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查
一.名词解释
1.犯罪现场: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的存在及其内在关系的总和。
2.犯罪时间:广.是指犯罪分子产生犯罪意图进行犯罪预备活动到实施犯罪直至被缉获归案的一个较长时间段。包括犯罪预备时间,实施时间,销赃毁证和逃避打击时间等。狭.是对侦查工作具有直接作用的,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时间,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时间。
3.原始现场:刑事案件发生后到现场勘查之前这段时间现场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
4.变动现场: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验前这段时间现场受到人为破坏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
5.伪装现场:刑事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验前时间现场受到人为破坏或重大自然力改变和破坏。
6.现场勘查:侦查人员为实现侦查目的,依法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访问的一项侦查措施。
7.现场保护:刑事案件发生后,首先到达犯罪现场的警察或其他有关人员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确保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不遭破坏和变动的一种行为。
8.现场勘验指挥:依法确认现场勘验指挥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协调、组织现场勘查人员实现完成现场勘查任务的行为。
9.现场访问: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实地勘验过程的同时或前后,围绕案件现场,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人事物进行查访的一种侦查活动。
10.现场勘验检查:(实地勘验,现场检查):指勘查人员运用自身感官和科学技术方法,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文件,人体,尸体等进行的观察,检查,检验,记录和提取痕迹物证的活动。
11.现场勘验记录:指如实反应刑事案件现场的客观状态和勘察人员执行勘察情况的法律文
书和有关图像资料。
12.现场绘图:运用制图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场勘查,准确的记录犯罪现场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现场各种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物品分布情况的一种现场记录方式。
13.现场分析:是指在现场访问和现场勘查结束之后,现场勘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指挥人员的组织下,依据勘查,访问所获的证据和信息等材料,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对事件和案件情况所作的系统剖析,推断。
14.爆炸案件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运用爆炸手段造成人员伤亡,公私财物破坏的场所及其他遗留有与爆炸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场所。
15.犯罪现场重建: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根据现场痕迹物证的相互关系,分析判断罪犯现场的行为过程的一种侦查活动。
16.盗窃案件现场犯罪行为人以非法手段夺取公私财物的处所及遗留与盗窃犯罪行为相关的痕迹,物证的场所。
17.微量物证:物证技术中一个专门术语,是指在案件调查中依法搜集到与案件有联系,通过对其物理或化学属性的分析和鉴定,以及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量小体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称。
18.实地勘验:指侦查人员运用感觉器官和各种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人身进行拍照、固定、记录、提取、检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二.解答论述。
1.犯罪现场构成要素:1、时间、空间要素;
2、被侵犯的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形态变化要素);
3、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要素——角钢的理论重量构成刑事案件现场的核心(本质属性)
2.掩盖犯罪时间的方法:1长途奔袭2幕后操纵 3利用物品,推迟犯罪时间 4.冒名顶替 5.出示6.利用他人作伪证
3.犯罪现场的特点:1.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现场留有大量犯罪证据,起到揭示犯罪的作用
3.现场的易变性
4.犯罪现场勘察的意义:1.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2.侦查工作自始自终的客观依据
3.发现侦查线索和收集破案证据的重要手段
5.伪装现场与变动现场的异同:1.变动的主体不同
2.主观的罪恶性不同
3.手段不同
4.目的不同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简短
6.入室盗窃杀人与入室抢劫杀人的异同:同:现场上都有财物的缺少,有搜寻财物的迹象。异:文进武出,先物后人 武进武出,先人后物
7.变动现场的变动的原因: 1.由于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不得已变动现场
2.重大自然破坏,在众没发现之前已遭到破坏
3.由于被害人或事主的无知或者无意而改变现场的原始状态
4.基层保安人员因缺乏现场保护的知识或采取保护措施不当造成现场变动
5.犯罪嫌疑人的因素,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现场物品、物资依据自身发展演变规律发生的变化
8.现场勘查的任务: 1.查明事件性质
2.查明犯罪的活动过程(1.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2.犯罪行为及结果.犯罪活动的过程)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3. 现场上的反常情况
4.发现、提取犯罪证据
5.记录现场情况 (笔录、绘图或录音、照相、录像 )
6.适时采取紧急措施 抢救人命.排除险情.追击堵截.现场搜查 )
7.登录和存储现场信息资料8.初步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
9.划定侦查范围的方法:一、地区范围:1.根据衣服、鞋帽等制作工艺或特点缩小到其生产地、销售地。
2.农作物植物种类及其所含成分缩小到种植地。
3.商品流通渠道或物品使用范围缩小到其产销地。
4.方言、土语及口音特点缩小到原籍贯及生活地区。
二职业范围1.根据工具种类以及附属物质缩小到拥有单位。
2.根据杀人、肢解技术或操作熟练程度缩小到犯罪嫌疑人可能从事的职业。
3.举止神态、说话内容、衣着打扮或皮肤颜缩小到职业单位
10.现场勘查的要求:及时全面客观细致合法科学
抵押贷款利率11.现场保护的意义:1.有助于查明犯罪活动
2.收集犯罪证据
3.发现侦查线索
4.提高现场勘查效率
5.对犯罪现场的正确处置
6.保守现场和侦查的秘密
12.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1.作案地点在室内的犯罪现场,只要把住进出口,并保护好现场周围地带,并贯彻不能妨碍和影响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能有效地作好保护工作.
