剥夺,长期下去必然使孩子情感情结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他们多数脾气暴躁,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要么情感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祖辈,对于这类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祖辈的溺爱,一味的娇惯、袒护,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不高兴。他们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害了孩子。致使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任性、进取心不强,意志薄弱。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
  (二)表现为多种极端性格
对于每一对夫妇来说,一方面要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教育条件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应给予子女亲情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使其在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健
康发展。惠民乡的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无法与孩子朝夕相伴,也不能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儿童慢慢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不爱与别人交往,不喜欢言语,感到很孤独、寂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不与同学玩耍,上学放学独来独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内心充满无奈和惆怅,情感也相对地变得冷漠。
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
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父母与孩子联系少,致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而作为托管人的祖辈或亲戚又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其自私任性、横蛮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行为表现呈现异常 
    1、沉迷于各种娱乐场所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因受人之托,往往把留守孩的“平安”作为第一要务。孩子一旦有了缺点,总认为孩子还小,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无人教管或家庭教育不严,一些留守儿童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纪律松懈、行为散漫,经常说谎、旷课、逃学、迷恋网吧,游戏室、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2、学会说谎
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但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往往无法实现。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年过花甲,行动不便,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加上观念上的差异,教师很难与其沟通。因此,给留守儿童以可趁之机,他们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骗爷爷奶奶,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转正工作总结怎么写
炒板栗的做法
  (四)形成了错误的思想意识
听着衣着鲜亮的大人们天南海北,夸大其辞地谈论外面的世界。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实用
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工挣钱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和梦想,都盼望外出打工。父母为了补偿无法照顾孩子产生的负疚感,纷纷采取物质弥补
的方法,使得留守孩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他们从此养成乱花钱,摆阔气陋习。甚至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产生“读书无用功”、“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正向的亲子沟通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意见。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问题,与其缺少来自父母的亲情有极大的关系。作为农村的现状,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取舍失衡。为了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
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无奈地选择了前者。二是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无力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生活上的保障,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指导。
  (二)学校教育管理的欠缺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心理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诸多的缺陷。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教学普遍不足,师资素质普遍不高。他们无暇也无力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问题。二是农村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和条件。受师资编制限制,农村学校师资仍十分紧缺,无力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而一些兼职的心理教师,专业素质严重不足,加上课务繁忙,多数流于形式。三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优秀率”仍是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很多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社会环境的不完善
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由于农村孩子缺少公益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他们既没有少年宫、科技馆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网吧、电子游戏室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网吧、游戏室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而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的心理。校外无业少年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刚刚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少数品行不良的初中毕业生,没考上高中,打工种田年龄又小,他们无所事事,便三五成地结集在一起,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公安机关对他们也无可奈何。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而最易受到影响的便是缺失了亲情的留守孩,受到影响的留守儿童成绩和品行不可避免的下滑,在剧烈的中考竞争中被淘汰下来后,进而又影响下一梯级的在校学生。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有的孩子常年甚至多年见不到父母,连电话沟通也比较少。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必须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帮助外出工作的家长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子女的问题,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有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该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并定期与孩子、监护人、老师进行联系,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能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问题愿意不愿意向老师或他人求助等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
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
小哨兵还原卡
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
卫衣怎么搭配外套
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
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四)学校一方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学校要做到教育上的公平公正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的渠道
消费者协会投诉>世界八大奇迹是什么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为此,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心理咨询室,每周中午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就坐等待学生来访,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的渠道;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聘请心理专家进行有关方面的讲座,共同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