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
李晨春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
驻马店景点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习的是电力行业的相关内容,通俗来讲就是研究发电、电力的输送、配电、用电整个过程中的所有内容。还要学习相关电力设备的制造和检测检修维护等等。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就需要各大院校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基于此本文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展深入解读,对该专业的转型发展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门类下的一个专业,也是目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的专业,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电气相关人才缺口高达900余万人,大到卫星发射、高铁运行、游轮行驶,小到家庭照明、取暖等工程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涵盖了电能的利用、转换、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利用智能终端、编程控制设备使电能安全有效地使用,现如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专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该专业的转型发展建设是必然趋势。
淘宝网怎样领优惠券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际上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在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到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大学陆续开设了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发展和电气相关的知识,到1908年,我国南洋公学设立了电机专修科,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经超过了一个多世纪。在1930年前后,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了电气工程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机电学院。到了1969年我国的电力发展开始了“小跑”阶段,不仅仅停留于发电这一部分,像高电压、输配电、电气自动化等技术也开始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自1977年后,我国各大院校陆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机电人才也成为了我国近代电力发展的中流砥柱,为电力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优势
香椿芽的做法
要想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涵,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就是强电和弱电,强电和弱电是相对而言的,电能的产生和传输往往需要很高的电压,电压的等级也都是在几千伏特、几万伏特、甚至几十万伏特之间。这样的高压电被称之为强电。平常所运用的一些电用来传输信号,极小的电压和电流就足够了,这样的一些低压电就属于弱电的范畴。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典型的强电专业,主要研究发电、送电、配电阶段的设计,包括安装和维护,学科的基础是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核心的学习内容包含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电力系统就是最主要的一个对口就业领域,国家电力系统主要指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各省的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各城市的电力公司等等。作为垄断性的企业,电力系统的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而且该专业的就业覆盖面较广,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性较多,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了许多人所钟爱的一个工科专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专业。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促进企
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现如今社会许多行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市场地位,就要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此时就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助力,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型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各大院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予以调整,以满足社会的发展所需。电气工程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可持续长远发展,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是极为重要的。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不鲜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设立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当前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即使是热门学科,也会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需要随着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很多院校存在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混叠的现象,专业结构不鲜明,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较为模糊,对专业的选择缺乏理性判断,由于专业设置的混叠,使学校资源难以
得到高效利用,相近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该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选择此专业,这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型发展建设来讲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二)缺乏产校协同的创新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建设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内部角度来看,当前大多数的工科院校都设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成为了许多学生钟爱的热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很理想[1]。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该专业需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改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有限,一旦行业处于饱和状态,学生的就业压力就会加大,再加之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高水准,就会严重阻碍人才的培养。其次从外部角度来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一线城市,吸纳各类人才的能力极强,但是一些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地区吸纳人才的能力较弱,学生就业问题突出,选择该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少,很难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型发展。因此当前需从战略角度进行考量,对该专业的转型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对策
(一)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学校应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大一阶段主要以数学学习为基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大二阶段主要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为主,同时将实验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学校要重视建设电路原理实验室,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大三阶段偏向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比如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大四阶段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电力公司实践,把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用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规划好各个阶段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此同时将第二、第三阶段的课程主要搬到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较难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变得更加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掌握和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型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星学科,触及到各行各业,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众多,因此需要依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开展教学。所以目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极为迫切的,要选择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形成一支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要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儒家学派
双师”结构的建设,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到电力企业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此外向电力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中兼职教师,开设相关专题讲座,为学生做指导。通过融入前沿的学术观点,向教师传授经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立足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想保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就要立足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学校应明确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并将其作为导向,然后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校企进行合作,探索产学研用的合作机制。其次采用按需培养的模式开展教学,针对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为其做好引导,根据学校自身专业优势,紧跟产业的发展步伐,开展特教育。此外,学校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对人才培养方案予以调整,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电力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3]。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因此学校要定期召开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该方面的资深学者共同参与。在方案制定完成后,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4+1”应用型理论课程体系,然后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并予以开放,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培养
其应用能力。
(四)建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机制:第一学院可与当地的电力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内实习。第二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第三在课内建立学习小组,教师提供一些项目让学生选择,并通过小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四学校除现有的实验室,还应建立具有专业特的电子仿真实验平台,支持相关课程开展实践活动。
结语
不充钱耐玩的良心手游
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项热门的工科类专业,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且就业前景广阔。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转型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学校要通过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机制等方法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洪宇,贾朱植,李福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1
9(10):86-87
[2] 李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人才培养与实践[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1):179-180
[3] 马燕. 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考与实践[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4):164-16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