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摘要]银行求职信范文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不断增多,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司法实践中有着较大的争议,这无疑给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处理带来了难度。本文通过对交通肇事中的逃逸作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逃逸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交通肇事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却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就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来看,对交通肇事逃逸,有三个规定:一是1995620日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公司上市的条件逃逸即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二是2004430日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4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
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三是《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口袋妖怪蓝宝石攻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综合分析以上三方面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应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在没有颁布司法解释之前,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并无统一标准,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只有公安机关于颁布的对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按照这种规定来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其优点是简单明了。但是,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形式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公安机关关于逃逸的规定只是强调了客观行为,没有注重剖析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在实际操作中会因客观归罪造成打击面过大的结果,从而导致错案的发生。《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水浒传主要人物()()作文题目大全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
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司法解释符合了我国刑法的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要求,为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