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2012—2013学年第 二 学期
《旅游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院(系)____专业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得分 | 评卷人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dnf怎么镶嵌徽章1. 与旅游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是( B )
A.旅游学 B.旅游心理学 C.旅游管理学 D.旅行社
2. 下列( B )项用以衡量一国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深度。
A.基本旅游收入 B.非基本旅游收入
C.旅游总收入 D.人均旅游收入
3. 当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后,达到供求平衡时的均衡价格是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4. 总体而言,旅游市场是以( A )为主体的市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
5. 若某旅游者购买了一单位旅游产品后,其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B )
A.旅游者获得最大的平均效用 B.旅游者获得最大的总效用
C.旅游者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用 D.无法确定其效用
6. 旅游产品的( C )项是属于非基本旅游需要的构成要素。
A.旅游购物 B.旅游餐饮 C.旅游娱乐 D.旅游交通通
7. 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提供单位货币的旅游产品所获取的外汇数量称为
A.旅游流动比率 B.旅游换汇率 C.旅游收汇率 D.旅游速动比率
8. 无差异曲线和开支预算线的切点是:( C )
《旅游经济学》第 1页(共 6页)
A.消费均衡点 B.平均效用最大点
C.总效用最大点 D.边际效用最大点
9. 当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从旅游价格方面分析,要增加旅游收入,应采用:( B )
A.提价策略 B.降价策略
C.保持不变 D.提价或降价均可
10. 属于基本旅游消费的是( B )。
A.旅游购物 B.旅游交通 C.医疗服务 D.旅游通讯
11. ( D )是旅游经济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国的影响。
A.优化恩格尔系数 B.提高素质
C.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D.改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12. 用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净现金效益来比较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从而确定企业投资方案的方法称为(D )。
A.利润指数法 B.返本法
C.净现值法 D.投资回收率法
13. 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采用( A)项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A、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
B、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入境旅游
C、出境旅游一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
D、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
14. 以下关于旅游经济运行特点的描述,(D )是错误的。
A.一次集中,多次消费 B.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C.物流与商流分离 D.使用权不发生转移
15. 一般来说,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表现为(B )
物流管理是什么 A、完全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缺乏弹性
《旅游经济学》第 2页(共 6页)
16. 当旅游目的地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增长率大大快于人均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率时,说明该地区旅游外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D )。
A.旅游换汇率增加 B.旅游收汇率增加
C.旅游创汇率增加 D.旅游接待人次增加
17. 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关系是(A )
A. 互补 B.转化 C.互代 D.包容
18. 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 ( A )
A.消费者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19. 在不久后(C )将成为全球性统计标准
A.传统旅游六要素 B.Middleton观点
C.旅游卫星账户 D.中国《国家统计调查》中的旅游
20. 下面几点中,(B )不能被记入旅游宏观无形成本
A. 环境污染 B. 外联及考察支出
C. 物价上涨 D. 传统文化的消失
21. 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C )
A.前向关联,单项关联 B.前向关联,多项关联
C.后向关联,单项关联 D.后向关联,多项关联
22. 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是(B )
A.适度超前、延伸型、市场型 B.适度超前、推进型、政府主导型
C.滞后型、延伸型、政府型 D.滞后型、推进型、市场型
23. 对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影响 ,错误的是(D )
A. 游前准备中的“信息消费”和“实物消费”,有利于旅游客源地“游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B. 客源地专门中介机构的出现,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C. 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本和管理技术流动,为客源地创造外部市场
《旅游经济学》第 3页(共 6页)
D.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以及增加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等
24. 不能引起旅游顺差的是( B )
A.出口旅游产品 B.进口旅游产品 C.签证收入 D.利息收入
25. 旅游市场失灵的原因错误的是(A )
A. 旅游者可以完全掌握旅游市场信息
B. 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全
C. 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导致
D. 旅游经济的敏感性和多样性
26.旅游资源属于(B )
A.公共物品 B.准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其他
27.中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中,(A )支出比重过大。
A.基本消费 B.非基本消费 C.边缘旅游消费 D.奢侈品消费
28.饭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闲置,所造成的损失永远无法补救。其原因是旅游产品的(C )特点所致。
A、综合性 B、不可转移性 C、不可贮存性 D、生与消费的同时性
A.基本消费 B.非基本消费 C.边缘旅游消费 D.奢侈品消费
28.饭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闲置,所造成的损失永远无法补救。其原因是旅游产品的(C )特点所致。
A、综合性 B、不可转移性 C、不可贮存性 D、生与消费的同时性
29.( B )属于辅助性旅游供给。
A.旅游购物设施 B.公用事业设施 C.交通运输设施 D.食宿接待设施
A.旅游购物设施 B.公用事业设施 C.交通运输设施 D.食宿接待设施
30.下列各项中无法引起旅游企业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D )。
A.政府对旅游企业减免征税 B.旅游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C.旅游企业采用新的工艺 D.旅游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
A.政府对旅游企业减免征税 B.旅游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C.旅游企业采用新的工艺 D.旅游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
得分 | 评卷人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任务是( )
A.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B.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任务是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旅游经济学》第 4页(共 6页)
C.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侍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途径。
D.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2. 旅游供给的构成主要有( )
A.旅游服务 B.旅游设施 C.旅游资源 D.旅游基础设施
3.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
A.推出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4. 旅游收入进过初次分配后,分为
A.职工收入 B.企业利润 C.政府税收 D.社会福利
5. 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 )
A.人口因素 B.经济因素 C.旅游供给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E.政治法律因素
6. 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
A.旅游者 B.旅游经营者 C.旅游需求 D.旅游供给
7. 下面几点中( )属于旅游宏观成本的范畴
A. 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投入 B.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C. 高机会成本的损失 D.消费结构恶化
8. 下面几点中( )属于社会效益指标
A. 旅游总人次 B. 旅游投资回收期
C. 旅游投资效果系数 D. 旅游企业人均营业收入
9.旅游互补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的值是( )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
10.我国旅游业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A. 企业数量增长迅速,规模小
B.市场集中度低,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并购存在障碍
C.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
D.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竞争惨烈
《旅游经济学》第 5页(共 6页)
得分 | 评卷人 |
三、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表述打√,错误表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强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密切的近义词( )2.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垄断性是旅游产品的特性。
( )3.掠夺性定价是指旅游企业为了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自己的范围而采用的一种暂时定价策略。
( )4.纵向一体化的目标是为了形成规模经济。
教师节感言一句话( )5.关于旅游消费特性的错误表达是:旅游消费与生产是先后继起的。
( )6.旅游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继而影响市场绩效。
( )7.对于处在互代关系的旅游产品,它们在旅游需求中是反比例变化的。
( )8.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产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 )9.旅游产品出口的两大优势是换回成本低及没有贸易壁垒。
( )10.近期我国的旅游产业战略主要是旅游强国战略。
得分 | 评卷人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 旅游供给 2.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3.旅游乘数 4. 旅游漏损 5.亏损侵蚀利润效应 6.旅游宏观经济效益
得分 | 评卷人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
1.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
2. 旅游供求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非典期间,桂林市的饭店房价急剧下降,请用供求图解释该现象。
4. 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包括哪些?
得分 | 评卷人 |
六、计算题(15如何查询个人所得税分)
1、某一景点门票价格原为10美元/人,该景点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为20000人。经过价格调整后,门票价格上调至30美元/人,此时日均接待量下降为12000人。 求:(1) 该景点门票的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