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魂 以文为脉
——聊城:突出地方特 建设文化强市
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国、强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文化品牌为核心,以实现“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一、解放思想,高起点定位文化发展规划机油多久换一次
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同研究部署、一同规划安排。市委常委会多次对全市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制定出台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聊城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目标,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发展为着力点,做大
做强全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提出建设聊城城区“一个文化产业核心区”,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两个文化产业带”,中华水上古城、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等“十二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包装装潢印刷、影视拍摄等“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先后规划了中华水上古城文化产业园、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文化产业园、阿胶文化养生养颜基地、东昌湖文化旅游产业园、临清中洲历史文化产业园、马西森林休闲基地、阳谷水浒文化产业园等22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各园区(基地)建设工作已陆续展开。加强重点文化作品的规划和引导。建立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认真做好“水城文艺创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精品工程”评选工作,发挥激励作用。
中国未破悬案二、发挥优势,着力打造独具特的文化品牌
对教师的评价语聊城是文化大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础厚实,有着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近年来,聊城围绕把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提升城市形象和整体实力,打造了一批特文化产业品牌。一是以别具特的水资源为载体,打造“江北水城”文化品牌。水是聊城最美的特。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花花卡——东昌湖,环抱古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为自己代言
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聊城充分地发挥水的优势,做好水文化文章,在更深更高层次上打造“江北水城”文化品牌。重点抓好东昌湖旅游区高端旅游创意项目建设,打造与聊城古城相映相衬的水上旅游文化项目。进一步搞好东昌湖水系整体规划,进一步贯通城市水系,扩大水域面积,实现东昌湖主水域与周边零星湖泊的贯通。整合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已有设施,提升现有景点的档次。搞好徒骇河风情景观带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选择地吸收世界各国运河、滨河滨水先进建筑设计理念,注入世界文化精品元素,沿河打造若干个具有世界风情、风格多样、特鲜明的休闲娱乐购物度假园林小区,使之成为世界滨水文化博览园。二是对接省“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运河古都”文化品牌。京杭运河聊城段为轴线,以聊城、临清为重点,以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和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等设施为载体,大力打造“运河古都”文化品牌。搞好了运河城区段开发,疏通古运河聊城段,恢复和修建古运河知名码头。做好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秋上下闸、七级北大桥、周店船闸、大码头、小码头等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开发建设了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在保留明清时期格局的基础上,以古街巷和古建筑为依托,实行保护性开发。加强运河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明确了运河文化博物馆发展方向,突出运河发展史、运河科技、运河漕运、运河文化、运河城市等与运河息息相关的热点、亮点进行展示,利用实
物、模型、照片、图片以及声、光、电技术展示丰厚的运河文化。三是以古城区保护与改造为载体,打造“中华水上古城”文化品牌。聊城古城始建于春秋,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聘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等编制了古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在保留古城区原有格局、肌理、风貌和有价值的文物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手段完善基础设施,赋予古城特文化内涵,保留完整历史文化符号,打造文化产业核心区,努力打造“中华水上古城”文化品牌。 四是以众多的名著故事发生地为载体,打造名著文化品牌。聊城是《水浒传》、《金瓶梅》、《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众多名著故事的发生地,依托名著故事打造名著文化品牌是聊城打造特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聊城以《水浒传》故事发生地为载体,以阳谷县狮子楼、景阳冈和阳谷县城区仿宋一条街为主,建设阳谷水浒金瓶梅文化园区,体现宋代时期的民俗人情、商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形成以图书、茶艺、书画、戏曲、饮食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五以各类休闲生态园为载体,打造聊城休闲文化品牌。正在建设的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突出休闲度假和生态体验旅游优势,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休闲运动体验区、主题娱乐区、旅游房产度假区、配套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旅游等旅游产业,全力打造一个以湿地温泉、林海平原为特,自然生态和人文气息共存,综合度假休闲、主题娱乐等设施的冀鲁豫区域重要文化旅游基地。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
公共文化服务既是保障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几年来,聊城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编制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聊城市民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搞好水城明珠大剧场等文化设施的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在完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县、乡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城乡清华同方声卡驱动下载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到2013年聊城市众艺术馆、图书馆、运河文化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二级馆以上标准。推进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实行向社会免费开放,做到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提供基本服务项目,保障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以“十艺节”筹备为契机,不断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由省著名剧作家刘桂成执笔,聊城市豫剧院创排新编历史剧《萧城太后》,正在紧张排演之中。聊城市杂技团、聊城市京剧院和全市各级艺术馆、文化馆等单位也正在进行新剧目、节目的创作排演。在山东省第二
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选中,聊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有4部(篇)作品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丰富众文化生活。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开放共享,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要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整合基层文化资源,繁荣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节、消夏艺术节、水城之秋休闲周等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发展书场、戏楼、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众文化场所,积极开展歌咏、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等众性文化活动。实施广电低保惠民工程,确保享受低保的众能够免费收看到有线电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要确保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支持市县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农村巡回演出,农家书屋建设要加快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各街道(乡镇)建立文化广场,文化站安排文化指导员帮助社区(村)建立众性特文化团队,开展众文化活动,城区或周边建设“农家乐”休闲度假基地。继续探索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活动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下基层服务活动,丰富众文化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