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通过这些改革策略,地方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软件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1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首先,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软件工程人才。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培养优秀软件工程人才的关键。国内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等方面的扎实知识,以及对软件工程的核心原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
其次,注重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国内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和成长。
另外,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软件工程行业对创新和团队合作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国内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项目的合作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提高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软件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随着软件应用的广泛普及,软件工程人才应当具备高度的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国内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强对软件工程伦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软件开发过程
中能够合法合规地进行工作,并对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负责。
2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的改革
2.1应用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
学雷锋手抄报内容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能够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微视频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形式,能够迅速传递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录制或精选优质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涵盖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建设慕课平台,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自主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平台还应支持课后作业和在线测验,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设置学习导引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
2.2应用翻转学习提升课堂的时间价值
红楼玉女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和复习。然而,通过应用翻转学习,可以提升课堂的时间价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或完成预习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课堂时间用于解决问题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或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和解决难题。另外,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歌词2.3根据“互联网+”发展走向调整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车标志识别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软件工程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根据“互联网+”发展走向调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地方高校应与软件工程相关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动向,调整课程
耶稣电影魏武帝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学生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和创业精神成为软件工程行业的重要素养。地方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机会。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业实践课程和创业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结束语: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产学合作、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软件工程人才。同时,地方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这些改革和措施的实施,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占宣 . 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J]. 教育探索 ,2014(08):87-88.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 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李占宣 , 齐景嘉 , 刘明刚 .“互联网 +”背景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6,3(07):39-40.
[4] 姚峰 , 刘玮 .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计算机教育 ,2012(24):15-19.
[5] 冯居易 , 罗养霞 .“互联网 +”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J]. 高教学刊 ,2016(19):133-13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