2.锁现场的进出口和通道(封锁进出口,重点是现场中心所在的进出口,派人把住门口,窗口,不准他人进室内和接近窗口;但现场进出口的位置和数量受建筑物的种类,用途,结构的制
,因此对楼口和多户众聚居的院门以及通道是否封锁,要视现场情况和勘查的需要灵活确定)
3.封锁现场的周围地带 (作案人要进出现场,在房屋周围可能留下一些足迹或车辆痕迹,这些痕迹不仅是重要证据,而且可以分析作案人来去方向路线.但封锁现场的周围地带要根据现场所处的地点及周围环境而定)
13.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1.室外现场的类型很多,现场的环境条件也复杂多样,因此对此类现场保护关键是准确划定现场的范围.总原则是宁大勿小,据勘验的情况随时调整现场保护的范围.
2.保护好作案地点(利用人墙或放置障碍物形成一定的警戒区,禁止来往行人,车辆通过,同时派专人指挥现场交通,让车辆和行人绕道而行.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设置流动岗哨,加强防范)保护好现场的痕迹物证(对于现场上明显的痕迹物证,可以适当的采用警戒法,标记法,遮盖法,转移法等适当的保护措施,加以妥善保护,以免痕迹,物证受到破坏.)
14.现场勘查人员的自我防护1.不可盲目用手摸索视线达不到的地方
2.勘查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3.勘查中严禁用手接触脸部
4.直接接触血不明血液体液后应立即消毒
5.对现场内的尖锐物体应高度警惕
15.现场保护人员的防范要领1.核实情况,迅速报案
2.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置警戒,封锁现场
3.根据现场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4.进行初步调查访问
5向侦查人员报告现场保护的情况
16.现场勘查的程序受理报案.进入犯罪现场.现场勘查的实施.现场勘查结束.现场的复验与复查
17.最先到场的执法人员的职责:1.救助被害人
2.逮捕犯罪嫌疑人
3.查证人
4.保护犯罪现场
5.及时与指挥人员取得联系
18.见证人的义务:1.亲临现场,与现场勘查人员一起活动,监督、帮助其执法,但见证人不得在现场随意走动和触摸现场物品、尸体等
2.证明现场勘查的各种笔录是客观真实的,勘验的方法、手段是科学的、可靠的
3.保守现场勘查的秘密
4.证实提取的痕迹、物品的真实来源5.在必要的情况下出庭作证
19.见证人的限制性条件1.当事人的近亲属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2.公检法及刑事技术鉴定人员
3.有犯罪嫌疑或有犯罪前科的人
4.未成年人
5.精神上、生理上有缺陷,妨碍履行见证义务的人
6.在本地临时居住的人
20.结束勘查的条件:1.现场主要情况已经查明和研究清楚
2.侦查范围、重点和应采取的措施已经基本确定
3.相关法律手续齐备
21.现场访问的意义:1.可以为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提供依据葡萄架
2.可以为准确地进行实地勘验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实地勘验的不足
3.可以为侦查人员正确地分析案情,科学地拟定侦查方案提供依据
qq牧场养什么经验最多
22.现场访问的任务:1.查明案件发生、发现的有关情况
2.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人数、姓名、年龄面貌特征:脸型、脸、眼睛、鼻子、牙齿、发型体态特征:身高、体型、胖瘦、行走姿势语言特征:口音、方言以及语速快慢、有无口齿穿戴打扮附加特征 )
3.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被侵害财物名称、种类、数量、价值  财物占有、使用和保管情况 查明犯罪嫌疑人对财物的选择情况 查明保管财物的处所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4.查明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的情况
5.查明被害人的情况(自然情况社会交往关系经济状况有无自杀的因素经历、现实表现行动踪迹 )
6.查明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活动踪迹有关联的工具、物品与信息(通讯工具情况乘坐车辆情况住宿情况和租住房情况可能实施的其他案件情况)
23.现场访问的要求1.坚持个别访问的原则
2.坚持依法访问的原则
3.坚持及时访问的原则
24.实地勘验的对象一场所1.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
2.犯罪人预谋的场所
3.犯罪后处理赃物、罪证的地点二尸体1.判明死因 、性质2.死亡时间3.致死的工具和手段三.犯罪痕迹1.人体痕迹2.凶器痕迹3.交通工具痕迹
4.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四物品1.犯罪嫌疑人遗留物2.被害人遗留物
25.实地勘验的顺序和方法一:时间顺序(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地面后高处先外表后内部先重点后一般先易消失后稳定)
二地域顺序(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验,由外围向中心,沿着犯罪嫌疑人行走的路线进行勘验,分段分片,沿着地形、地物的自然界限,沿着警犬追踪的方向等,对同一个地点发生两起或两起以上案件的,推断为同一人或同一伙所为时,宜选择一处进行勘查然后在勘查
另外几个现场,遇到大型商店、商场、超市、仓库等面积比较大的现场时,可以按照物体陈列的顺序,在交通要道或公共场所发生的案件,一般先勘查有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